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是藝術家,所以我開了一家店——蔦空間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蔦空間」顧名思義就是與鳥類有關。店裡色彩斑斕的金太陽鸚鵡「點點店長」與鴨子「薑母副店長」是鎮店之寶,也是店取名的靈感來源之一。鳥加上了苔癬植物就成了「蔦」,依據教育部國語辭典解釋,「蔦」是植物名,也稱為「桑寄生」。「蔦空間」負責人莛芳說:「蔦就像我們,雖然小小的,但依然努力攀附在大樹上爭取陽光與養分,爭取被看見的機會。」





點點與薑母,幸得依附之所

每回談起「蔦空間」就不得不提「點點」和「薑母」,牠們是店長與副店長,負責人莛芳則是「打雜」的。這當然是句玩笑話,莛芳必須做的事情可多了,她是「蔦空間」的創辦人也是課程講師,同時要接洽客戶以及整理好公司帳目,營運盈虧都牽動著這家店的現況與未來走向,莛芳才是那個掌舵的人。

然而,莛芳話匣子一打開談的還是「點點」與「薑母」:「點點活潑好奇,是蔦空間的店長,個性親人,客人來上手作課,牠都很愛貼在人身旁,就站在桌面上歪著頭看客人做什麼。薑母呢牠是副店長,也親人,不過牠比較喜歡待在高處綜觀全局。如果客人過去逗牠玩是沒問題的。」由於店長及副店長是女生,所以牠們在「蔦空間」有個很特殊的「生蛋休假日」,每逢那時候,莛芳就把店長紙雕的分身擺出來,由於作品唯妙唯肖,熟客沒見到鸚鵡也不會有失落感,初來乍到的客人更是一聲驚嘆:「哇,好可愛啊!」

raw-image


銀與銅,手作繪畫,母親的世界

整體而言,「蔦空間」是一個多元藝術空間,無法被定義為一家販售特定商品的店鋪。「蔦空間」不定期推出各類媒材的體驗課程,其中包含金工—銀或銅手環與戒指的手作課,以及苔蘚生態缸體驗製作等,甚至有油畫、色鉛筆、壓克力、水墨,乃至於手作編織。「蔦空間」除了成品販售也開放顧客訂製自己心儀的飾品,經由細心的討論及建議,讓顧客擁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飾品。

「藝術是自然與人的結合,我們從大自然與日常生活中發現美,再利用簡單的工具,把這些覺察到、體驗到的美好具體地形塑出來。嗯……我媽就是這樣。她呀,常常作畫到忘我,除了眼前的畫什麼都看不見,所以店是我顧,她負責畫畫就好。」莛芳滿臉笑意地談著她那藝術家媽媽。也是為了分享媽媽的作品,莛芳才決定創業,從當初規模較小的「蔦空間」,搬遷之後擴展成今日空間寬敞、光線充足,讓人感覺舒適放鬆的店面。

raw-image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raw-image

當被問及目前店裡最重要的兩個元素,莛芳認為是「銀」與「銅」。莛芳如此表示:「一般若當配飾,銀製品很受歡迎,不過銅其實是很迷人的材質。銅會因為客人使用習慣的差異,產生不同的氧化痕跡,那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將來或許會開發黃金或白銀那一塊,因為有些客人希望送禮時心意更為隆重。」

關於心意一事,莛芳告訴我們一個小故事。一對年輕情侶某日報名手作課,女生絲毫沒察覺自己男友是有計畫的,他們跟著莛芳一個又一個步驟地把一雙對戒做出來。正當兩人愉快地看著自己作品之際,男生求婚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雖然整首詩在《詩經》裡是一段無奈淒涼的敘事,不過那對情侶不同,他們在「蔦空間」互許終生,對戒與日光映照的是明亮與幸福的未來。莛芳說她自己很幸運見證了那樣的時刻。


流動的展覽館,人與物與飛禽

至於要給有心創業者哪些建議?莛芳說:「創業常常是一股衝勁,其實這股衝勁的推動力很大也很重要,別想太多,放手去做,當然會有困難,但不做不知道。還有,別一下子定太高的目標,要有階段性,每達成一個就會有成就感,才有更強的心力往下一步去。」

最後莛芳描繪了她心中未來的「蔦空間」,那將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場所,如同藝術家們的聚合地,但更像一個流動的展覽空間。在那個空間裡,不同的藝術家用不同的材質進行創作,也有參與創作與學習的學生;手作職人與素人相遇,中間還加入進來逛逛或停駐的路人。人與事物是展覽者也是觀展人,看展的與展覽的穿梭交織,當然不可忽略了在那裡或飛或蹲坐的「點點」和「薑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