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開抗生素給你的時候,你知道嗎?

醫生開抗生素給你的時候,你知道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有家長傳了這則新聞給我(https://reurl.cc/ekYpQ),新聞中的家長質疑診所醫師胡亂開了含抗生素克流感等十幾種的藥給他,結果去醫院一驗流感陰性,轉貼的家長看了也很擔心,問我這間診所這樣開藥對不對?

在此之前,我也聽了很多家長們批評這間的開藥方式,但其實老實說我很難回答你,我也覺得藥有點太多,但開藥沒有絕對的對錯,任何疾病的治療,都要看當下醫師的判斷跟病人的狀況,對不對都是事後諸葛說的,我也不喜歡"快篩陰性打臉"的說法,因為就算是真的有流感,驗的時間點不同,也很有可能得到陰性的結果,因此做不做快篩,吃不吃抗生素,都沒有絕對的對錯。

  但是這個新聞帶出另一個問題,我想先問各位一個問題:

  「醫生開抗生素給你的時候,你知道嗎?」

  我遇過一些病人拿別地方的藥單給我看,說希望我幫他做藥物調整,有幾次我問他們說「你之前有吃抗生素,為什麼那個時候吃抗生素?」

  而這個問題最常得到的回答就是:「蛤?有抗生素喔?」

  病人不知道自己吃什麼抗生素,不知道療程是多久,不知道要不要把藥吃完,甚至不知道自己是生什麼病。聽起來很荒謬,但這其實是台灣基層診所每天發生的事情。

  抗生素不是神藥,但也不是毒藥。我絕對不認同隨隨便便都開好幾種抗生素的亂槍打鳥式開法,但我也不認為堅持不用抗生素的醫生有比別人更有醫德。

  重點是你要讓病人知道為什麼而治療。

  身為兒童感染科醫師,我自己也會給予我的病人抗生素的治療,事實上我每一天每一個門診都在開,但是當用則用,需要用抗生素的病人我才用,不需要的想要吃我也不會開給你,而在我門診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我也一定會告訴他為什麼吃,吃多久,以及需不需要幫他預約回診追蹤。

  在我心中這才是醫療的責任,病人知道自己得什麼病,吃什麼藥,這是我們對病人的責任,為了不負患者對我們醫師的信任。

  每個人都有權力得到適當的治療,而每一個人也都有權力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藥,如果你不知道或不清楚醫師為什麼開抗生素給你,請跟醫師討論,而且當下就跟醫師討論,而不是回家之後發爆料公社。

  事實上願意花時間跟患者討論治療的醫師很多很多,你不一定要來給我看,但你一定要試著做到「知道自己在接受什麼治療」

  如果你可以做到,如果你的家庭醫師也可以協助你做到,醫師和病患才有機會可以一起努力,讓我們台灣基層的醫療變得更好。

附記:抗生素時代我們該了解的事

  1. 就醫時詢問您的醫師是否有使用抗生素治療?
  2. 告知醫師本身病史(ex蠶豆症)及過敏紀錄。
  3. 了解此次使用抗生素是治療甚麼疾病?
  4. 了解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及如何觀察過敏?
  5. 了解抗生素的療程需要多久?多久回來追蹤?
  6. 配合您的醫師完成抗生素的療程,切勿任意停藥。

🌸延伸閱讀:
抗生素時代我們該了解的事
https://vocus.cc/@DexterChi/5cb4a521fd89780001ec9170
關於流感的快篩
https://drdexterchi.blogspot.tw/2016/10/blog-post_83.html

avatar-img
祁孝鈞醫師-小森林兒科診所
746會員
6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自從1928年弗萊明發現青黴素以來,抗生素被大量廣泛的使用,許多以前沒辦法治療的疾病都可以順利痊癒,但就像越強的英雄就得面對越強的壞人一樣,越來越多疾病可以被治療,卻也越來越多抗藥性細菌的產生。到底在這樣一個很容易取得及使用抗生素的時代,我們該了解跟注意甚麼事呢?
  今天,我想跟你說一個故事,那個故事發生在一個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那個地方叫做兒童加護病房。
🍀剛出生的嬰兒,有時蛋蛋會看起來腫腫的,用光照會呈現一個透光的水球一樣,這是陰囊水腫,大部分不需要治療會自行吸收。但如果這顆球隨著哭鬧的時候變得比較大,安靜時又變小,甚至可以用手推回去,請前往小兒外科就診,可能是疝氣。
2016年關西機場也爆發麻疹疫情,去年2018虎航爆發麻疹群聚,一直到今年2019年4月新竹縣竹北、新豐及湖口也出現感染個案。2019年日本麻疹個案更是近十年同期最高,到底甚麼是麻疹?在台灣可能接觸到麻疹病患的我們,或是即將要去日本旅遊的民眾,又該怎麼預防呢?
打疫苗是所有兒童必經的過程,可是對於打針的感覺,常常因為孩子過度恐懼而被放大,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幫孩子減輕對於打針的不適及恐懼感,一起陪孩子準備好打疫苗這件事。
寶寶長口水疹了,醫師開了藥膏給我擦,可是上網一查是類固醇的藥膏,究竟類固醇的藥膏,可以使用在小孩嗎? 外用的類固醇藥膏,就跟彩虹一樣,依照強度分成七類:1最強,2次強......7最弱
自從1928年弗萊明發現青黴素以來,抗生素被大量廣泛的使用,許多以前沒辦法治療的疾病都可以順利痊癒,但就像越強的英雄就得面對越強的壞人一樣,越來越多疾病可以被治療,卻也越來越多抗藥性細菌的產生。到底在這樣一個很容易取得及使用抗生素的時代,我們該了解跟注意甚麼事呢?
  今天,我想跟你說一個故事,那個故事發生在一個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那個地方叫做兒童加護病房。
🍀剛出生的嬰兒,有時蛋蛋會看起來腫腫的,用光照會呈現一個透光的水球一樣,這是陰囊水腫,大部分不需要治療會自行吸收。但如果這顆球隨著哭鬧的時候變得比較大,安靜時又變小,甚至可以用手推回去,請前往小兒外科就診,可能是疝氣。
2016年關西機場也爆發麻疹疫情,去年2018虎航爆發麻疹群聚,一直到今年2019年4月新竹縣竹北、新豐及湖口也出現感染個案。2019年日本麻疹個案更是近十年同期最高,到底甚麼是麻疹?在台灣可能接觸到麻疹病患的我們,或是即將要去日本旅遊的民眾,又該怎麼預防呢?
打疫苗是所有兒童必經的過程,可是對於打針的感覺,常常因為孩子過度恐懼而被放大,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幫孩子減輕對於打針的不適及恐懼感,一起陪孩子準備好打疫苗這件事。
寶寶長口水疹了,醫師開了藥膏給我擦,可是上網一查是類固醇的藥膏,究竟類固醇的藥膏,可以使用在小孩嗎? 外用的類固醇藥膏,就跟彩虹一樣,依照強度分成七類:1最強,2次強......7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