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煙硝的愛情》Cold War--觀影想法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活在政治裡-愛情只有無奈和悲哀

《沒有煙硝的愛情》的原片名是Cold War,一開始會令人感受到那種政治冷漠及冰硬的遙遠距離,是一種歷史荒謬且無奈的悲哀卻又使人有些可笑的悽悽然,尤其導演以黑白且接近1:1的鏡頭來表逹這種場景的深沈;起頭於 1949 年的波蘭,結束在 1964 年的波蘭,橫亙在史達林統治的冷戰間、跨越十五年的愛情,主角維特與蘇拉相互傷害又相愛的時代/時空的交錯,導演以冷靜的鏡頭觀看兩人間的互動熱烈的火花,卻以黑白沈穩的風格描繪共產時代下的個體。

相對我的成長年代,或許揭露了我的年紀….但也揭露了早期台灣某些統治上的恐怖,一是所謂白色恐怖的無所不在,當時統治階層可以利用對其不明所以的人運作;再者是為了生存或被迫接受所謂社會正義者,可以出於善意甚至是有意圖的私心,都可能錯判而造成悲劇;又或是它能不公正地脅迫被次等化或有反抗意圖的族群。現實到了這個時立的台灣,很容易以對抗共黨主義的情境中居高臨下,然而,《沒有煙硝的愛情》帶我們認識的,絕非只是標籤為鐵幕國家的慘劇,片中一直以黑白的畫面呈現的必然,所以如蘇拉是一種沒有自信可以有力反抗的一份子、如維特是另一種文化人超然的反抗,這兩種在特殊時空背景下的生存適應,最終走上道路是可以預期的的。

片中令人有激動的地方莫過於:因對人生選擇不同的他們經歷幾次分離,她終於來到巴黎尋找維特,但巴黎的優雅與蘇拉個性格格不入。維特邀請他的詩人前女友為兩人有特別意義的歌曲〈心〉改編成為法文歌詞;蘇拉卻有所抗拒那些隱喻的歌詞方式,另一面又需配合維特的生活經營日常,她不快樂都表現在臉上….。最終她在交際的酒會中,找上維特的前女友聊天,回頭又酸言了維特:「她的背很美,就嫌老了點,你們很配。」

然後又在維特苦心為蘇拉經營形象、搞關係搞人脈為她出專輯後徹底崩潰….

維特:「你看看這專輯,我們的第一個小孩。」

蘇拉:「這個雜種。麥可很強,他一晚幹了我六次。」

再怎樣偉大的愛情,都有渺小一面,維特與蘇拉應該都想要好好的經營吧..但是他們都無法在混亂的時代下好好的共存,所以愛情跟政治何其相似,為了在一起而使出的各種手段、甚或假結婚都是一種手段(或是一種政治),兩人的關係好比片名(Cold war),導演的意念原來也是一則蘇拉最痛恨的隱喻,在愛情的戰爭裡,沒有人能真正自由。

最終那個安排,蘇拉與維特也終於相互的體認到如何的彼此擁有,只待那句最後的台詞:

「我們過去另一邊吧,那邊比較美。」


0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