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諮商師聊,如果朋友說的話和做的事不一致,又或是朋友今天說的話和昨天說的話相互抵觸,是不是會讓我焦慮,沒綽,也會讓我很困惑。
在這瞬息萬變,充滿混亂的世界,我喜歡consistency。
他繼續問我,為什麼?因爲我會用對方說的話和舉動來調整自己該怎麼和他相處,如果對方表現的不一致,我便不知道該怎麼和他相處。好像說什麼話都不對,做什麼事也都不對。他繼續問我,為什麼?
因為如果我表現的不好,便會造成朋友困擾,最重要的是——我會因為沒有滿足對方的需求(但那需求是我自己解讀的)而感到愧疚。
當我感到愧疚或是陷入迴圈,我的毀滅性思考會帶我設想各種最壞的打算,都很極端,他繼續問我,那些事有發生嗎?我說沒有,我也知道其實並不會發生。
所有事情好像都回到愧疚這一個情緒,我時常感到愧疚、怕被罵、怕被討厭、怕被拋棄、怕沒有達到對方的期待。
諮商師常常提醒我,過去的經歷仍像一把刀子插在我心上,也許刀子是別人插的,但握住繼續往下刺的——一直都是我自己。
他說,我分享這麼多事,雖然過程很糾結,但是最後解決或是放下的都是我自己,他繼續問我為什麼?
我說,因為我知道我可以解決。
他笑著對我說:「對,你說出來了!你可以解決。」
昨天和諮商師聊,如果朋友說的話和做的事不一致,又或是朋友今天說的話和昨天說的話相互抵觸,是不是會讓我焦慮,沒綽,也會讓我很困惑。
在這瞬息萬變,充滿混亂的世界,我喜歡consistency。
他繼續問我,為什麼?因爲我會用對方說的話和舉動來調整自己該怎麼和他相處,如果對方表現的不一致,我便不知道該怎麼和他相處。好像說什麼話都不對,做什麼事也都不對。他繼續問我,為什麼?
因為如果我表現的不好,便會造成朋友困擾,最重要的是——我會因為沒有滿足對方的需求(但那需求是我自己解讀的)而感到愧疚。
當我感到愧疚或是陷入迴圈,我的毀滅性思考會帶我設想各種最壞的打算,都很極端,他繼續問我,那些事有發生嗎?我說沒有,我也知道其實並不會發生。
所有事情好像都回到愧疚這一個情緒,我時常感到愧疚、怕被罵、怕被討厭、怕被拋棄、怕沒有達到對方的期待。
諮商師常常提醒我,過去的經歷仍像一把刀子插在我心上,也許刀子是別人插的,但握住繼續往下刺的——一直都是我自己。
他說,我分享這麼多事,雖然過程很糾結,但是最後解決或是放下的都是我自己,他繼續問我為什麼?
我說,因為我知道我可以解決。
他笑著對我說:「對,你說出來了!你可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