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窩在海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異鄉人
# 作者:卡繆

海灘上,2小時的對峙,炙熱陽光曬得莫梭頭昏腦脹,慌亂中開槍射死了手中握有刀刃的阿拉伯人,又朝其毫無動靜的軀體連開四槍,於此同時 ,他親手敲開了通往厄運的大門。
.
養老院的電報:「母歿。明日下葬。節哀順變。」
「棺蓋只是暫時瞌上了,我這就把釘子取出來,讓您看看她。」
「不想。 」 莫梭回答

守靈之夜,累了就睡,除了抽煙,也喝了自已喜歡的牛奶咖啡。直到葬禮結束,他沒有落下一滴淚。

世人眼光:把媽媽送到養老院,不願看一眼遺容、葬禮上沒有哀傷之色、葬禮結束就馬上離開,沒有留在墓前悼念。他是無情之人。
.
葬禮結束的隔天,莫梭在海水浴場遇到以前渴望的同事(瑪莉),他們一起看喜劇電影、度過甜蜜夜晚。

世人眼光:媽媽過世第二天就肆意享樂,他是不孝之徒。
.
皮條客雷蒙是莫梭的鄰居,亦是莫梭犯下殺人罪行的導火索。對生命中出現的過客,莫梭沒有過多的評判,淡然接納雷蒙為好友。

檢查長覺得雷蒙是莫梭的好友,所以認定莫梭道德品行不端。
.
瑪莉漸漸愛上莫梭。
「 願意跟我結婚嗎?」
「 無所謂你想結,就這麼辦。」
「你愛我嗎? 」
「問題本身沒有意義。」
「那你為什麼要娶我?」
「這不是重點,既然你喜歡,結婚有何不可。」
「婚姻是件嚴肅的事,如果換成別的女孩子? 你是不是也同意結婚?」
「 那當然。」
---
「將在巴黎設辦事處,你是否願意過去?」老板詢問
莫梭對職務調動表示無所謂都可以。
「難道你不想改變一下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改變不了的,況且每種生活都有它好的一面,我對現狀並無任何不滿。」

無論面對感情、事業,莫梭無慾無求,缺乏熱情。他敢於誠實表達內心想法,無懼別人對他的看法,也不介意別人開心抑或難過。他以自我為中心。冷靜、疏離。

.
「你信上帝嗎?」法官問
莫梭回答是否定的

「這不可能。每個人都應該相信上帝的存在,你想要讓我的人生失去意義嗎?」

憤怒的法官把自己的人生意義,界定在別人對其認可上。這類人現實生活中也是不少。

莫梭從不給予對方想要的答案。面對法官,維持一貫的冷漠,不願附和迎合,他沒有意識到自已激怒了重要人物。

「我從來沒見過像您這樣頑固的靈魂。來到我面前的嫌犯沒有一個不在這個耶穌受難相前掉淚的。你對犯行感到後悔嗎?」
「 與其說後悔不如說困擾。」

莫梭,犯法越界毫無悔意。他專注於眼前,從來沒有真正對任何事物後悔。事情已經發生了,他倦於違背自己心意,說出懺悔之言,他覺得進入監獄就是對自己殺人犯行的懲罰。

莫梭過於冷漠、缺乏同理心。

一場荒謬的法庭大審判。庭上,檢查官主觀批判莫梭那些不符合社會道德框架內的言行,認定他缺乏人性、冷血無情。
辯護律師則一再要求莫梭保持緘默,對他的人格進行維護辯論。
而真正殺人動機是否蓄意,則一再忽略。

莫梭宛如局外人,旁觀眾人對他靈魂審判。他不積極幫自己辯護,也不上訴。黯然接受發生的一切。面對不公的遭遇,他消極以對。審判結果:處以死刑,在廣場斬首示眾。
.
.
莫梭內心的真實想法:送媽媽去養老院是沒有足夠的錢請人照顧媽媽,養老院是最自然的選擇。

為何要哭泣!媽媽的死是一種解脫,是開啟新的人生旅程,如同隨時準備奔赴刑場的自已,準備好重新再活一次。莫梭不覺得媽媽的死盡顯悲傷。這讓我想到莊子妻死,鼓盆而歌。

生活中大多數人認同的觀念,就一定正確嗎?

莫梭對媽媽的隱晦想念:沒有媽媽的公寓顯得太大了,他拿舊報紙閱讀打發時間或是一下午坐在陽台觀察街上的行人...這樣他才不會顯得那麼孤獨。

夜裡聆聽隔壁獨居老人因想念陪伴的狗兒走失的哭泣聲,他想起了媽媽。

在監獄裡度日如年,他憶起媽媽經常提起:「人到最後,什麼事都會習以為常。」這句話更讓我覺得莫梭不但愛媽媽,還是聽媽媽話的孩子。諷刺的是,他卻因為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哭泣,沒有表現出大家想要看到的樣子,判處死刑。

卡謬筆下的莫梭,誠實善良、冷靜自持、堅決守護自已認為的真實、他衝撞大眾約定俗成的規則,如此與社會格格不入的獨特人格注定成為心霊上永遠的異鄉人。

「異鄉人」出版於1942年,近年一直在書店的架上發現,頗有歷久不衰的感覺。書很薄,字體很大,言簡意賅,很好閱讀。分享給大家~~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