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輪友子的浮光掠影:個展「Elixir」觀後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具有時間感的繪畫

前幾天我去伊日看了蓮輪友子的個展。他的作品我是在兩三年前的一個疫情期間的日本藝術家群展「夏日大作戰 SUMMER WARS」、以及隨之而來的個展「蜃気楼」中看到的。當時我就覺得他的作品看起來很像照片的負片,有一種特殊的美感。那時我寫下的感受是這些作品有點像過曝的相片,也因此讓畫作有了時間感。而這時間感正是這些作品有餘韻的關鍵因素。

而這次的展覽中的介紹文證實了我的這樣的一個想法:在伊日提供的介紹中,提到蓮輪友子將真實景色的攝影透過調整、扭曲色彩和光線來抽象化,然後投影出來。而如此創作的原因是畫家想要畫出「從未見過的抽象畫」。

更具體而言,蓮輪友子和一般畫家描繪靜態景觀的做法不一樣,蓮輪友子習慣先播放他拍攝的影片,然後用肉眼把那些動態的效果給畫出來。所以他的作品看起來並非靜態的,有時反而會給人一種惚恍、漂浮的感覺,而這也是時間感的來源。

在日常中找出詩意空間

這次的展覽命名為「Elixir」,意為萬靈藥。命名的原因是因為畫家平常會在日常生活中拍攝一些他覺得很有趣且快樂的生活片段。對畫家來說,這些生活日常就像萬靈藥一樣,有點類似電動遊戲中的無敵星星或E罐。

所以展場中除了畫作以外,也有一些創作者所拍攝的生活影片,甚至有些影片會投射在畫作之上。這些影片不像YouTube上面的vlog一樣有明確敘事性,更像是我們腦海中回憶的片段,像是某個人的笑容或遊樂園木馬旋轉的瞬間。

展覽中播放著許多畫家生活中拍攝的浮光掠影

展覽中播放著許多畫家生活中拍攝的浮光掠影

我覺得這剛好與創作者想要畫抽象畫,將畫面負片化的效果做了很好的結合。整個構思、創作的手法以及創作出來的效果,整個調性都是吻合的。

所以展覽中我們似乎可以從作品中看出一些東西、但又不那麼明確,覺得他就是個色彩斑斕的抽象畫,但又依稀在其中看到一些具體的形象。我覺得那就像是記憶畫面在我們心靈裡沉積,並變化為精神、變成情感的一個過程。對我來講,這種難以用言語描繪的過程,就像詩一樣,是很吸引人的。

為什麼我會說像「詩」一樣呢?詩跟一般的文字作品不一樣的是,一般文字可能就指涉了某個固定的意義,例如「蘋果」這兩個字就是指涉了蘋果這樣的果實。然而詩能給予空間,讓那些我們未知的、語言難以界定的東西有機會現身。

蓮輪友子的畫也同樣如此,他的畫不是指涉明確物件的符號,反而提供了模糊的空間讓我們將情感帶入。所以蓮輪友子也鼓勵我們能在模糊中召喚出自己童年的回憶或者是重要的人物。

raw-image



raw-image



繪畫裡頭的十年故事

和此有點關聯的,是這次展覽的作品中,有幾幅作品是2023年的作品,而這些作品似乎是回應於她2015年的作品。

在前陣子伊日「十年之前」的展覽中,蓮輪友子有展出了她剛出道時的畫作。她回憶起,那時她正在東京的一個小藝廊辦展覽,然而展覽並沒有太高的人氣,參觀的人經常稀稀落落。後來是Orton偶然看到了很容易被忽略的招牌,在看完了展覽之後,寫信邀請蓮輪友子到台北辦展,她的藝術生涯也才漸漸的起步。

我覺得這故事很令我感動,而這樣動人的回憶透過畫作呈現,感覺格外有意義。在藝術界裡頭其實努力、有能力也不一定會成功,有時必須靠互捧、炒作、金錢資源的挹注等才有機會出頭,而蓮輪友子能有這樣的際遇,才華沒有被埋沒,真的是太好了!

25會員
81內容數
洪七 隨意系部落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