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應PTT上的一篇文:平心而論,我不認為出國看看只是浪費時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2016年9月29日,我自己一人從桃園國際機場出發,經杜拜來到曼徹斯特國際機場,開啟我的英國生活。
有天早上我在等寒風中公車,我媽媽突然傳了這篇出自東森網路新聞的『女友想出國看看!澳洲打工男勸「別浪費時間」 去了英文更爛』來,閱讀過後心裡的感受只有憤怒,文中所提到的所有一切都與我自身的國外經驗完全不同,裡頭每個字句每個例子我都無法認同。
今天是2019年度臺英青年交流計劃、就是俗稱的打工度假第一梯次開放申請的日子,我想在這裡對這篇文章有個回應,因為我至始至終都不曾覺得我在英國的兩年多是浪費時間,因為如果有任何一個抱有出國夢想的人受這篇文章影響而放棄人生的另一個可能性,我會覺得非常遺憾且哀傷。
為避免網址失效,將全文轉貼於下:

女友想出國看看!澳洲打工男勸「別浪費時間」 去了英文更爛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當理想和現實遇上衝突,該如何化解?近日有位26歲女網友PO文,表示她的夢想是30歲前出國遊學,但論及婚嫁的男朋友極力反對,更說去讀語言學校都只是在玩,在陌生地方交了新朋友很容易日久生情,兩人為此爭執。就有待過澳洲2年的網友跳出來,以自身沉痛經驗勸告,直說出國看看沒那麼美好,根本浪費時間。
過來人日前在PTT回文,他說曾去澳洲打工2年,期間去過很多地方、換過不少工作、認識很多人,朋友一度遍及世界五大洲,「體驗過不同的文化跟習慣」。他細數往昔經歷,例如曾因聽不懂英文在澳洲超市被店員羞辱,曾開車來回800公里去應徵好工作,曾去監理站辦汽車過戶,曾在雪梨、布里斯本、墨爾本享受不同的賭場......。
他說,提了種種經歷不是為了炫耀,而是想表明,去澳洲前他一樣很嚮往「多出國看看」,但實際體驗後,「我發覺,那些經驗根本可有可無。」他認為,這些異國經歷根本沒什麼了不起,更不覺得對往後的人生會有特別的幫助,儘管認識世界各地的朋友,但分開後漸漸就沒交集、沒話題,「不同國家,更難以維持友誼。」
澳洲打工男說,很多人出國是想增進語言能力,這點他不否認有些功效,尤其是聽力方面。在澳洲時,他刻意遠離台灣人,多是跟澳洲當地居民打交道,這方式的確有效,英文聽力進步很快,漸漸變得「敢聽、敢開口、能溝通」,但也帶來負面效應,那就是英文程度弱化,說出口的字句常常都是錯的。
在國外,不用花太久時間就能熟悉當地人說話的語調節奏,知道怎麼抓關鍵字去猜,而且會越來越準確,「但你不可能像聽寫一樣去聽懂他們句中每一個單字、虛詞、俚語、口頭禪。」外國人也一樣,他們聽著奇怪口音、用法的英文,也是靠關鍵字去揣測,就像中文口語中有大量不合文法的詞句,久了造成的問題是,「他們不會教你怎麼講才是正確的」。
他說,想真正學好英文,除非長時間耳濡目染,再大量閱讀正統文章,才能矯正錯誤的口語、俚語,否則就算能溝通,回台灣考檢定穩GG。他舉例,澳洲人打招呼常說Hey you go an mai,很久之後才明白,他們說的是hows going mate;更扯的是,他待的工廠有位70歲老伯,he、she完全不分,「一開始我還以為他太太是男的,以為他是多元成家。」
他勸有出國夢的女孩別浪費時間,除非真的很有自制力和決心,否則語言學校就只是燒錢的夏令營,根本沒多少時間能學好英文,「還不如買一套常春藤的書或雜誌......絕對比出國練英文有效100倍。」更何況,在國外非常容易發生意外,男男女女日久生情,劈腿再常見不過,「很多貞節烈女或癡心男子,到了國外,無聊、空虛、無助、嘗新等等因素,很快就不再是以前的那個自己。」
文章貼上網,獲得大量網友好評,多數人都認為出國變心機率大,「留學過真的很寂寞,也看過很多可怕的八卦」、「永遠不要去考驗人性,結果往往更殘酷」、「我有很多同學的女朋友出國遊學後回來就分手了」、「之前朋友在遊學團回國前上了一個大他很多歲的姊姊,結果那姊姊回國不久後就結婚了,真的hen恐怖」、「完全同意,出去超過一個月(劈腿)都算慢的拉。」
撇除感情因素,許多網友也認為短期遊學幫助有限,很難學好語文,「美國住十幾年路過推,遊學真的最多就是聽力好一點、敢講而已」、「我退伍後也去過,真的就跟原po講的一樣」、「阿就一堆人打著夢想的名號啊,笑死」、「遊學跟留學本來就是不同」、「去美國遊學過2次,結論是何苦去當次等人種。」

想出國的原因人人各異,可能是想學語言、可能是想體會不同文化,也可能單純喜歡某個國家,那都沒有錯,也沒有人有資格對他人的原由批評什麼。我到英國的原因很簡單、一點都不偉大,因為我很喜歡BBC的長壽節目《Top Gear》、我太喜歡這個節目了以至於想親身體會生活在這個國家的感覺並用自己的雙眼看看以往只有在鏡頭內才能見到的景致,如此"不正確"的理由就理當被看不起嗎?以此出發點的我在英國的期間就沒有任何收穫嗎?當然不是,我得到了滿滿的收穫,很多都是來自文中被看輕的地方。
