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要報考日文檢定,所以我有時候會幫他解答一些有的沒的,
雖然我真的覺得他應該去花錢好好上個課。
不過有時候他的問題也的確是蠻有意思的,
就是用被動式來表達「幹啦」的意思。算是日文特有的一種用法。
像是「我被小孩哭」(赤ちゃんに泣かれた),就是「小孩吵到我」,表達一種負面損失。
日劇中,常有被抱怨的人回說「私に言われても」,
如果套用文法去翻就變成「就算被我說」,但意思是「就算你這麼跟我說」,
這種文法上的多重意思,也常造成日文學習者的困擾,但實際上有時候說種話的人,
也是在明裡暗裡表示「搞得我很煩」此類意思。
至於「我的腳被踩」,一般學習者到這階段常常會用「私の足は隣の人に踏まれました」,
但實際上應該是「私は隣の人に足を踏まれました」。
看過解釋是說「主詞不能用零件、器官這種非整體」,但其實很簡單的就是,
「是你感覺到腳痛、不是你的腳感覺痛」。
就跟以前的冷笑話「西瓜跟榴槤打頭,哪個會痛」,
答案是「頭會痛」一樣。
你的錢包被偷,難過的、不爽的、憤恨的,不是你的錢包是你。
朋友要報考日文檢定,所以我有時候會幫他解答一些有的沒的,
雖然我真的覺得他應該去花錢好好上個課。
不過有時候他的問題也的確是蠻有意思的,
就是用被動式來表達「幹啦」的意思。算是日文特有的一種用法。
像是「我被小孩哭」(赤ちゃんに泣かれた),就是「小孩吵到我」,表達一種負面損失。
日劇中,常有被抱怨的人回說「私に言われても」,
如果套用文法去翻就變成「就算被我說」,但意思是「就算你這麼跟我說」,
這種文法上的多重意思,也常造成日文學習者的困擾,但實際上有時候說種話的人,
也是在明裡暗裡表示「搞得我很煩」此類意思。
至於「我的腳被踩」,一般學習者到這階段常常會用「私の足は隣の人に踏まれました」,
但實際上應該是「私は隣の人に足を踏まれました」。
看過解釋是說「主詞不能用零件、器官這種非整體」,但其實很簡單的就是,
「是你感覺到腳痛、不是你的腳感覺痛」。
就跟以前的冷笑話「西瓜跟榴槤打頭,哪個會痛」,
答案是「頭會痛」一樣。
你的錢包被偷,難過的、不爽的、憤恨的,不是你的錢包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