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經歷

含有「人生經歷」共 8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大學畢業後,因為人事錯綜複雜的問題:《十四歲的殘酷青春「勿」語 》:「欲休還語的滋味?」再次如鬼魅隨身一樣出現;最終研究院留不下我,只好出外打拚工作吧! 打工兩年,繼續進修日文及日本文化成電影)課程,工作中的辦公室政治活像風林火山一樣行兵打仗,古語有云:「人情反復,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一位女性在成長過程中,如何從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中蛻變,透過自我省思與生命經驗,逐漸建立自信,並重新定義「家人」的意義。故事後半段,藉由與Alice的對話,探討了家庭關係、情感壓力以及人際互動的複雜性,最終作者釐清了對自身價值和人生重要性的體悟。
Thumbnail
讀完故事,竟然覺得悲傷…
ESME的故事人生-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4
陽光正好綠意灑 能讓讀者有情緒,身為作者的我很榮幸。 很喜歡「陽光正好綠意灑」這個名字,很正面大氣,我想破腦袋,都想出這樣的名字。 我想我個人的主色調就是生活不易,小白兔遲早要面對森林的考驗。小灰兔長在荊棘,但仍有機會見著陽光普照、綠意盎然的草原。 生活總有遺憾、不美好,但懷著善意勇氣前行。
「我到底適合什麼?」
Thumbnail
月凝-avatar-img
2025/05/07
正在探索和掙扎,謝謝分享✨
Bella貝拉寫字中-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8
月凝 不客氣~~🥰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 明明很想要某樣東西,但得不到時,卻開始貶低它的價值。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酸葡萄效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OS77S1J3WU
「期望效應」(Pygmalion Effect),亦稱「畢馬龍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揭示了一種強大的心理現象:他人的期望,如何悄然塑造我們的行為與成就。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源於《新約聖經·馬太福音》, 它精準地描繪了一種社會現象: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在犯罪學與社會心理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闡述了輕微違規行為若未及時處置,將引發更嚴重的違規,甚至導致社會秩序崩潰。
創文者雪源-avatar-img
2025/03/09
這個理論我聽過,所以窗戶破了一定要趕快補 😄
脩奕-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0
創文者雪源 沒錯XD
鳥籠效應是一種有趣的心理現象,它描述了人們如何因為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起因,而陷入持續採取某種行動的循環,即使這些行動並非他們最初的意願。
暈輪效應:第一印象的魔力與陷阱在人際互動中,我們往往會根據有限的資訊對他人形成印象。
今天打算來個古都巡禮, 所以安排五宮之中的其中一個 昌德宮(창덕궁)。 裡面範圍很大, 分為前面宮闕區, 跟後面後花園區。 兩邊的門票是需要分開購買的。 後花園大概是2到3倍的宮闕區範圍, 所以價格也較貴! 今天來分享前面宮闕區的照片跟風景~ 謝謝你們看到這邊,可以幫我點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