在此,我想從其中被大肆批評的語言學校與學英文的經驗、生活經驗及感情問題來回應這篇文,用我自己及身邊朋友的例子,說說其實人生並不只有那一種可能性。
先說語言學校與學英文的經驗。
語言學校真的只是花大錢的夏令營嗎?語言學校真的無法將語言學好嗎?我的經驗是不一定。
我在英國過三間語言學校的經驗,包含全日制正規課程、實習老師試教課程及試聽課程,三種課程裡,去除掉正規課程,就算只是讓實習老師練習教學、老師上課手法及內容多少有些生疏的,或是當個插班生與正規課程同學一起上課的試聽體驗課程,大家都是認認真真上課,至少我完全沒有體會過成天打混摸魚、什麼都沒學到只有玩樂的愉快時光。
我想以在約克參加的全日制正規課程來說明我的語言學校生活。我在那間學校待了近五個月,星期一到星期四全天課程、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半,星期五半天課程、早上九點到中午十二點;早上是依能力分級的通用英文課程,由各班導師帶領,下午則是聽力、口語、閱讀及文法一週兩堂的選修跑堂課程。因為中途更換級數,我接觸過兩位班導師,第一位班導師採歐美鼓勵式教學,她會將她所知全部好好地教給學生,學生要學不學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每日都會有隔天大家一起討論檢討的回家作業,要不要寫也是學生自己的選擇,你當然可以擺爛,沒有人會像亞洲教育那一套幫大家排名、處罰後段的學生並強迫大家學習,在這裡學習是自由的,想學多少,要不要學,一切依個人意願,但相對的,對於熱心向學的學生,老師一定會盡其所能給予幫助,學校方面也會提供大量補充教材,完全不怕學不到東西。
第二位導師的教學方式截然不同,上課就是一個硬字,遲到會被處罰、使用手機會被沒收,每天除了課本進度上的作業外還要外加一篇兩百字以上指定題目作文,所有人每個星期要各做一份個人報告及團體報告,個人報告要蒐集資料、製作投影片,不能帶小抄上台對全班做半個小時報告及被提問,團體報告則是與每次抽籤決定的夥伴共同討論呈現內容、方式,最後也是要在全班面前做半個小時的報告與被提問;作文及報告的題目千百種,像我就曾抽到『論述為何男性熱衷做家事可以改善健康狀態』這樣連用中文都不知道該怎麼寫的作文題目,還有『比較自己及夥伴大學就讀科系的相同點』的團體報告題目,我畢業於心理系、夥伴畢業於經濟系,對我倆而言,都是第一次知道原來心理系跟經濟系是有關連的。
那是我人生中英文進步程度最大的五個月,早上起床去上學,放學後回家讀書寫作業,再次重溫了以往學生時代作業寫不完書讀不完、一早起來趕工的生活。這樣的課程內容要跟我說語言學校只是去玩、根本學不到東西,我真的不知道該笑還是該生氣。
當然就算真的有心向學,也並不是每一間語言學校的課程都很正經或適合自己,這時候做功課就很重要。光以倫敦來說,語言學校千百間品質參差不齊,多虧科技進步,我們可以輕易從網路評價上有個初步比較,接著還有來自不同學生們的口碑、臉書上各式各樣社團裡熱心的網友們也常不吝提供經驗,再來多數語言學校網頁都有線上諮詢系統,有什麼疑問直接問校方,依不同取向,不管是費用、地區、課程長短這類的訊息,並不難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學校。學海無涯,語言又是一種不停變化的學科,除了持續接觸與練習外沒有他法,所以這裡又回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你是真心想學嗎?如果不是,花大錢讀最好的語言學校上最密集的課程或是每個月買英文雜誌都不會有用的。
接著我想講些我自己對於文中所提到所謂"正確的英語"的看法。在那之前我想大家應該要先知道自己是為什麼要學英文?是為了跟外國人溝通?是為了能看懂外文影視書報?還是為了考試?如果是為了考試,我想講的東西應該不適合你。
什麼是"正確的英文"?這是這篇文章讓我起的疑問。全世界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有七十三個,每個地方的習慣、用字遣詞都會有所差異,就像英國英語與美國英語不會完全相同、加拿大英語與澳洲英語當然也會有所差異,文中提了一個澳洲口語招呼語讓我深深不解,每個國家本來就一定會有自己的習慣用法,只因為澳洲人的口語招呼與你學生時代課本上寫的不一樣,就要說人家講的是錯誤的英語嗎?口語裡語就不是英語嗎?平平都是北京話,中國各省有自己的說話習慣,與台灣人講的國語也不完全相同,那要說誰是正確的誰又是錯誤的呢?
