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心理師☁️|《你真的是個「E人」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外傾型的人/E人」他們渴求關係、擅於同理與認同他人,在乎社交性、現實感、客觀性,有放諸四海都成立的觀點。

這是因為他們「能量流向」是「往外」,所以有更大動機、驅力與外界連結,更有意願、熱情與他人交流、分享;往往更容易獲得好人緣、討人喜歡。

然而,我們試想看看...
如果當「外傾型的優勢狀態」發生在相反的「內傾型的人身上」:

  • 需要同儕與他人認同的青少年
  • 人際社交困難、交友不順的人
  • 需要先消化思考評估,才能表達的人
  • 擔任主管職位需要領導同仁的人


內傾型的人會不會因為情境所需,所以「開始學習」成為E人?

答案是:會的。

MBTI除了「天生」,還有「後天的養成」

尤其對於自我認同、自我認識不足的人,會更渴望自己能被喜歡、需要群體的接納。也會希望人際、工作氛圍順暢,而漸漸移動到「E」的位置。


後記|《☁️雲端心理師談MBTI☁️》

會不會你也是在E與I之間擺盪的人?

有沒有可能,很多時候你其實比較喜歡自己獨處,喜歡自己一人時的安靜,讓你覺得最為心安。

這並不代表你不喜歡與他人互動,而是你希望能將更多時間、心力獻給自己。

然而,在面臨外在豐富、競爭的世界,或者社會所給予你的角色定位時,使你必須不停切換狀態、將自己提起勁來,變得是「E人」來面對外在、使情境更為順暢?

無論哪一種,我想接續和你說,這些都是正在發展中的我們,也是持續進化、變得進步的我們。只是過程仍然有我們需要意識到的,也是下一篇,我想和你談的《「超級E人」有什麼危險?

祝 平安與好眠💛


/A healing space💡

#雲端心理師 #談MBTI系列 #☁️ #mbti #16型人格分析 #mbtitypes #mbtipersonality #mbtimemes #榮格 #榮格心理學 #類型理論 #人格類型 #心理類型 #以傷療傷 #為療傷而聊傷 #心裡的傷在說話 #蔡叡昀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想與你說的話 #心理諮商 #諮商

手繪✍🏻 @ruey_art

13會員
29內容數
諮商心理師|精神復健機構創辦人|美術講師 •臺南市憂鬱症關懷協會|監事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會員 「以傷療傷」讓曾經的傷有不一樣的樣貌,讓傷向我們說的話有了意義。 將這空間獻給所有在生命路上受傷的人們,讓我們一起聊傷與療傷。 /A healing spac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