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過無數次前往辦公室的電梯,印象中,每次的電梯行不外乎是個人或是團體行動,每次總是很珍惜那幾秒獨屬自己的時間、抓住能跟其他忙碌人的相處時光。
同時,也會在電梯遇見一些…奇聞軼事,像是被同事問妳叫什麼名字呀?這樣的認親時刻(但通常只會發生在人數過百人的公司xdd)
還在日商的時候因為大家都很忙,常常有新進員工也未必有人知道,有一次正要下樓,巧遇了2樓的同事,簡單寒暄後,同事在我進電梯前說:「我還沒問妳叫什麼名字?」於是我放慢速度用嘴型輕輕拼出我的英文名字。對方似乎還沒聽懂,我就迅即轉身把身軀塞進電梯,想著樓上的報價單讓我無法留念在其他樓層。
還有一種是上下班時間差不多,跟妳一樣喜歡趕點打卡的人,遇過幾次每次都在08:59成功搭到幸運電梯的同事,因為三台電梯常常只有兩台能用。就算電梯來了,也不見得擠得上去。於是基於種種因素,常常等電梯一等就是十多分鐘,跟同事搭同班捷運,卻不見得有搭同班電梯一起打卡的機率。
搭電梯的時候如果是下樓,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反而會減緩緊張,以前常常都會需要對接大Boss的文件簽核,常常只是簽3秒,下去卻要等待15分鐘起跳,畢竟不會只有妳的單需要被簽核(笑)那20秒的電梯等待變得格外重要。很多時候的內心喊話跟勇氣,都在那20秒鐘奇蹟誕生!每天如果搭一次電梯是20秒,一天來回找設計師外加出公差算過平均要搭4.5趟,近一分半的時間都在小小的空間裡度過。
實是難得,還有在電梯跟飛兒同事珍重再見的、看看今天誰又加班比昨天更久的,誰的圖又被改到面目全非等。
短短的幾個月像是好幾年,每天天旋地轉,唯獨電梯裡的時光是固定的,因為是等待的過程,中間必須安靜,偶爾有些難以言喻的開心,在某層競爭對手業樓層打開後電梯內的人則會有默契地收起笑容。直到到達一樓再繼續大聊工作進度,反倒是競業從一進電梯就聊得舌燦蓮花。
我遇過令我最印象深刻的電梯問答是某次過年前,要去對很複雜的圖時,忘記帶座位表,那時候到職沒多久,電梯門開時已到設計師樓層,於是只好打開電梯門跟設計師說這是往下的電梯,只見對方兩人聊得很開心,拿著自己看著都很喜歡的春聯,我不禁問對方那是哪個案子的製作物,對方說那不是,另一位則很突然的問:「妳會包紅包給另一半嗎?」我直愣,對方帶著很有誠意想知道答案的語氣又再問一次:「妳會包紅包給另一半嗎?」腦海中只想著預算表跟報價單還沒打完,認真想了2秒後,電梯已到我的樓層,另一位設計師聽不下去已出電梯,徒留我跟另一位還在等答案的男設計師,我想這個問題有那麼重要嗎?因為那時候的我滿腦子只剩工作,於是我回:「應該不會吧?夫妻才會互包呀!」心裡假想我已經結婚的話。對方頭微微搖動,好像在思考什麼,然後順著走到我那一層工作空間,推開玻璃門的時候,他停下來似乎想說什麼,或是想對我剛剛的回饋有什麼回應,結果對方只是說他晚點要下樓,大概也是跟我一樣又要去簽核什麼資料。
現在想想最可惜的就是,沒有問對方會不會包紅包給另一半,這個問題一直到我在別間公司還是覺得很好奇。對方問這個問題究竟是試探呢?還是純粹好奇詢問呢?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有些人從沒做什麼,卻因為待在同個空間對彼此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他可能只是說了很簡單很簡單的一句話,帶著很淡很淡的情緒,卻都幫我們在記憶細胞中做了記號。後來我選擇開始當20s電梯的發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