我始終相信語言的基本是為了溝通,只要能夠順利溝通,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達到了。整篇文章裡我唯一認同的是到國外後聽力真的會進步很快,但就算日常生活用母語溝通應答時都不見得可以完全明白對方講的每一個字句,母語的學習上經由上下文推論也是很重要的一環,為什麼在外語的學習上就要批評這個部分?什麼叫奇怪的口音?什麼叫不正確的用法?你敢說你講的中文就是最正確的口音、你使用的就是最正確的文法嗎?那麼在外文上就無法接受各式差異性?文中建議大家想學好英文應該要長時間耳濡目染再大量閱讀正統文章,但正統文章在哪裡?BBC英文夠不夠正統?現實世界裡很少有人這麼講話的,再者文中提到的口音問題,百分之百模仿了BBC英文後到美國去是不是又成了作者口中的"奇怪口音"?語言根本沒有絕對,語言本來就是一直在改變及擴展,找不到所謂最正確正統,除了學語言的目的是為了考試,回應文中提到的"回台考檢定穩GG",一切就說得通了,以考試為取向的學習當然需要有個唯一正解好讓考生寫在考卷上,這麼需要在意的該要是該科考試的要求而不是批評什麼國家的俚語不正統又什麼國家的口音不正確,只想在檢定上考高分,國外經驗的確幫助不大。
除了語言外,另一個讓我因著語言學校有著滿滿收穫的是文化。從一開始計畫階段我就打定主意,在語言學校的就讀期間我要住在寄宿家庭裡,我認為沒有什麼比直接住進當地人的家裡更能貼近在地文化的了。我寄宿家庭的媽媽六十多歲了,從事看護工作,一個人獨居在一棟三房兩廳、有前後花園的漂亮房子裡,我每天生活規律的早上上學、傍晚回家,晚餐時與她一起在客廳聊天,看她從小看到大的英國第二長壽肥皂劇《Emmerdale》、不得不說英國的肥皂劇編劇真厲害讓我有一度也沉迷其中,這個每日例行對我的口語及聽力幫助很大,為了聊天一定要想辦法弄懂對方在說什麼,也為了聊天一定要努力找方式表達自己想講的內容,也因為聊天,我知道了英國老人福利的現況、知道英國土地劃分的基準、知道英國南北方人對於政治的歧見,還有好多好多,都是在台灣的一班生活幾乎沒辦法接觸到的;還有生活習慣,在那間房子裡生活的日子裡,我體會到英國人對於清掃機器的信仰,被英國人的洗碗方式驚嚇到,也就一個星期要洗幾次澡有過辯論,英國人不是人人每天都洗澡的。
雖然除了寄宿家庭,我還可以選擇在市區裡的學生宿舍,一個人一間套房、走路到學校只要十分鐘,不像我住在市郊的寄宿家庭,走路到學校要一個小時,或是尖峰時段每小時只有三班的公車,錯過了就一定遲到。學生宿舍裡裡的居民包含當地幾間不同學校,國家語言各異,但我還是寧可待在寄宿家庭裡,除了可以全天候處在當地文化中,食物也很重要,學生宿舍裡的居民要自己解決三餐,外食那麼貴,雖然偶爾可以吃到來自其他國家同學的料理,但大多時候也是自己處理自己的胃。我的寄宿家庭媽媽熱愛烹飪、畢生痛恨微波食物,於是我除了早餐固定吃穀片配牛奶外,午餐帶著她自製的英式三明治,晚餐也是英國人的食物,何謂英國人的食物,燉的烤的一定不會少,細心的她體諒我來自一個飲食文化截然不同的國家,時常會為我準備英國人心目中的亞洲食物,像是滿滿勾芡的炒麵或是被英國宣稱是自己的食物的咖哩雞,重要的是每道料理都好吃,完全顛覆了英國是料理地獄的印象。
這些對我來講很重要,就算只是些生活上的小細節,都是在台灣時無法體會到的,也因為這些小細節,我才能用親身介入的角度看這個國家的文化,不只是跟土生土長的英國人,還有跟我一樣來自不同文化的外國人。
這裡就講到文中提到的交外國朋友的問題。
我所就讀的語言學校裡有大量的阿拉伯人,他們到國外讀語言學校、進而考大學或研究所,全部學費由國家負擔,每個月還有來自國家的生活費。阿拉伯人在我們學校的數量之龐大,要說我們學校根本是由阿拉伯人組成的可能也不會太誇張。我剛入學的時候,全班除了我與另一個台灣女生外,其他全部都是阿拉伯男生,他們來自卡達、沙烏地阿拉伯與科威特,我想這會是我這輩子唯一可以如此貼近阿拉伯文化的時刻了。
