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nie Chan的沙龍
avatar-avatar
Bonnie Cha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c

今天坐巴士,前座的後背被貼上一張貼字,寫着「保良局賣旗日」。

賣旗,我熟。特別是保良局的賣旗日。

我的小學、中學階段,都在保良局轄下的學校就讀。

小學時,老師給學生一張貼紙。讓孩子們向家人推售,略為感受一下籌款活動。

到中學階段,老師給學生一個旗袋、一疊貼紙,讓同學們向路人募捐。

我比較年長,當年的貼紙只有保良局的會徽。十多年如是,沒有一點改變。

今日,看到了色彩鮮艷的貼紙,就知道賣旗的「旗」,也在悄悄進化。


車程上無聊,我在Google和Chatgpt搜一下賣旗的起源。

似乎出現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指賣旗是香港獨特的籌款方式。慈善機構向政府申請,獲批後會於周六在街上展開賣旗活動(但現在好像周三也有)。而賣旗的時間也有限制,為早上7點至中午12點半。由於曾是保良局的學生,我一直以為賣旗活動是全港進行。後來,搜了社會福利署資料,才發現其實許多機構只在特定區域進行籌款,並不是所有機構的賣旗活動都是全港性進行。

第二種說法,是Chatgpt給我的。說賣旗活動能追溯到20世紀初。世界各地都有賣旗籌款活動,只是形式或許會有分別。甚至說,首個提出賣旗籌款的機構是「美國紅十字會」的前身之一 (這個我覺得不可信。AI有可能將Flag Selling Day, 跟美國的Flag Day 混淆)。反正,我做了簡單的搜尋,也看了些延伸資料,也沒有美國紅十字會是首創賣旗籌款的報導。

跟以前比較,現在少人帶備現金、零錢。所以,2023年開始,連賣旗都能進行電子支付。我是老派的人,還是源用投入零錢的方式。下次遇到賣旗的學生,我會試試採用電子支付。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Bonnie Cha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c

今天坐巴士,前座的後背被貼上一張貼字,寫着「保良局賣旗日」。

賣旗,我熟。特別是保良局的賣旗日。

我的小學、中學階段,都在保良局轄下的學校就讀。

小學時,老師給學生一張貼紙。讓孩子們向家人推售,略為感受一下籌款活動。

到中學階段,老師給學生一個旗袋、一疊貼紙,讓同學們向路人募捐。

我比較年長,當年的貼紙只有保良局的會徽。十多年如是,沒有一點改變。

今日,看到了色彩鮮艷的貼紙,就知道賣旗的「旗」,也在悄悄進化。


車程上無聊,我在Google和Chatgpt搜一下賣旗的起源。

似乎出現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指賣旗是香港獨特的籌款方式。慈善機構向政府申請,獲批後會於周六在街上展開賣旗活動(但現在好像周三也有)。而賣旗的時間也有限制,為早上7點至中午12點半。由於曾是保良局的學生,我一直以為賣旗活動是全港進行。後來,搜了社會福利署資料,才發現其實許多機構只在特定區域進行籌款,並不是所有機構的賣旗活動都是全港性進行。

第二種說法,是Chatgpt給我的。說賣旗活動能追溯到20世紀初。世界各地都有賣旗籌款活動,只是形式或許會有分別。甚至說,首個提出賣旗籌款的機構是「美國紅十字會」的前身之一 (這個我覺得不可信。AI有可能將Flag Selling Day, 跟美國的Flag Day 混淆)。反正,我做了簡單的搜尋,也看了些延伸資料,也沒有美國紅十字會是首創賣旗籌款的報導。

跟以前比較,現在少人帶備現金、零錢。所以,2023年開始,連賣旗都能進行電子支付。我是老派的人,還是源用投入零錢的方式。下次遇到賣旗的學生,我會試試採用電子支付。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