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日劇 | 我的家政夫渚先生:照顧別人的需求,才能夠相信自己有價值

2020/09/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火紅的《我的家政夫渚先生》堪稱是「男版」月薪嬌妻,講述一個工作能力非常強的單身女子---芽衣,遇見了中年男家政夫的故事。故事設定相當吸引人,暖心的家政夫大叔配上除了事業以外,幾乎像是生活白癡的女主角,符合現代女性主義興起的社會需求,一向重視「男主外,女主內」的日本,這部劇的翻轉可說是非常有趣,劇中具有陽剛外貌的大叔,竟是溫柔細心的家政夫,且不但會料理家務,更是個能夠談心的輔導員,讓原本單身已久的芽衣,逐漸對家政夫產生傾慕之情。
父母的需求壓著兒女的人生
劇中一開始,小時候的芽衣對媽媽說想要成為一個媽媽,媽媽則語重心長的告訴芽衣說絕對不要成為媽媽,媽媽是很辛苦的,小時候的芽衣並不明白媽媽的意思,但是在媽媽的期待之下,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女強人。而芽衣的妹妹則相反,大學畢業就馬上懷孕生了小孩,為此與母親的感情非常不好,幾乎斷裂了關係,媽媽便將所有的希望寄予在芽衣的身上,期望芽衣能夠彌補她無法成為獨立女強人的遺憾。
芽衣努力的想當一個好女兒,所以拼命工作,在職場上、工作任務當中給自己非常大的壓力,總是想要努力做到最好,成為一個能夠被上司信賴、被下屬依靠的超級女強人,卻忽略了自己的健康以及生活,當想要努力維持好生活品質時,忙碌的日子又會將她原先挺直的腰桿壓低,然後一步一步的繼續向現實奮鬥,即便已經沒有了力氣。
芽衣之所以如此的拼命努力,一來是她對自己的自我要求極高,希望能在工作上有一定的成績,此來自於她的性格;但另一方面,很深遠地來自於她的媽媽,媽媽從小期待她成為一個能夠在外打拼自己事業的職業婦女,以彌補自己結婚後失去自己事業的缺憾,於是媽媽將自己的需求與對自己的期待強加在芽衣的身上,要求她必須要成為一個有別於傳統家庭主婦、為自己而活的女性,芽衣也不負所望,堅韌而努力的態度讓她完成媽媽的期待。
為了建立自我價值感,我們選擇失去自己
在華人社會當中,像芽衣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父母便會表達對孩子的期待,而大部分的孩子為了要達成父母的期待而努力的成為父母希望成為的樣子,即便很多孩子可能能力不足,可能想法與父母背道而馳,也持續這麼做,能夠做到父母要求與期待的孩子,覺得自己是好的、值得被父母愛的;沒辦法也沒有能力的孩子,逐漸自卑,覺得自己很差,在缺乏自我價值感的情況下,開始走向一個無法擺脫自我批評循環的處境,於是很多孩子靠著外在的滿足,可能非正當的方式,勉強自己內心的孤獨以及低自我價值感。
為何自我價值感如此重要?很幸運,但也很遺憾的是,這是因為人類是一種需要被愛、被撫觸、被療癒的種族,我們透過媽媽的哺乳,感受到溫暖與無條件的愛,透過父母對我們溫柔的撫摸,我們認知到世界上有人是愛著我們的,而這份別人的愛,能夠讓我們也開始愛自己,父母對我們的讚美,也逐漸成為我們對自己的認可,漸漸地,我們成為一個能夠被愛、愛別人、獨立自主的個體。
總而言之,人們需要經過別人對我們的愛,來建立對自己的喜歡與愛,假如父母並沒有給予我們期待中的愛的感覺,渴望愛的我們持續的失敗,最後使得我們對於自己值不值得被愛產生懷疑,最終認定自己是可惡、可恨,別人則是不值得信任的。
展現出無條件的愛是非常困難的,在我們的文化裡,父母為了不讓孩子驕傲而避免直接大方地稱讚孩子,而是透過以非常隱微的方式鼓勵孩子,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孩子表現好之後,父母又再次要求孩子。例如:
兒子:「爸,你看,我考了95分耶!」
爸爸短暫微笑,隨即變得較為嚴肅:「我覺得你可以考得更好!」
這是不是就是我們經常遇見的情況呢?其實爸爸是很以孩子為榮的,但是在微笑以後,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提出對孩子更高的期待,孩子便會認為,自己仍然不夠好,不夠好到讓爸爸喜歡、讓爸爸讚美,於是為了得到爸爸有條件的愛,這個孩子勢必會繼續不斷地努力下去,這達成了爸爸的需求,但如果兒子持續沒有得到爸爸對於他表現的讚賞,會逐漸變得失望、挫折、不相信自己,反而成為反效果。
無條件的愛與關懷的付出,能夠讓我們成為如其所是的我們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比好還要更好,之所以會對於孩子有所寄託,其實最主要的來源也是愛,但是這樣的愛很容易變得壓抑,變得挫敗,最後完全變質,但也並非要父母完全不要求孩子,而是
父母展現的態度裡,需要讓孩子相信,即便自己做得不好,父母仍然愛他,無論他是甚麼樣子,父母都會無條件的愛他、包容他
如果孩子能夠一直都是活在不需要做到甚麼就能被愛的環境,那麼他將會發展出愛自己的能力,接著更能夠愛人、愛世界,成為一個他想要成為的人。
許焉
許焉
廣義的心理系學生,輔導諮商專長,在一處角落點亮屬於自己的蠟燭,致力於推動大眾心理健康,讓人們了解心靈療癒的重要性。 喜愛寫字、繪畫、追劇、看電影,將心理學與所見所聞結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