最近因為有新的本命占星課程,廣告買了一些,說明會也開了一次,之後陸陸續續收到課程相關的細節詢問、問題。這當中有兩個跟占星有關的提問最常被問及。
1. 大家都知道我看本命盤用的是整星座宮位制(叫整宮制實在是怪,我還是習慣叫整星座制),那普拉西德制這類的象限宮位制就沒有參考價值嗎?
當然有,象限宮位制在阿拉伯時期就存在了,至少也存在一千多年,能存在一千多年一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象限宮位制在文藝復興時期之後,因為球體數學、天文觀測的進步之後,又開發出許許多多的象限分宮法。在這點上,我僅是在推銷、介紹整星座制的高度驗證之處,許多古典的技巧是基於整星座制開發出來的,用一整套在邏輯應用上才不會東拼西湊變成四不像。並不代表我認定整星座制是唯一、最好的宮位制。像卜卦我就用芮氏分宮制,決定用芮氏分宮制也有其歷史脈絡可尋,加上在卜卦占星的應用也更貼合。不同的應用使用不同的工具,如果你覺得整星座宮位制並不貼合你的現實狀況,用回象限宮位制那絕對沒問題,這個宮位制的設計也存在那麼久的時間,一定有其流傳下來的價值。
2. 象限宮位制要用哪一個好?
在台灣這個緯度,用哪個出來的結果都落差不大。象限宮位制在低緯度國家,在象限框框裡的的偏移有限,你想採用哪個就哪個,選跟你最有緣的那個為重。普拉西德宮位制之所以盛行,並非他是最完善的宮位制,而是因為在他發明出來的十七世紀時,搭配了一本可以查閱的工具書。裡頭將複雜的數學計算先算好,讓人可以用查表的方式,像是北緯 1度對應到某個數值,省略了當中更繁複的數學計算,這是普拉西德制在後其廣為流傳的主要原因,並非他的完整或不可取代性。
再來大家最容易困惑的點是,普拉西德制換了 Koch之後,本來在三宮框框內的行星,變到了二宮框框內,三宮內星會變成二宮內星這樣還不選宮位制?
這是因為大家習慣就直接看框框,不看行星所落星座度數,也不看宮始點所落星座度數,在我的教學裡,一定會要求大家看度數,度數在古典占星的解讀裡極其重要,因為宮位制而造成的宮位框框轉移,像是上段的例子,那個變到二宮框框內的行星依舊是三宮內星,我的課程內會把這點講清楚。
3. 整星座宮位制是人生可以發展的方向,象限宮位制是他活出的方向?這點是國內某占星機構創辦人他自己 “獨創” 的看法,並非文獻記載。這則可以再寫一篇文章。因為是該占星師個人的獨到見解,不能說錯,但文獻上沒記載。如同我也有各種不同的 “ 死都不能說出去的秘密” 一樣,這說法如果再你身上貼合的話,就用吧。但不是文獻記載的。
要看人生的靈選擇這個肉身要完成的終極目標,我有更精微細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