在我們的台灣生活經驗裡,阿拉伯文化可以算是較為陌生的部分,或許在媒體引導下還會有些負面,整體來說還是神秘的。與他們相處的過程讓我學習到很多,從同學分享他祖父參加的賽駱駝比賽影片中我第一次知道原來駱駝可以跑那麼快,也從他們平時的話語中瞭解到他們對於自身信仰、文化及國家的驕傲;他們大多都很親切善良,從大方分享自己老家的空照圖裡那個大的不像話的房子跟我解釋傳統阿拉伯住宅的配置,會仔細解釋西方國家對他們的誤解給我聽,熱情邀請我去參觀清真寺、告訴我清真寺歡迎所有人,雖然不時會因為他們對於女性根深蒂固的歧視而生氣,但透過不斷的相互溝通學習,整體上大家都相處愉快。
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們對於家族的向心力及緊密感,每個同學都有十多個兄弟姊妹,已婚的同學時不時向大家展示自己妻兒的照片,未婚的同學常常談起自己對於未來家庭的幻想。有次班上一個跟我交情還不錯的卡達同學缺席了一週,回到學校後開心的宣佈他訂婚了,以後要生五個孩子,我八卦的追問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有沒有照片,才知道依他們的傳統,婚姻對象是由族長決定,對方是他的表妹、他們根本沒有見過面,沒有見過面的婚姻會幸福快樂嗎?他捻著嘴角上的鬍鬚,告訴我他長得那麼帥對方一定會很愛他,後來被我問煩了,他才說:這是我們的文化,我很難跟你解釋,但我希望你可以明白。才不到二十歲的他,帶著閃亮眼神大談未來計畫的他,那一刻讓我有股他很帥的感覺。崇尚自由戀愛的我們,早已將之視為理所當然,覺得由長輩決定結婚對象既過時又不幸,怎知世界上還有另一個角落實行著我們不可置信的文化,在我們帶著批判態度質疑時反過來不解自由戀愛才奇怪。不到二十歲的我在做什麼?眼前的他已經準備好要背起一個家庭。
當然我身邊也不是只有阿拉伯男人,我在學校最好的同學之一是個沙烏地阿拉伯女孩,來英國前是老師,依他們女性必須與男性家人一起外出的規定,與弟弟一起到英國讀語言學校,準備在英國考研究所。與她相處的期間也是各式文化衝擊的學習,最基本的,"女性必須與男性家人一起外出"這樣個規定,在書上讀起或是在電視上看到的感受或與是遙遠的事不關己,真正生活在那個規定之下又是另一種感受,讓生活在致力於男女平權的台灣的我很難理解,再來就是她對於信仰的虔誠,就算在我們看來很多方面都貶低又限制女性,就算她的中東面孔與頭巾常常讓她在週五晚上被喝醉的白人找麻煩,仍無損她對自身信仰的崇敬。這些事件不斷教育我不能用自身價值觀看待世上所有事,世界太大、立場太多,我們從來沒有資格去批判任何與我們相異的,只有虛心學習以接受所有差異,才是更開闊眼界的方式。
講了那麼多,好像我身邊只有阿拉伯人似的,不是這樣的,我還交了日本朋友、波瀾朋友、義大利朋友、巴西朋友、瑞士朋友、西班牙朋友還有泰國朋友,從他們身上我真的學到很多不同國家的文化,然後真的如文中所說,不同國家的朋友難以維持友誼嗎?見仁見智吧。
友情本來就是需要維持的,不管哪個國家都一樣,身處於不同環境,話題不一樣了之後友誼變淡也是正常,所以才有很多學生時代如膠似漆的友情換了學校或出了社會就變了的案例時有所聞,那麼就不要交朋友了嗎?也不是這樣講的吧。我離開學校已經一年多,還是有幾位已經回到自己國家的朋友仍持續聯絡著,人生在世什麼都需要經營,友情也是,沒道理不見面又不聯絡仍然感情不變的,分享生活、保持聯絡,如果這樣還是勉強不來,那就隨緣吧。
友情需要維持,感情也是,文中提出且被大家贊同的感情問題真是讓我覺得可笑,外國的月亮就一定比較圓嗎?出國就一定會跟別人跑了嗎?拜託,我才是出國之後得知對方在台灣交了新女友還要結婚了的那個好嘛!
