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死還有所謂的美學嗎。在看完《死氣滿滿》之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死氣滿滿,佐野洋子。
本書收錄散文、和醫師的對談、以及更久以前的散文。
談死同時也是談生,人死之前,人還活著。
如果那個討厭的傢伙死了,會不會就原諒他了呢?佐野有不少討厭的傢伙,買二手進口車來開的人、跟癌症抗戰不懈的人、瘦得皮包骨還宣稱要在工作崗位上奮戰到最後一刻的人、小氣的人。
「不要吝惜金錢與生命!」這是佐野父親留下來的話。
對生的看法影響對死的看法,生死觀相輔相成。你怕死嗎?或是覺得活著比較累,麻煩死了。我是後者,雖然生在承平時代,不像佐野從小就見多了生死,在二戰時期和戰後。
忽不溜咚,人就在你眼前死了,會讓你開始覺得死亡就是這樣,根本沒什麼,開始變成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死這件事沒什麼了不起,所以當醫生說大概只剩兩年了吧,馬上到處宣傳,唷,只剩下兩年囉。
我應該也會做差不多的事,如果被判定只剩兩年,肯定立刻就不工作了,先打點一些最後的事情,像是預約零葬,還有預立醫療決定,然後把剩下的錢都拿來遊山玩水。不過我應該懶得宣傳,這是性格上的不同。
雖然說人很容易死,但有時候又不會那麼容易死。
活到七十歲這年紀差不多,至少這年紀還可以工作,還能自己給自己送終。現在大家都活太久了,這對經濟之類的是很大的負擔,而且躺在床上不能動,就算活到一百多歲有什麼用?不是只要能呼吸就好了,還要考慮生活品質。
人生是什麼,我是什麼,死亡是什麼,活著又是什麼。生死觀、道德觀、價值觀,每個人跟死亡的距離不一樣,感受也不同。人生本來終須一死,自己的死亡,只能自己面對。
就生物學觀點來說,所謂「我」跟「我的身體」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我」在大腦皮質裡的神經迴路裡,人的大腦皮質比較發達,在本能之上的情緒中心會傳遞訊息給大腦,所以人會有想法、知識欲、創造欲。
而由基因製造的「我的身體」控制著生命維持機能、身體調節機能,像是心跳、體溫、血壓。基因以生存和繁殖為優先考量,現代人選擇不生育,完全悖反了生物原理、脫離了生物規範。
只能說我的大腦皮質太活潑了,我的活法我要自己決定,就算要和基因的藍圖背道而馳。
其實在書中這段對談裡,平井醫師的論點是「女人的精神跟肉體都是天生就要生養小孩的」,而我用他的講解,去支持我自己的論點、和他完全相反的論點。
這也是閱讀的樂趣,讀得不是教科書,也沒有標準答案,接觸不同的思維,然後強化自己的思考邏輯。這不是背骨或叛逆,只是我的大腦皮質太活潑,而且我引以為傲。
生也好,死也好,都說要有尊嚴、要堂堂正正、要頂天立地,但什麼才叫有尊嚴,堂堂正正和頂天立地又是什麼模樣,佐野到最後也沒想通。
生的美學是什麼,死的美學又是什麼,這是只能持續思考的大哉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245會員
339內容數
用散文寫故事,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在現實的縫隙書寫真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