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不說話、只聽音樂配咖啡: 渋谷·名曲喫茶ライオン(LION)</p>

2018/06/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位於渋谷道玄坂的名曲喫茶LION,創業於昭和元年(1926年),至今已挺過漫長的92個年頭。現存店建築是昭和25年按照創業之初的那棟重建的--原店建築已燒毀於東京大空襲。
在咖啡店裡邊聽音樂、邊喝咖啡或茶點,乍聽之下並不是多麼非比尋常的特別之事;但,在將近百年前、30年代的日本(相信在當時的很多國度裡、也是),這可是一項時髦到不行、奢侈高尚又風雅的娛樂。那是一個極少數人才買得起黑膠唱片與唱盤擺在家裡聆賞的年代,想將深度又愜意地聆賞音樂當作自己的興趣與消遣,光有慧根或意願是行不通的,口袋必須夠深、空間得夠大才成。
於是,一種名為「名曲喫茶」的店型於焉誕生了--為了無法在家搞個音樂沙龍、卻又渴望沉浸於音樂聆賞樂趣的人們而生。以這樣形式及初衷成立的名曲喫茶店,儼然像是音樂廳、又兼具咖啡店的功能。後來,名曲喫茶偶爾也是讓藝文人士或知識份子相互交流集會的理想場域。在50~60年代,名曲喫茶店風行林立,有些店只播放古典樂、也有專播爵士樂曲的,共同特色就是這類店家老曲盤藏量甚鉅、建築裝潢走著古色古香、文青味濃厚的路線,且店內消費規矩多多、以現今眼光來看、很是嚴格--
「私語厳禁」
嚴禁交談。進到這裡來不就是要專注聽音樂的嗎? 說話對自己是多餘、對他人是干擾,所以交頭接耳的私語,包括使用手機講電話,切忌、切忌。
「店內撮影禁止」
店內不可攝影。一樣的道理,來這裡、不就是要專心聽音樂的嗎? 拍照跟聽音樂基本上沒有關係吧。店外攝影留念是可以、但在店內東拍西照的並不歡迎。也許在當今一堆習慣走到哪裡就拍照打卡到哪裡的網紅們或攝影迷來說,這種規定簡直是侏儸紀時代的老古板、也可能是一種酷刑吧。
推開古老的店門之際、我不知為何心中閃過一絲遲疑、甚至莫名有些緊張。因為店裡面到底甚麼樣子,從大門上厚厚的玻璃窗或建築物的每扇窗外看也看不出個所以然;這些窗一概透出諱莫如深的神祕光暈,加上那晚真的是夜黑風高,春寒料峭黑夜中的老建築氣氛有點鬼魅陰森... 在走到店門口前,我又在人聲嘈雜的喧鬧街巷裡莫名地迷了一段路,明明是距離渋谷車站出口不到10分鐘就能走到的,我竟然鬼打牆地走了快20分鐘、還東張西望左彎右拐於鬧哄哄亮晃晃的潮店與黑壓壓的人頭中,幾度迷惘到差點就要放棄尋覓這間店了。而當我終於找到它時,心中壓抑不住驚訝與悸動、伴著一整日累積下來的疲憊,久久難以平復。努力按住因為迷路而躁動不已的心,再三告誡自己來到這種店務必趕快冷靜下來--推門踏進去後,猶如化外之境的空間散發出難以言喻的微妙氛圍包襲我,我像穿越時空,從門外的21世紀、一轉身跌入我不曾參與過的昭和30年代...
入店前抬頭往上端詳建築,剛好有明月當空被雲半掩,當下感覺好有夜黑風高的鬼魅氣氛、活脫脫像一部黑色童話,隨手拍下仰角的店外觀一角與那晚的夜空,回頭看仍覺如夢一場。
我的咖啡,570日圓的牛奶咖啡(ミルクコーヒー),價格親民、順口實在。一入座就會被服務生遞上「節目表」--店家會按月更換當月店內公播曲目之介紹,非常用心而詳盡製作,呈現上一個世紀嚴謹考究的老派作風。
音樂廳一般,氣勢驚人的音響與滿滿的黑膠,軍容壯盛地站在我眼前。
店門口。招牌上的「創業於1926年」明白訴說著這間店極其悠遠的歷史。
找一個正對著音響的靠中央座位坐下。這裡的每一個位子都是朝向唱盤與音響而設,沒有兩兩相對的座位配置。桌椅、應該是說這空間裡所見與所能觸及的一切都是有歷史感的、古舊老派卻沒有了無生氣的過時頹圮,把時間不斷急切演進的洪流擋在門外、透出一種堅守美好舊時光的固執氣質。
我拜訪的這晚、當月排定了貝多芬的交響樂與鋼琴奏鳴曲。在悲愴激越的樂聲中,坐在我左手邊的一位上班族小哥,聚精會神地直盯筆電敲著鍵盤似乎在加班趕工;前方的老先生則貌似在打盹、戴著毛呢貝雷帽的頭規律地隨著樂音點了又點,感覺非常微妙。店內下午3點與晚上7點會各進行長度一小時的當月曲目播送,此外的時間則開放現場客人點播想聽的樂曲,曲目播送前服務生會拿著麥克風站在音響前方輕聲朗誦即將播出的曲目名稱與簡介,真的是專業小型音樂會的規格呀。
雖然對於早已習慣線上收聽與下載音樂來聽的現代人而言,別說聽黑膠、就連聽CD都有點復古了;名曲喫茶這種聽音樂的形式真的可說是復古中的復古,而這種店的存在於如今更堪稱有如活化石般的難得傳奇。隨著聽音樂方式及載體的普及與幾番改變,名曲喫茶的式微、經營困難、可能終將走向凋零是可想而知的。但,作為一處能讓人轉換心情、沉澱思緒、享受高級的音樂聆賞品質、猶如時空錯置的魔幻場域,我由衷希望它不要太快消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5會員
135內容數
把親自走過、看過的藝文展覽收集起來。 把每一個展場上的感動與震撼記錄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