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愛情

含有「古典愛情」共 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當今的年輕世代,追尋「平等互惠又自主」的親密關係,相信自己可以清醒於愛情魔咒之上。 反諷的是,這種「清醒解放」的愛情觀,與「恐懼愛情症候群love-phobic cynicism」恐怕只有一線之隔。 現代民主社會中,「平等/對等」的自由戀愛倫理,是讓人們更接近,還是更遠離了愛情?
Thumbnail
時光-avatar-img
2025/05/14
我曾在敏隆講堂上郭強生的《慾望街車》劇本,雖以前有讀過,但他上課蠻有趣的就去了。他有放費雯麗、馬龍白蘭主演的《慾望街車》黑白片。由於學員大部分是baby boomer & X 世代,大家還能投入。我一直覺得放映黑白電影是件很挑戰的事。 現今「不求回報的浪漫愛 unrequited love」,我覺得還是有的,只是稀少,而那傻女(或傻男)能堅持多久,能否到最後,就不知道了。
Platero-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4
時光 我們這世代人,是看黑白電視長大的。所以面對電影銀幕上的黑白影像,都能「見怪不怪」自動給影像「上色」,不會怨天尤人。 特別是像某種類型的電影,例如1940年代的美國「黑色電影 film noir 」,就只能以強烈的黑白光影來表現(見下圖),絕不能用彩色改拍。而事實上,影史上曾有過的彩色重製,都慘不忍睹。 我也相信「至死不渝/不求回報的浪漫愛」永遠存在任何時空。因那是不可磨滅、最執著的人性表現;那不是一個趨勢,或是流行而已。 我的感慨是,多年以來,我班上的年輕學生們,看著銀幕上的癡情苦戀,竟然完全不為所動。先不論他們自己是否會如此不求回報地去愛人,作為「旁觀他人之痛苦」(Susan Sontag 的書名)的觀眾,他們居然用自己「高階/傲慢」的姿態,讓他人的苦楚與傷痛成為可以被嘲弄揶揄的對象。 其實,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討論發言,也都不乏有「言不由衷」的可能。即使有人對 unrequited love 黯然神往,卻礙於整個同儕世代的「政治正確」愛情觀,而噤聲不敢言,以免遭人恥笑「傻女」「蠢男」。 在任何一個成長階段,包含學校教育在內,同儕團體既能協助形塑個人認同,也能扭曲個人最內在的 immanent 存在價值。
除了黑白老電影的視覺質感與他們的影像記憶「不同步」,面對這些影片中的舊時代風華與人情倫常,學生們就更把自己遠遠擺在漠然抽離的距離外,難以認同或欣賞其中的人情世故。在藝術的情感教育互動裡,這即是一種「時下優越論 presentism」的倫理傲慢表現。
Thumbnail
什麼樣的人,愛讀什麼樣的書。我喜歡的書,的確訴說著我「公開的祕密」。《傲慢與偏見》是我讀過最多遍的書。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