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Prada的惡魔》這部片可以說是十五年內最紅最具代表性的時尚類電影,電影台頻繁重播,我相信每個人無論是從頭看或是斷斷續續的片段瀏覽都看過好幾遍了。但不曉得大家每一次看的感覺,都是一樣的嗎?
當初電影上映時我才剛入行,看的角度當然和現在非常不同,那時就像許多對這行有著無限嚮往的人一樣,對電影中小安每天有那麼多華服和高跟鞋可以換穿感到羨慕不已。對於巴黎時裝週,也和艾蜜莉一樣將之視為人生中的夢幻行程。
最印象深刻的,則是小安在戲裡的掙扎與千篇一律的那句藉口:「我沒有別的選擇」也曾讓我感到厭煩和不解,當時看完電影後我還跟朋友說:「她如果最後沒有把手機丟到池子裡我會很看不起她。」誰知道,十幾年過去,再度把這部電影重頭看到尾,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想法。
首先,我看到了關於時尚工作者的類型在這部片中其實有非常清楚的分類,放諸四海應該都通用。台灣時尚工作者的類型,在我的觀察之下,可以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是這一行裡最多的,叫「裝逼的人們」。
「裝逼」一詞來自中國,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以賣弄、做作獲取虛榮心的自我滿足甚至欺騙性質的行為,向別人表現出自己所缺少不具備的氣質」。因為時尚兩個字在很多人心裡就是同一種模樣,離不開擺酷、裝獨特、全身名牌、不甩世俗文化等等印象,所以這圈子裡有非常多人喜歡做這種事,整天裝逼,眼光長在頭頂上,擅長用大小眼心態對人,這類人被我歸類為電影中的最開頭的那些出門前要精心打扮,但在工作上卻無法用實力取得肯定的編輯們。(在此我必須強調,這完全是個人觀點,也許別人看到的跟我不一樣,所以我說的不代表全貌)
第二種是奈吉爾,就是小安的光頭同事,米蘭達重用的創意總監。他有才華有能力又有品味,而且對人和善又體貼,這樣的人在台灣時尚圈裡不是沒有,但不多,我所認識的其中一個在蘋果日報。(為了不要造成當事人困擾,就不點名了)
第三種就是小安,內心其實不屬於這個圈子,但卻為了一些理想和未來目標在掙扎著,有點像是為了生活妥協,也有點像是在等一些機會。
以上,這三種人們幾乎可以概括台灣時尚圈裡的類型。
另一個重看電影產生的不同想法,就是關於小安的掙扎。她在整部片中不斷說服自己去適應原本毫無興趣的時尚圈,因為唯有如此她才有機會進入夢寐以求的報社或雜誌工作。小安的人物性格起始設定無疑是善良的、無害的,她就像莫名其妙闖入時尚圈的小白兔,一夕之間得到了那個百萬女孩都想要的工作。
但是隨著嘗試適應這個工作的需求,她從M號變成S號身材,從穿著聚脂纖維毛衣的俗女孩變成腳踩香奈兒長靴的時髦女性,從對時裝週完全沒興趣到必須搶走艾蜜莉的工作,這些變化都反映著現實職場人生中最真實的無奈。她秉著純真的心,自覺無辜地反覆說著「我沒有別的選擇」,但事實上就如同米蘭達最後在車上說的,她早就已經做出了選擇。
在職場中,我們何嘗不是和小安一樣?也許是因為這幾年我個人工作上的變化頗大,所以現在重看這部電影更有感覺。
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我們以為自己還是當初善良、無私的小白兔,但是從各種事件所做出的選擇中,慢慢我們會發現自己早就變了。我有我的執著,有對工作的不可妥協之處,這樣的堅持其實經常會影響到身邊的人,尤其是團隊合作,以前我們都覺得沒關係,只要公私分明、與人為善就好,但其實在工作中每一個選擇和決定都會影響到旁人,但這能怎麼辦呢?為了夢想誰不會想好好努力?就像小安明知道艾蜜莉去不了時裝週會有多難過,但最後她還是為了自己的前程而犧牲了對方。
更無奈的是,在過程中我們也會遭遇到像小安一樣,來自身旁親朋好友的各種指指點點,不斷讓你懷疑自己。小安的男友認為她失去自我,朋友們也無法理解她為了工作所以無法準時到達男友慶生會場⋯⋯一切的一切都會讓你會發現,從小到大,大人們所教導的凡事要努力、要認真的價值觀一夕之間都崩盤,剩下的只有他們不時以消極的態度來勸你:「工作不要太認真,得過且過就好。」
說了那麼多,其實最終還是得提一個核心精神——我知道自己在變,而且在為了追求想要的事情過程中無意會踩傷了別人,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等到真的達到成就的那時候,回過頭來記得要和小安一樣,把手機丟進池子裡。
沒想到一部看似膚淺的喜劇《穿著Prada的惡魔》,在進入職場後會有如此不同的觀影感受。續集快點開拍吧!
所有圖片來源:IMDb
編輯:洪崇德
責任編輯:閃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