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創業」似乎成為了一種風潮,很多人因為有點錢,有點想法,就走到了這條路上。因為不同業種的差異,著重的點也不盡相同,我個人的版本是「產、銷、人、發、財、法、智、資」。
其中的「產」,原本的定義為生產,隨著時代的推演,個人自行重新定義為公司的主要的營收來源,可以是產品,也可以是服務;「發」,可以是研發,也可以是商品開發;「法」與「智」,是在前進時需要注意與迴避的陷阱;「資」的部分,則是因應數位化時代而各行業都應逐漸重視的一環。
然而,創業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最常缺的就是資金,有了資金以後,其他資源就比較好解決了。但是,要募資就勢必在公司成氣候之前將商業概念的核心分享給別人知道,我們會遇到一個常見的問題:
「我不能說,說了投資人把我的思想剽竊了,那我怎麼辦?」
其實大部分的想法要被實踐都會有很多的項目需要去克服,在大部分的情況之下,是不用擔心分享概念的。
但是,請注意,還是要看公司核心價值的壁壘如何,如果「先機」的取得是這個商業模式的關鍵,那麼還是先保留募資的想法為佳,畢竟投資人接觸到的團隊很多,一個好的概念難免還是會有所交流的。
另外,如果是擔心公司經營權的問題,需要注意的則是股權結構,也可考慮閉鎖型公司。
談到簡報,首先就要先確認你的目標受眾( Target Audience, TA ),而一般企業簡報的TA可分為以下三個方向:
概略介紹公司產品與服務,強調方向與願景,著重說明獲利模式、階段性目標與達成方法、回收週期、股權結構、營運成本、盈餘分配、募資金額、資金運用,目的在於取得資金。
產品能夠對企業客戶(消費者)解決哪些問題、各別帶來哪些好處,企業客戶的客戶(終端使用者)的痛點為何,如何利用產品提供終端消費者更佳的服務體驗、產品收費標準,目的在於說服企業客戶採用解決方案。
簡介說明公司提供受眾「您」什麼樣的服務,解決「您」什麼樣的煩惱,「您」的權利與義務為何,目的在於推廣產品與服務。
前面的簡報目標弄清楚了之後,接下來就是依照不同的募資階段來調整簡報的內容,以下概略介紹創投與五種募資階段:
•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 VC)
簡稱創投,亦作風險投資、風投;追求高風險高報酬的長期利潤,主要資金通常來自於背後的法人股東,利用資金換取新創公司的股權,再透過協助上市櫃(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 )、被併購等方式出售股份,換取公司估值上漲所帶來的紅利。
•種子輪 ( Seed round )
初步的階段除了自有財產與銀行貸款以外,創業的啟動資金投入通常來自「三種人」,也就是家人( Family )、友人( Friend )、好人( Fool ),簡稱3F。
•天使輪 ( Angel round )
產品原型( Prototype )、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有了雛型之後,像是天使投資人( Angel )、孵化器( Incubator )、加速器( Accelerator )等等,除了提供有限的資金以外,其實關鍵的人脈與資源更為重要。
•A輪融資 ( A round )
產品日益成熟、商業模式逐漸完整,有了初期使用者,累積了些許的口碑,但尚未獲利,或處於虧損階段。
•B輪融資 ( B round )
營收穩定、具有一定的市場後,打算開新的產品線、推海外市場或規模化的階段。
•C輪融資 ( C round )
在行業內佔有一席之地,獲利達一定水準,為了拓展業務領域,或者是準備上市櫃階段。
接下來進入正題,來談談募資簡報,既然是「簡報」則以簡短為主,以下整理五點必定不可省略的部分提供參考:
•產品或服務:客戶痛點的解決方案與市場切入點。
•行業及市場:同業狀況、細分市場的真實規模,而非整體市場的容量。
•營銷策略:營運收入來源與銷售利潤結構,目標及其達成方法。
•財務規劃:資金如何分配與運用,能夠燒多久。
•融資說明:需要多少錢(記得估算,而不是看心情喊的)、股權結構如何。
除此之外,可以整理一份詳盡的商業計劃書( Business Plan, BP )作為簡報的輔助資料提供投資人評估。
至於BP的項目與格式、私募股權投資( Private Equity, PE )、投資意向書(Term Sheet, TS )、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 DD )、股份認購協議( Share Purchase Agreement, SPA )、股東協議( Shareholders Agreement, SHA ),就留待之後有機會再提。
五個簡報常見的問題:
花了太多心力在產品、技術、專利或團隊介紹,募資的焦點卻輕輕帶過。
雖然投資者的英文程度通常都不差,但是如果投資者為本國人士,除了常用術語之外,建議使用中文簡報就好,避免版面混亂,除非是外籍人士再準備英文版或其母語的翻譯版本。
拿相似產業來評估市場,但是忽略本身的商業模式卻有本質上的不同。
(例:自己只做手機,卻拿整個3C產業的市場份額來用)
沒有明確的收支與利潤的評估,沒說明產品如何定價,利潤的佔比,銷售多少能夠打平甚至獲利,人員與其他費用能夠讓公司的資金燒多久。
沒做足功課,前景與效益用喊的,「認為」自己值多少就獅子大開口,或者是能夠在幾年內成長多少倍「全憑感覺」。
結語
創業,並不是一種浪漫,而是消費市場上實打實的一種奮鬥。
簡報,並不是學校出的作業,而是說服人的工具,讓TA在耐心耗盡前抓到重點,並且感興趣才是簡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