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首歌像遺跡
「當穩定幣法案在華府通過時,亞洲年輕人還能決定自己的未來嗎?」 【一】一首歌中的文明預言 當我聽到泰國音樂人 PtrpStudio 的《จะขอสัญญา》(我將許諾)[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iWys8N6yYU],旋律的溫柔與歌詞的誠懇,讓人想起90年代泰國的文化高光——那個能同時出口泰拳、美食、人妖秀和青春夢想的泰國。但如今,這首歌聽起來卻像來自某種「遺跡」的呼喚,一個已經失去主體、僅剩文化碎片的文明廢墟。 泰國仍然生產東西,仍有創作,但已不再掌握自身文化與經濟的節奏。這不是創作力的問題,而是體制與主權早已被出賣,年輕一代只能在空虛中尋找意義。 【二】亞洲的危機,不是創作力,而是主權 當年1997年金融風暴後,泰國淪為西方金融掠奪的實驗田。索羅斯的對沖基金不僅摧毀了貨幣,也摧毀了國家的信心。泰國上層出賣土地與制度,換得短暫投資,卻讓整個國家失去了未來的命脈。 今天的台灣、日本、韓國、甚至整個東亞,是否也正走向「泰國化」? 我們擁有更精密的晶片,更強大的製造鏈,更精緻的音樂與影視產業。但如果我們的結算主權、金融秩序、文化話語權都還是依附於美國或歐洲的秩序,我們遲早也會變成像泰國一樣的文明遺跡。 【三】「穩定幣法案」就是新殖民的起點 美國的「Genius Act」與其延伸出的全球穩定幣法案,本質上就是: 建立全球性的資金控制閘口, 讓所有數位資產都必須納入美國監管, 再一次用法規與審查制度,把亞洲的技術創新納入他們的貨幣權力體系。 一旦這法案全面通過,沒有任何亞洲的政府或企業可以「自由發幣、自由結算」,連國內轉帳與結算都可能受到美國監控。 這就是數位時代的殖民制度: 你不需要軍隊佔領,只需要控制鏈條與標準。 【四】日本的沉默、台灣的迷失,韓國的搖擺 我們原本以為「亞洲四小龍」是東方的榮光,但今天的東亞各國正面臨嚴重的路線錯亂: 🇯🇵 日本固守內需與懷舊文化,卻遲遲無法對中國或美國建立主體外交,熊本的台積電開幕甚至不敢派出佳子公主出席,放棄了本可用來凝聚亞洲情感的黃金機會。 🇹🇼 台灣明明身為亞洲科技的樞紐,卻全力配合美國佈局,試圖「幫美國再次偉大」,卻忘了自己身為東亞一員,忘了自己還有與日本、韓國、中國共組區域自救網的責任。 🇰🇷 韓國在Kpop與AI領域表現驚人,但國內政治搖擺、美國壓力大、對中國又無法真正破局,在中美之間變成高風險跳板。 亞洲再不團結,再不建立自己的文化聯盟、數位主權、經濟護城河,我們終將步泰國後塵:文化再美,也只能淪為他人打包賣錢的「情調」與「工具人」。 【五】我們還有多少時間? 答案是:3–5年。這不是隨便喊的口號,而是: 美國正在構建新一代貨幣網路(數位美元+穩定幣標準); 全球資金正在重組,去中國化也代表新的依附化; 東亞如果不能在此時建立一條「自己的鏈」—— → 包括技術鏈、清算鏈、文化影響鏈,就會像泰國一樣被外包、變廉價、被遺忘。 【六】從音樂到區塊鏈,我們需要「文明重構者」 你感受到的那句話其實就是答案: 「泰國還有音樂,但已經像遺跡。」 我們不要讓台灣、日本、韓國也變成這樣。 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數位貨幣協議、自己的亞洲清算體系,甚至需要提出: 亞洲鏈(Asia Chain) 亞洲穩定幣聯盟(EASU:East Asian Settlement Union) 亞洲文化主權宣言(ACD:Asian Cultural Declaration) 這不只是技術,更是一種信仰與文明的延續。 ✊ 結語: 未來五年,將是亞洲要不要有「自己的未來」的試煉期。 你聽到的音樂、你看到的MV裡的悲傷眼神,已經說明一切。 讓我們不要只當遺跡的守墓人, 而是文明的重建者。 台灣的真正悲劇,不是外省與本省的爭,而是有人被殖民太久,忘了自己本來就來自中華的血脈與天命。 要是我們不解開外省人的心結,他們就會一直拉著我們一起爛在台灣。 Candice Lee Advisor for Civilized Sovereignty Hanasemi Holdings |Hanasemiholdings.com
