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諾在《一個女人》提及寫這本書時的寫作方法:「我不把我媽媽的暴躁、她的情感洋溢、她的愛罵人只看做是她個人獨具的性格,而嘗試著將之在她過去的歷史,以及在她的社會階級中找到定位。這種寫作方式,讓我覺得趨近真實,藉著發掘更普遍共通的意涵,幫助我走出個人回憶的孤單與幽暗。」 將一個人視為時代框架下的產物,若書寫自己的父母容易引發情緒不穩定,可以參考這種社會檔案式的時代側寫手法。我媽也是做小生意的,艾諾筆下還原的母親,務實、爽朗、強勢、大嗓門、會打人......,我讀來似曾相識,猶如作家也記錄了我母親的一部分。而我自己所能寫下的母親僅僅是一篇不足2000字的散文,淡忘的、不願想起的、過於支離破碎的,無法成篇,頂多就一個印象深刻的事件,留下以偏概全的一瞥,那應該就是我最想記住的母親。
艾諾在《一個女人》提及寫這本書時的寫作方法:「我不把我媽媽的暴躁、她的情感洋溢、她的愛罵人只看做是她個人獨具的性格,而嘗試著將之在她過去的歷史,以及在她的社會階級中找到定位。這種寫作方式,讓我覺得趨近真實,藉著發掘更普遍共通的意涵,幫助我走出個人回憶的孤單與幽暗。」 將一個人視為時代框架下的產物,若書寫自己的父母容易引發情緒不穩定,可以參考這種社會檔案式的時代側寫手法。我媽也是做小生意的,艾諾筆下還原的母親,務實、爽朗、強勢、大嗓門、會打人......,我讀來似曾相識,猶如作家也記錄了我母親的一部分。而我自己所能寫下的母親僅僅是一篇不足2000字的散文,淡忘的、不願想起的、過於支離破碎的,無法成篇,頂多就一個印象深刻的事件,留下以偏概全的一瞥,那應該就是我最想記住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