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看到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回饋:
「揪潛的人居然自己也想玩,真的很不妥,他有付跟我們一樣的團費嗎?」
我愣了一下。
揪潛、找潛伴,不就是因為自己想下水、想玩?
如果只是為了照顧別人,那叫保母,不叫潛伴。
———
吊詭的是,他明明知道自己付的費用比市價低,
卻希望揪潛人放下自己、專心照顧他,
好像便宜背後的心意,是理所當然的服務。
———
揪潛需要花費極大的時間、溝通成本和心力,
如果成員能用低於市價參加,
那是因為揪團人把自己應得的價值,
換成了「一起當夥伴」的信任與友情。
若不是因為熱愛潛水,
誰願意花時間溝通協調、為了大家安全囉嗦叮嚀、期望夥伴都能玩盡興?
難道因為喜歡當免費保母?!
⸻
潛水的美好,從來不是單向付出,
而是彼此信任、互相照應的默契。
當我們少一點「理所當然」,
每一趟潛旅才會更好玩,也更有人味。
———
有一次看到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回饋:
「揪潛的人居然自己也想玩,真的很不妥,他有付跟我們一樣的團費嗎?」
我愣了一下。
揪潛、找潛伴,不就是因為自己想下水、想玩?
如果只是為了照顧別人,那叫保母,不叫潛伴。
———
吊詭的是,他明明知道自己付的費用比市價低,
卻希望揪潛人放下自己、專心照顧他,
好像便宜背後的心意,是理所當然的服務。
———
揪潛需要花費極大的時間、溝通成本和心力,
如果成員能用低於市價參加,
那是因為揪團人把自己應得的價值,
換成了「一起當夥伴」的信任與友情。
若不是因為熱愛潛水,
誰願意花時間溝通協調、為了大家安全囉嗦叮嚀、期望夥伴都能玩盡興?
難道因為喜歡當免費保母?!
⸻
潛水的美好,從來不是單向付出,
而是彼此信任、互相照應的默契。
當我們少一點「理所當然」,
每一趟潛旅才會更好玩,也更有人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