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到三達里》提供了所有人回家的勇氣,就算自己體無完膚、一無是處,依然能有個地方是張開手歡迎你回來的,歡迎回家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就像迎來冬天的候鳥,朝遠方啟程,尋找溫暖的空氣,我們穿著名為青春的盔甲,啟程尋找夢想。

-- 《歡迎回到三達里》

歡迎回到三達里

歡迎回到三達里


當自己搖搖欲墜的時候,是否有誰能接住自己呢?


印象相當深刻是 24 歲那一年,除了剛出社會以外,更多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因此花了相當多的精力在學習工作,長官的一句稱讚就能讓我多加班三小時也不覺得好累,對當時的我來說,一點點的肯定就會有很多的成就感。


到底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習慣工作的呢?大約是當時男友跟我提分手的時候吧?


雖然之後還是有在某些時刻落淚,可是我確實記得當天早上對方提了分手,我刷完牙之後,一樣跟他告別後去上班了,因為當天有個很重要的提案。

提案順利結束後跟主管一起搭計程車回來,我很突然的,在車上密閉的沈默空間裡跟我主管說:「希望可以拿到案子,畢竟我今天早上被甩了,至少要讓我發生一件好事吧。」

 

主管尷尬的對我笑笑,然後問我要不要提早下班,我說不用,因為還有個企劃我還沒有寫完,在下計程車的那瞬間,我突然覺得自己有好好的成長了,當然青澀時期並不是這樣就過去,這裡大約只是指最早覺察自己原來已經可以不過於感情用事的瞬間。

 

「曾有段時期悲傷吞噬了我們的生活,當時我們各自忙著用自己的方式扛住這份悲傷,沒有餘力撫慰彼此的傷痛,就這樣讓悲傷留下了傷疤。」

 

而《歡迎回到三達里》的女主角三達/恩惠(申惠善飾演)可能也是特別享受在工作的女子,儘管有痛苦、難受的時刻,但有更多的瞬間是因為喜歡工作,儘管在劇中有特別設定她抗拒回家鄉的狀況,可是筆者私心認為那只是她不回去的原因,並不是她留下的原因。


當然在故事裡,三達遭遇了一些狀況之後才回家,但在現實生活中的我,確實也是三十多歲才開始想要回家的,也是那個時候,才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回家」的意義是什麼。


「家」對我來說一直都非常薄弱,畢竟原生家庭的親緣較為淡薄,聯絡並不密切甚至很少碰面,或許唯一重要的只有媽媽,其他大約是關係比鄰居還要生疏的人,但,三十歲之後遭受了真正的挫折,那種挫折不僅僅只是事業上不順遂,而是,好友的背叛加上對自己的缺乏自信,當時的自己突然好想家,想念那個無論如何都會幫我煮上飯的媽媽,想念那個就算我情緒不好被我遷怒卻依然會關心我有沒有蓋好被子的媽媽。

 

三達:「感覺像是我孤伶伶一個人,世界上沒有任何人站在我這一邊,我很害怕。」
美子(媽媽):「我當初就不該讓你去本島才對。」
三達:「你應該聽我說完啊,我說的是“那時候”我那時候很害怕,但我現在真的沒事了,我媽就在這裡,站在我這一邊,所以你別再傷心了。」

 

這一段對話我重複看了幾次,我記得國中的時候被霸凌,那時候的我天天躲在被子哭,有一次被媽媽發現了,媽媽當時進來就像劇中的美子抱著三達一樣,我緩緩說著當時的情形,媽媽聽完之後只問了我一句:「那你要轉學嗎?」

就在那一瞬間,我覺得我沒事了。

 

「這裡是妳的故鄉,隨便過日子隨便穿,也不會有人說什麼。」

 

後來我維持在能畢業的最低出席日期狀態下去上學,儘管跟同學之間有恢復比較正常的互動,我依然討厭上學,討厭人群的聚集,但同時,我哭著躺在媽媽腿上落淚的那一天,我應該也會記得一輩子。

 

於是,我想對三達來說,家鄉三達里大約就是那樣的存在,想離開卻又無法真的走,受傷的時候總會歸巢,流淚的時候總會想起。


就算被這一整個世界拋棄,我都依然可以存在的地方。

 

《歡迎回到三達里》除了歡迎了每個想家的人以外,也提供了所有人回家的勇氣,就算自己體無完膚、一無是處,依然能有個地方是張開手歡迎你回來的,然後我們好好休息之後,再好好的用自己的速度前進就好,

 

「無論哪一條小溪的龍都不可能獨立成龍。他們全都是受到小溪裡泥鰍、鯽魚還有青蛙的幫助。」

 

雖然這部劇有些過程讓人感到微微的不耐以及拖戲,但這一點無傷大雅,只是如果可以縮減到 12 集可能會是更適合的長度,因為故事進展較為平緩或許大家在心情沮喪、很久沒有回家的時候打開來看看,然後可能就會在觀看的過程中訂下車票(或是機票)返鄉了。

內容總結
歡迎回到三達里
4
/5
一腳跨在新媒體、另一腳則是在影視圈。 製作過多部百萬點擊的新媒體影音,也開發過進入國際創投的故事。 有時候追劇是興趣,有時候是工作。 喜歡從劇中人物中找到一些小小的想法,然後記錄下來。 行銷出身,偶而會興之所至的揀著寫一些觀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