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的時候,我念的是臺灣師範大學,在民國93-97年的這段時間裡面,雖然公費制度已經取消,但是學生仍然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要念教育學程。二十幾年前,我念國中的時候,台灣教育改革,一綱多本;十幾年前,我念大學時,在被培養成為一位化學人才的同時,順便培養自己成為一位教師;現在,我覺得是時候,回首一下過往的路程。
從白老鼠到培育老鼠的人?
很多人說,我這個世代,是教育改革的白老鼠。其實這麼說,也對!也不對!教育改革是事實,但是那一個時代不改革?用大中國的思維,科舉制度的內容變了多少次?用台灣歷史的角度看教育,我們這五百年的台灣,經歷荷蘭、明鄭、清領、日治、民國,不變的教育制度在哪裡呢?
然而,從個人的角度,稍微有意思的是,我剛好念師大,不但曾經經歷學校教育,而且曾經接受過一段預備要進入教育體制的過程,感覺有那麼一點話語權,來嘴砲一下?
坐在教室修教育學程的過程
我曾經很認真地想要成為教師,所以我很認真地修每一堂教育學程的課。我曾經遇到很不錯的教授,也遇過令人很無言的教授,他們都來自教育系,都是教育博士,如果要我對於26學分的教育學程做一個總結,我會說:「身教重於言教。」
萬年不改的講義,泛黃的投影膠片,一陳不變的講述教學...這就是所謂「臺灣教育龍頭」的水平?我覺得...是生鏽的水龍頭還差不多...。當我們在課堂上面談到學生的自我實現時,其實台師大正處於一個自我實現的困境當中。當時的台師大,正在十字路口,面臨內憂外患,走不出去。
或許,因為我曾經是師大的學生會長,對於當年師大的光景,特別有感觸。
自我實現是什麼
18週,每週2小時的課程,2學分。短短的36小時的一門課,教授教了什麼?而我們又學了些什麼?我們曾經針對那些重要的議題深度討論?
那些課程曾經談過「自我實現」?教育概論?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同學們,還記得嗎?如果現在要寫一個兩千字的申論題,來談談「自我實現」,你會說些什麼?
簡答:「自我實現」是人本主義所發展出來的概念。
如果我要寫申論題,我的題目可能會是:「自我實現在現實中的實現」
這個有如繞口令的題目,可能教授看到會暈倒,但是卻是非常重要的題目,因為:「所有的實現都是在現實的實踐中發生。」
「實現、現實、實踐」大家一起重複念三遍:「實現、現實、實踐。」重要的概念要重複幾遍。
自我實現的概念如何影響我們
在臺灣的教育改革發展史上,「自我實現」這樣的概念,被視為脫離威權的思想武器。這個道理很簡單,威權體制希望每個人都一樣,自我實現則提倡每個人因為生來不同,所以發展也應該不太一樣。用基督信仰的話來說:「上帝創造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而每個人都需要走入自己獨特的命定當中。」
有些人可能會問我,你怎麼知道「自我實現」被當作武器使用?因為,在臺灣,自我實現在現實中實踐的過程,不但結合了對於過去權威的批判,同時結合後現代主義的思維,使人受過這樣教育的人,對「威權」感到厭惡,同時對「權威」感到厭惡。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我們在「改革」的同時,不但除掉了「威權」也除掉了「權威」。
「威權、權威」大家一起重複念三遍:「威權、權威」這兩個名詞的概念不一樣。
把複雜的話簡單地說:
自我實踐的概念在台灣的現實中實現的結果,被簡化,甚至可以說是被誤解成為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自我實踐=沒有絕對的標準=自由發展」而這個非常簡單的概念,在時間的累積中,逐漸成為目前臺灣四十歲以下世代的「意識形態」。
自我實踐=沒有絕對的標準=自由發展?
鼓勵人朝向適性發展,是自我實現非常重要的貢獻,但是!當自我實現的概念,在實際落地的過程中,轉變成為「自我實踐就是沒有絕對的標準」,其實是在傷害一個人自我實現的過程,因為這樣的意識形態暗示著一個人:沒有一個可靠的「外在」值得學習。最後導致人的自我中心。
當代社會人普遍所認知的尊重與寬容,其實是來自於個人的自我中心。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尊重你,你尊重我,咱們井水不犯河水。然而,現實是:大家其實比較在乎的是被自己尊重,而不是尊重人。另一個現實則是:井水與河水其實互通–在我們看不見的地底下相通。
自我實現的困境是什麼?
自古以來,自我實踐的困難,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在自我實現的半路上,而如果我們採用哲學或心靈成長的思路來前進,這意味著更精細的思考、更深度的自我察覺、更寬廣的視野與知識,而這條路永遠只會在半路上,因為這條路不但無法窮盡,而且大部分的人並不認真「思考」,也不認真「閱讀」,更不認真「寫作」。沒有這個過程,思想無法精煉,永遠在嘴砲與概念,更談不上實踐。
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自我實踐最困難的地方在於,我們認為所有的前人所遺留下來路標,都不是可靠的!這對於一個本來就不看路標的人,沒差;對於一個習慣看路標的人來說,這比拆掉所有的路標更慘忍。
現代人,看起來只有兩種選擇:
1.選擇活在某個自己認同的價值觀中。
2.選擇活在自己每天的感覺與體驗中。
然後,現代人,經常在這兩種選擇的選擇實踐中,搖擺不定,現實是:每天的感覺與體驗不同,可能擁抱的價值觀不同,或是有如雞尾酒一般,自己調出自己喜歡的口味。
上帝造人,很特殊。
1.讓人有依存一個價值觀而活的傾向。
2.讓人有實現某種人生意義的渴望。
事實是:如果人沒有遵循這兩個原則前進,內心世界必然會產生極大的混亂。還沒有前進,就先走向毀滅。
但是大家知道嗎?
1.我們能夠提升自己的思考層次,至少能夠改變我們當下的處境。
2.除了哲學或心靈成長的思路,其實有其他的可能性。
要說的話...還有很多...但是能量耗盡...
下次再談吧!覺得不錯,歡迎轉貼分享,或按下訂閱。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