知名部落客酪梨壽司與她的先生認識於在美國求學期間,學業結束後他倆各自回國,約好一年後如果還對對方有感覺就結婚,現在酪梨壽司是兩個孩子的媽,雖然有時會在文章中發表殺夫預告,但仍是幸福的。我在台灣時有個英文老師是義大利人,與台灣籍妻子在義大利認識,兩人談了好一段時間遠距離戀愛後我的老師到台灣工作,沒多久後妻子依原計畫到澳洲兩年,回台灣後他們感情依舊濃烈,已經結婚好幾年了。日前向歌手女友鄧福如求婚成功的業配之王Howhow到美國攻讀碩士期間兩人也是異國遠距離戀愛,所以不要考驗感情、不要出國,我覺得是個非常奇怪的結論。
其實我完全可以理解一方回國後沒多久就分手的情況,在國外見到不同文化、經歷過不同環境後,價值觀有所改變很正常,一旦價值觀變了,兩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了,無法再繼續在一起也很正常,所以到底是要抱著減低所有一切會傷害到兩人之間感情的可能性留在對方身邊好好經營關係,或是抱著人生只有一次的決心努力追夢,這本來就只是個人在不同考量上的選擇,沒什麼對錯,絕對不是為了與另一半長相廝守放棄夢想就能被立牌坊,或為了追求夢想離開台灣就是崇洋媚外的婊子。至少對我而言,追求夢想與充實自我比感情還重要,只有自己能陪自己到最後,不好好把握機會開闊眼界怎麼行,或許那會造成與另一半間的感情變質,或許兩人會因此無法繼續走下去,但也或許兩個人都能變得更好,這種事誰也說不準。網友說人性經不起考驗,那麼無法被考驗的感情是真的感情嗎?我想並不見得。在我的價值觀裡,會用感情可能變質綁住另一半不讓其為自己飛翔的人,都只是沒有安全感的自私人罷,兩個人在一起的目標應該是讓彼此都有所提升,限制對方與劃地自封絕對不會有好處。
更何況,也不是每個人在國外都會空虛寂寞覺得冷的。我不否認的確有著抱著與外國人談戀愛的心態到國外的人,不把戀愛放在代辦清單裡的人也不少,身邊不少朋友包括我自己,從下飛機開始就焦慮起簽證時間有限,重點應該要放在努力工作努力旅行上,每天忙的要死、想做的是怎麼也做不完,哪還有心思談戀愛?
