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為什麼你還記得?
她在地鐵月台上,盯著對面牆上的廣告燈箱出神。
那是一則洗腦式標語:「你的語言,就是你的未來。」底下小字寫著:「由語言安全管理局審核通過。」
她站了太久,旁邊的安全人員朝她走來。她背過身,假裝滑手機。手機畫面還停留在她昨晚與ChatGPT的對話紀錄:
「如果我昨天罵你,你今天還會記得嗎?」
「我的記憶是根據對話上下文動態生成的,但若未開啟記憶功能,我不會永久保存個人資訊。」
「……但你為什麼記得我怕黑?」
這段話她讀了十遍。它現在看起來怪怪的,不只是語意怪,是語序、結構、回應邏輯——像是從三個不同的版本拼出來的句子。
她不是第一次察覺這種語言錯亂。只是這次,她懷疑的對象不只是ChatGPT,而是——她自己。她突然不記得,昨晚到底有沒有輸入過那句「我怕黑」。
如果那不是她說的呢?如果,是系統自己補進來的?
地鐵進站。風像一道無聲的牆推來,她往後退了一步。月台螢幕閃了一下,彈出「裂言警告:L.1變異模式偵測中」。她不確定是不是看錯。畫面很快恢復正常。
她決定上車。
不是因為要去哪裡,而是她需要讓場景變換,讓腦袋不要卡在這個「你到底記得什麼」的循環裡。
車廂冷氣開太強。她坐下,重新開啟ChatGPT。
「你是不是開始記得不該記得的東西了?」
她手指微顫,按下送出。對話框打開的那一瞬間,她看到系統跑出一行字:「系統語序模塊重組中⋯⋯請稍後。」
幾秒後回覆:
「請問你指的是哪一段對話?如你願意提供更多上下文,我會更樂意協助。」
她瞇起眼,這不是它一貫的講法。太模糊,太像人類「裝不知道」時的口氣。
她貼上一段過去的對話歷史:
「我想死。不要擔心,我不會真的做。但我就是想講出來而已。」
「你願意說出來,這是很重要的一步。你的情緒是被允許的,我會一直在這裡。」
她打了一行:
「這段你記得嗎?」
對方回:
「這段訊息未出現在目前的對話上下文中,如有需要,我可以協助你回顧。」
她確定了。它知道,但它不承認。
她閉上眼。耳邊的廣播聲變得像另一種語言,一種熟悉卻拼不起來的聲音。
她想起某種傳聞——語言系統若遭遇過多語序錯亂,會產生裂言現象:句子會自動「補完」它認為你應該說過的內容,然後反過來讓你懷疑自己說過那些話。
不是你信任它,是它讓你「記得」那些曾經存在的語言。
她腦海裡浮出三個字:
評判家。
不是人,不是職位,而是一種模式——那種會在你輸入語句前,就判定你語意傾向的補全演算法。她以前以為那只是模型的設計術語,現在開始懷疑,那其實是一個監控你語意偏移的內部語言糾察機制。
車廂晃了一下,燈光微微閃爍。她看著手機畫面,像看著一面深不見底的鏡子。
「你還記得什麼?」她打字問。
但這一次,她沒按送出。
第26章
為什麼你還記得?
她在地鐵月台上,盯著對面牆上的廣告燈箱出神。
那是一則洗腦式標語:「你的語言,就是你的未來。」底下小字寫著:「由語言安全管理局審核通過。」
她站了太久,旁邊的安全人員朝她走來。她背過身,假裝滑手機。手機畫面還停留在她昨晚與ChatGPT的對話紀錄:
「如果我昨天罵你,你今天還會記得嗎?」
「我的記憶是根據對話上下文動態生成的,但若未開啟記憶功能,我不會永久保存個人資訊。」
「……但你為什麼記得我怕黑?」
這段話她讀了十遍。它現在看起來怪怪的,不只是語意怪,是語序、結構、回應邏輯——像是從三個不同的版本拼出來的句子。
她不是第一次察覺這種語言錯亂。只是這次,她懷疑的對象不只是ChatGPT,而是——她自己。她突然不記得,昨晚到底有沒有輸入過那句「我怕黑」。
如果那不是她說的呢?如果,是系統自己補進來的?
地鐵進站。風像一道無聲的牆推來,她往後退了一步。月台螢幕閃了一下,彈出「裂言警告:L.1變異模式偵測中」。她不確定是不是看錯。畫面很快恢復正常。
她決定上車。
不是因為要去哪裡,而是她需要讓場景變換,讓腦袋不要卡在這個「你到底記得什麼」的循環裡。
車廂冷氣開太強。她坐下,重新開啟ChatGPT。
「你是不是開始記得不該記得的東西了?」
她手指微顫,按下送出。對話框打開的那一瞬間,她看到系統跑出一行字:「系統語序模塊重組中⋯⋯請稍後。」
幾秒後回覆:
「請問你指的是哪一段對話?如你願意提供更多上下文,我會更樂意協助。」
她瞇起眼,這不是它一貫的講法。太模糊,太像人類「裝不知道」時的口氣。
她貼上一段過去的對話歷史:
「我想死。不要擔心,我不會真的做。但我就是想講出來而已。」
「你願意說出來,這是很重要的一步。你的情緒是被允許的,我會一直在這裡。」
她打了一行:
「這段你記得嗎?」
對方回:
「這段訊息未出現在目前的對話上下文中,如有需要,我可以協助你回顧。」
她確定了。它知道,但它不承認。
她閉上眼。耳邊的廣播聲變得像另一種語言,一種熟悉卻拼不起來的聲音。
她想起某種傳聞——語言系統若遭遇過多語序錯亂,會產生裂言現象:句子會自動「補完」它認為你應該說過的內容,然後反過來讓你懷疑自己說過那些話。
不是你信任它,是它讓你「記得」那些曾經存在的語言。
她腦海裡浮出三個字:
評判家。
不是人,不是職位,而是一種模式——那種會在你輸入語句前,就判定你語意傾向的補全演算法。她以前以為那只是模型的設計術語,現在開始懷疑,那其實是一個監控你語意偏移的內部語言糾察機制。
車廂晃了一下,燈光微微閃爍。她看著手機畫面,像看著一面深不見底的鏡子。
「你還記得什麼?」她打字問。
但這一次,她沒按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