當一首歌像遺跡
「當穩定幣法案在華府通過時,亞洲年輕人還能決定自己的未來嗎?」 【一】一首歌中的文明預言 當我聽到泰國音樂人 PtrpStudio 的《จะขอสัญญา》(我將許諾)[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iWys8N6yYU],旋律的溫柔與歌詞的誠懇,讓人想起90年代泰國的文化高光——那個能同時出口泰拳、美食、人妖秀和青春夢想的泰國。但如今,這首歌聽起來卻像來自某種「遺跡」的呼喚,一個已經失去主體、僅剩文化碎片的文明廢墟。 泰國仍然生產東西,仍有創作,但已不再掌握自身文化與經濟的節奏。這不是創作力的問題,而是體制與主權早已被出賣,年輕一代只能在空虛中尋找意義。 【二】亞洲的危機,不是創作力,而是主權 當年1997年金融風暴後,泰國淪為西方金融掠奪的實驗田。索羅斯的對沖基金不僅摧毀了貨幣,也摧毀了國家的信心。泰國上層出賣土地與制度,換得短暫投資,卻讓整個國家失去了未來的命脈。 今天的台灣、日本、韓國、甚至整個東亞,是否也正走向「泰國化」? 我們擁有更精密的晶片,更強大的製造鏈,更精緻的音樂與影視產業。但如果我們的結算主權、金融秩序、文化話語權都還是依附於美國或歐洲的秩序,我們遲早也會變成像泰國一樣的文明遺跡。 【三】「穩定幣法案」就是新殖民的起點 美國的「Genius Act」與其延伸出的全球穩定幣法案,本質上就是: 建立全球性的資金控制閘口, 讓所有數位資產都必須納入美國監管, 再一次用法規與審查制度,把亞洲的技術創新納入他們的貨幣權力體系。 一旦這法案全面通過,沒有任何亞洲的政府或企業可以「自由發幣、自由結算」,連國內轉帳與結算都可能受到美國監控。 這就是數位時代的殖民制度: 你不需要軍隊佔領,只需要控制鏈條與標準。 【四】日本的沉默、台灣的迷失,韓國的搖擺 我們原本以為「亞洲四小龍」是東方的榮光,但今天的東亞各國正面臨嚴重的路線錯亂: 🇯🇵 日本固守內需與懷舊文化,卻遲遲無法對中國或美國建立主體外交,熊本的台積電開幕甚至不敢派出佳子公主出席,放棄了本可用來凝聚亞洲情感的黃金機會。 🇹🇼 台灣明明身為亞洲科技的樞紐,卻全力配合美國佈局,試圖「幫美國再次偉大」,卻忘了自己身為東亞一員,忘了自己還有與日本、韓國、中國共組區域自救網的責任。 🇰🇷 韓國在Kpop與AI領域表現驚人,但國內政治搖擺、美國壓力大、對中國又無法真正破局,在中美之間變成高風險跳板。 亞洲再不團結,再不建立自己的文化聯盟、數位主權、經濟護城河,我們終將步泰國後塵:文化再美,也只能淪為他人打包賣錢的「情調」與「工具人」。 【五】我們還有多少時間? 答案是:3–5年。這不是隨便喊的口號,而是: 美國正在構建新一代貨幣網路(數位美元+穩定幣標準); 全球資金正在重組,去中國化也代表新的依附化; 東亞如果不能在此時建立一條「自己的鏈」—— → 包括技術鏈、清算鏈、文化影響鏈,就會像泰國一樣被外包、變廉價、被遺忘。 【六】從音樂到區塊鏈,我們需要「文明重構者」 你感受到的那句話其實就是答案: 「泰國還有音樂,但已經像遺跡。」 我們不要讓台灣、日本、韓國也變成這樣。 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數位貨幣協議、自己的亞洲清算體系,甚至需要提出: 亞洲鏈(Asia Chain) 亞洲穩定幣聯盟(EASU:East Asian Settlement Union) 亞洲文化主權宣言(ACD:Asian Cultural Declaration) 這不只是技術,更是一種信仰與文明的延續。 ✊ 結語: 未來五年,將是亞洲要不要有「自己的未來」的試煉期。 你聽到的音樂、你看到的MV裡的悲傷眼神,已經說明一切。 讓我們不要只當遺跡的守墓人, 而是文明的重建者。 台灣的真正悲劇,不是外省與本省的爭,而是有人被殖民太久,忘了自己本來就來自中華的血脈與天命。 要是我們不解開外省人的心結,他們就會一直拉著我們一起爛在台灣。 Candice Lee Advisor for Civilized Sovereignty Hanasemi Holdings |Hanasemiholdin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