說了那麼多,"出國看看"不浪費時間嗎?不一定,前提是你知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我有個朋友抱著個非常明確的目標來英國,就是要跟英國人有一夜情,為此她每晚流連不同酒吧,每次回家都會仔細反省檢討當日沒有被搭訕的原因並對接下來的行動沙盤對演,最後終於在離開英國前完全目標。
回到那篇文章,最讓我難過的地方是作者將兩年在澳洲的經歷歸為可有可無,我在英國也經歷過許多事,自己一個人扛著超過五十公斤行李從曼徹斯特到約克,用破英文完成申請稅號的電話預約沒有被對方掛電話、網路上有太多被對方嫌棄英文太差而被掛電話的分享,跟惡名昭彰的英國房屋仲介周旋最後順利租到房子,被店員故意不找錢、被推擠、被當成中國人辱罵,這些經驗有好有壞或許沒什麼了不起,但我絕對不同意作者所說的都只是可有可無、對往後的人生沒有幫助。
的確,我就算不自己扛行李、我就算沒有英國稅號,我就算不用體驗我在英國體驗過的任何一件事,我也不會怎麼樣,因為那些事發內容根本就不是重點,重點是經歷了所有一切的自己:如果沒有那些挫折,我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如果沒有那些成功,我不會知道自己的力量,如果沒有那些事,如果我永遠都待在舒適的台灣,我絕對不會知道自己是這樣的模樣。一次一次在失敗中反省自己,又一次一次在成功中相信自己,原來自己有那麼大的可能性,原來自己那麼棒,原來自己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獨自一人到國外生活,當然不可能事事都如同在台灣時那麼方便,環境是那麼陌生、不知所措是家常便飯,或許會變得敏感也容易沮喪,不要忘了這時候是讓自己進步最快的時機,絕大多數的時候整個大環境逼著自己非成長不可,如果不要刻意擺爛,光是生活就能改變一個人,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更認識自己,也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出國看看到底是不是個浪費時間的行為,答案非常簡單,就是老掉牙的知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目標在哪,然後願不願意努力實踐而已。如果想學好英文,有錢去語言學校就好好做功課挑選適合自己的學校然後認真學習,沒錢去語言學校就把握身在全外文環境的機會多聽多看多跟人交流對話,畢竟這樣全天候必須強迫自己使用外語的機會在台灣幾乎是不存在的。想到處旅遊就盡力安排旅遊資訊,想多交朋友就多參加活動擴展社交圈,不浪費時間,讓身在異地花費的一切金錢代價有所回饋其實很簡單,訂下目標然後朝著目標前進,就這樣而已。如果打從一開始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管出國還是留在台灣都不會有改變,都是在浪費生命。就像買相機不會送技術一樣,出國並不是魔法,不是自己什麼都不用做不用想事情就都會自己成的,並不是身在國外就會自動學好外語,並不是身在國外就會自動增廣見識,當然也不是身在國外生命就會自動變得好充實,一切都是要靠自己努力的。
所以對我而言,出國看看不但不是浪費時間,還是個不可多得的自我成長機會,像文中那些用來證明是浪費時間的舉例,充其量只是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而已。有了自己的目標,每天早上醒來就是為了達成目標而努力,不管身在台灣或國外,生活自然充實,如果沒有目標,別說出國看看了,不管人在哪裡都是浪費時間,出國成了個可以怪罪的藉口,其實都只是個人的問題而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71內容數
我對故事上癮。電影、劇場、紙本與攝影,任何呈現故事的方式都讓我著迷不已,她們在我的生活中留下痕跡,而我在這裡為她們留下痕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山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好長一段時間,雪芙蘭在我心中是與俗氣放在一起的,那種簡單的包裝、平實設計的品名印刷,沒有生產各種吸引小女生的不同氣味,到底要如何跟市面上其他玲瑯滿目的進口品牌比?另一個原因,是雪芙蘭在我心中是與外公連結在一起的,如同我婆總會在廁所裡灑點明星花露水,那是老人在用的東西。
到英國長住之前、或說是開始在英國長住的前半段,我都以為英國的治安非常好,畢竟英國在大多數人的理解裡是個溫文儒雅的古國,每個人都穿著體面且溫和有禮,人與人之間會互相問候,遇到困難時旁人也會不吝伸出援手,這些特色就在收包裹上充分滿足了我的認知,那個還未到英國及初到英國的天真的我。
