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baitailaoren

中国、美国、日本游戏产业资本逻辑和格局的不同点如下


原始资本积累方式

欧美日本等成熟市场的代表,如微软、索尼、任天堂等,靠硬件、主机起家。例如,任天堂早期在手柄类游戏机领域占据优势;索尼推出 PS 后大规模进军游戏行业,积累大量原始资本后收购工作室构建自己的第一方工作室制作大制作游戏;微软从做软件进军硬件领域,发布 Xbox 并收购工作室,拉开与索尼围绕主机和内容的争霸。

中国早期市场盗版现象猖獗,网易引进游戏受阻后开始自研,腾讯借助 QQ 流量推出四大名著,并随着巨人网络的史玉柱开发出 “游戏免费、道具收费” 模式,加上智能手机普及和手游盈利能力强,腾讯、网易等迅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投资和商业模式

成熟游戏市场盈利集中在头部游戏和 IP 上,游戏玩家忠诚度高。微软擅长直接砸钱购买成熟 IP,如收购动视暴雪等,打造内容生态并支撑云游戏布局;索尼则善于深挖现有成熟 IP 的潜力,将游戏 IP 与电影、音乐等产业结合。

腾讯的投资策略更侧重玩法,在早期投资中通过内部的 TGIFF 基金,由骨灰级玩家在大量游戏中筛选有潜力的工作室,早期介入各种玩法中可能成为头部的工作室。其投资注重与早期团队建立良好私人关系,采用东方式的陪伴式投资,给予团队足够自主权,追求总体利益最大化。

游戏开发特点

以微软为代表的欧美游戏主打量大管饱,游戏世界大、内容多、画面精美,面面俱到,开发团队动辄上千人,更流程化、标准化,创意空间相对较小。

日本团队相对更注重游戏的独特性,不追求大而全,但要有自己的特点,背后团队可能较小,创意空间更大。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