對我而言,所謂浪漫的愛情並不是能為對方擋死的勇猛、不是能讓對方驚喜落淚的禮物,也不是將世界送到腳下的豪氣,而是兩人可以一同開心的吃頓簡單的飯,長長久久日復一日都不厭倦。
原是晚上下班回家想聽聽相聲段子笑一笑輕鬆一下,雖然瓦舍的作品總是與批判時事作結合,但仍是用幽默包裝上了好幾回,怎麼都會被娛樂到,《緋蝶》不是,從基礎上這並不是相聲而更偏向是舞台劇,而且沉重,太沉重了,各種混雜著像是無奈、哀傷、希望幻滅的情緒壓在胸口,本只想休閒,結果連喘氣都嫌困難。
剛開始會好佩服倫敦人熱愛閱讀的行為,也受到激勵下定決心要好好把握零碎搭車時間閱讀,畢竟倫敦地大,出門搭個半小時地鐵算是近了,每天花那麼多時間在交通上如果只是白白浪費也是可惜,但待久了後才慢慢發現這個熱愛閱讀行為背後有個更重大的成因。
在一本台灣人寫的蘇格蘭留學經驗記錄書籍裡也提到了早上洗澡的事,他說早上第一堂課堂上不少同學都是洗好澡直接出門上課,坐在教室裡頭髮還是濕的,幸好英國空氣很乾,濕頭髮乾的快也不會太不舒服。
有好長一段時間,雪芙蘭在我心中是與俗氣放在一起的,那種簡單的包裝、平實設計的品名印刷,沒有生產各種吸引小女生的不同氣味,到底要如何跟市面上其他玲瑯滿目的進口品牌比?另一個原因,是雪芙蘭在我心中是與外公連結在一起的,如同我婆總會在廁所裡灑點明星花露水,那是老人在用的東西。
到英國長住之前、或說是開始在英國長住的前半段,我都以為英國的治安非常好,畢竟英國在大多數人的理解裡是個溫文儒雅的古國,每個人都穿著體面且溫和有禮,人與人之間會互相問候,遇到困難時旁人也會不吝伸出援手,這些特色就在收包裹上充分滿足了我的認知,那個還未到英國及初到英國的天真的我。
對我而言,所謂浪漫的愛情並不是能為對方擋死的勇猛、不是能讓對方驚喜落淚的禮物,也不是將世界送到腳下的豪氣,而是兩人可以一同開心的吃頓簡單的飯,長長久久日復一日都不厭倦。
原是晚上下班回家想聽聽相聲段子笑一笑輕鬆一下,雖然瓦舍的作品總是與批判時事作結合,但仍是用幽默包裝上了好幾回,怎麼都會被娛樂到,《緋蝶》不是,從基礎上這並不是相聲而更偏向是舞台劇,而且沉重,太沉重了,各種混雜著像是無奈、哀傷、希望幻滅的情緒壓在胸口,本只想休閒,結果連喘氣都嫌困難。
剛開始會好佩服倫敦人熱愛閱讀的行為,也受到激勵下定決心要好好把握零碎搭車時間閱讀,畢竟倫敦地大,出門搭個半小時地鐵算是近了,每天花那麼多時間在交通上如果只是白白浪費也是可惜,但待久了後才慢慢發現這個熱愛閱讀行為背後有個更重大的成因。
在一本台灣人寫的蘇格蘭留學經驗記錄書籍裡也提到了早上洗澡的事,他說早上第一堂課堂上不少同學都是洗好澡直接出門上課,坐在教室裡頭髮還是濕的,幸好英國空氣很乾,濕頭髮乾的快也不會太不舒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走了以後,我想繼續好好活:擁抱逝者,回歸自我的人生六次聚會》,是一本關於失去、重建和自我成長,不僅僅是對親人逝去的哀悼,更是引導我們學會如何在失落中找回生活力量的指南。 作者透過六次聚會,呈現了5個不同的悲傷故事,這些故事真實、動人且充滿力量。在每一個故事裡,透過遺族的角度,我們看到遺族如
Thumbnail
你願意主動幫一個認識不到一個月的新朋友多少忙呢?也許我的故事會讓你感到吃驚。 2023年7月,是我和朋友一起出發前往澳洲布里斯本打工度假的時間。當初決定去的理由其實也非常簡單:想體驗不同的文化、環境看自己是否能適應。在做好第一個月先念語言學校以及住一個月的學生宿舍的規劃後,我們想既然我倆都有一定的
Thumbnail
臺灣人從小學英語,但到社會後很多人的英文能力仍然不佳,本文分享了一位作者的英文及日文學習心得,並提供了線上課程建議。
Thumbnail
從高中開始,我對旅行一直有很強烈的執著,因此大學後,我打過不少工,當過作文批改助教、補行班行政、家教,甚至在路邊舉過招牌,最終存了一點錢,加上家人贊助,大學四年間去過美國打工度假、到中國當交換學生等。 21歲時,我便獨自到中國西塘打工換宿,這篇文章分享的是,如何用超低預算完成一趟深度旅遊體驗。
Thumbnail
幾年前打工度假非常盛行,我也決定在30歲前展開自己的打工度假計畫。在未抽中工作簽的情況下,我選擇在Au Pair媒合網站找到一個住在倫敦的法國家庭,條件談妥後取得機票和保險費用的贊助,法國媽媽加碼巴黎套房住宿和歐洲之星來回車票。文章分享了我在英國過海關被盤問的經歷,以及抵達倫敦後的第一印象。
Thumbnail
為了三簽 該來的來是要來,原本只想留在澳洲兩年的我們發現兩年過太快了根本來不及好好的把澳洲體驗一遍,所以在2023/9月的時候是我們剛在澳洲的一年三個月,我們決定去集三簽,由於三簽需要半年的時間所以我一直在找可以一次做半年的工作,因為我們不想去需要打針的肉廠也不再去採果類的任何工作所以我們的選擇變
Thumbnail
「我拍電影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什麼,也沒有能力改變。 我只是希望成為電影這個擁有100多年歷史的悠悠長河中的其中一滴。」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空氣人形》、《橫山家之味》、《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比海還深》……是枝裕和第一本類自傳作品,構想8年,回顧自身三十年創作歷程最完整紀錄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可說是我今年目前看到最恐怖的作品。郊區的獨棟樓房與夢幻的後花園,這無疑是人類最嚮往的夢想家園,《夢想集中營》的霍斯一家人,他們在郊區野餐嬉戲、在河上滑行獨木舟,在庭院裡的泳池辦派對,邀請其他孩子一同慶生。這群孩子受到父母栽培,猶如院子種的天藍繡球,初生的嬰孩聞著玫瑰花香,看著大理花
Thumbnail
呃,猩猩大哥泰國回來了…… 真蝦呀!緯創股價回來了,拿咱沒轍就搞新的花招 你在可以看本蛙不順眼,無上限栽贓、抹黑、煽動退訂,但請問誰給你資格,無差別攻擊「方格子」平台作者……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走了以後,我想繼續好好活:擁抱逝者,回歸自我的人生六次聚會》,是一本關於失去、重建和自我成長,不僅僅是對親人逝去的哀悼,更是引導我們學會如何在失落中找回生活力量的指南。 作者透過六次聚會,呈現了5個不同的悲傷故事,這些故事真實、動人且充滿力量。在每一個故事裡,透過遺族的角度,我們看到遺族如
Thumbnail
你願意主動幫一個認識不到一個月的新朋友多少忙呢?也許我的故事會讓你感到吃驚。 2023年7月,是我和朋友一起出發前往澳洲布里斯本打工度假的時間。當初決定去的理由其實也非常簡單:想體驗不同的文化、環境看自己是否能適應。在做好第一個月先念語言學校以及住一個月的學生宿舍的規劃後,我們想既然我倆都有一定的
Thumbnail
臺灣人從小學英語,但到社會後很多人的英文能力仍然不佳,本文分享了一位作者的英文及日文學習心得,並提供了線上課程建議。
Thumbnail
從高中開始,我對旅行一直有很強烈的執著,因此大學後,我打過不少工,當過作文批改助教、補行班行政、家教,甚至在路邊舉過招牌,最終存了一點錢,加上家人贊助,大學四年間去過美國打工度假、到中國當交換學生等。 21歲時,我便獨自到中國西塘打工換宿,這篇文章分享的是,如何用超低預算完成一趟深度旅遊體驗。
Thumbnail
幾年前打工度假非常盛行,我也決定在30歲前展開自己的打工度假計畫。在未抽中工作簽的情況下,我選擇在Au Pair媒合網站找到一個住在倫敦的法國家庭,條件談妥後取得機票和保險費用的贊助,法國媽媽加碼巴黎套房住宿和歐洲之星來回車票。文章分享了我在英國過海關被盤問的經歷,以及抵達倫敦後的第一印象。
Thumbnail
為了三簽 該來的來是要來,原本只想留在澳洲兩年的我們發現兩年過太快了根本來不及好好的把澳洲體驗一遍,所以在2023/9月的時候是我們剛在澳洲的一年三個月,我們決定去集三簽,由於三簽需要半年的時間所以我一直在找可以一次做半年的工作,因為我們不想去需要打針的肉廠也不再去採果類的任何工作所以我們的選擇變
Thumbnail
「我拍電影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什麼,也沒有能力改變。 我只是希望成為電影這個擁有100多年歷史的悠悠長河中的其中一滴。」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空氣人形》、《橫山家之味》、《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比海還深》……是枝裕和第一本類自傳作品,構想8年,回顧自身三十年創作歷程最完整紀錄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可說是我今年目前看到最恐怖的作品。郊區的獨棟樓房與夢幻的後花園,這無疑是人類最嚮往的夢想家園,《夢想集中營》的霍斯一家人,他們在郊區野餐嬉戲、在河上滑行獨木舟,在庭院裡的泳池辦派對,邀請其他孩子一同慶生。這群孩子受到父母栽培,猶如院子種的天藍繡球,初生的嬰孩聞著玫瑰花香,看著大理花
Thumbnail
呃,猩猩大哥泰國回來了…… 真蝦呀!緯創股價回來了,拿咱沒轍就搞新的花招 你在可以看本蛙不順眼,無上限栽贓、抹黑、煽動退訂,但請問誰給你資格,無差別攻擊「方格子」平台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