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書室 / 蘇珊·桑塔格《論攝影》一在柏拉圖的洞穴裡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85647

在書側斗大的幾個字 “攝影界《聖經》”,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於1977年出版的《論攝影》,的確算是近代攝影評論中的重要文獻之一。

一位學生曾私下問有沒有推薦的攝影史書籍,我隨口說了幾本,過一陣子學生非常驚訝地跑來說:這《論攝影》怎麼一點也不像 ”攝影史“?!到底在寫什麼東西,完全看不懂!怎麼會如此重要?

學生的反應並沒有錯。蘇珊是一位文人,慣以紀述思想與文化特性,在她筆下的攝影,不單是一紙影像,而是存在於整個社會洪流之中的文化產物,裡面的圖像符號,都與當代社會息息相關。文中提到非常多的攝影師、電影作品、文化運動與國家(美國)這百年之中的風俗演進,雖然文體風格是散文隨筆,但含有的大量名詞資訊,對於東方國家的我們的確是陌生難解的。網路上可以找到數千甚至數萬篇文章解評《論攝影》,但多是文人評點文人,以更多的學理和艱深的套路回應作者,形成一個文藻堆疊的莫比斯迴圈。


在此我會分以章節,介紹《論攝影》中提到的攝影師作品,並節錄蘇珊部分的觀點,將本書淺顯的分享給大家:

一、在柏拉圖的洞穴裡
二、透過照片看美國,昏暗地
三、憂傷的物件
四、視域的英雄主義
五、攝影信條
六、影像世界


在柏拉圖的洞穴裡 In Plato's Cave

人生下來就被綁在洞穴裡,
手、腳、身體,甚至脖子都綁著,
眼前是洞壁,背後是一個過台,台子後面是火光。
火光將台上人來人往的活動投射到洞壁上,
洞穴裡的人便以為洞壁上晃動的影像是真實的。
--- 柏拉圖《理想國》第七卷「洞穴」

“照片的庫存開始於1839年,此後,幾乎任何東西都被拍攝過,或看起來如此。 ”
當人們拍攝任何物品,意味著建立了連結,處於世界與被攝物的某種關係中,這是一個知識的建立,也同時向權力對應的關係。照片提供了“證據”,對於不在場域中的人,照片提供了非常寫實的“訊息”,雖然看似客觀,但也同時存在著攝影師對於角度和畫面的詮釋,是帶有“侵略性”的消極影像。

美國從1930年代開始,農場安全管理局(FSA)雇用了許多攝影師紀錄鄉野農田的狀態,從美國經濟大蕭條到二戰時期,佃農與城鎮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在寫實的人物與場景捕捉中,這些攝影師的作品成為紀實攝影類型的重要參考。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攝影最早的流行,是用來紀念家族成員,而照片也與“旅遊”行為並肩發展,現今如果你站在一個觀光區,幾乎不會看到一個遊客,只看風景而不拍照的。拍照是核實經驗的一種方式,但也有可能會演變為拒絕經驗的行為,當你在花了時間在尋找合適的拍攝對象,把經驗轉化為一個紀念品,“經驗旅行”的過程就被打斷,而也有可能會因為為了增加照片的數量,而刻意的去“旅行”。

raw-image

拍照本身就是一次事件,而且是干預、入侵或是忽略正在發生的事情。當代新聞攝影有許多令人難忘的驚人畫面,這樣的影像讓我們意識到,攝影師在旁觀的記錄與解救生命之間的擺盪。拍攝的行為有時帶有捕食的意味,它把攝影者變成可以象徵性的擁有物件,人們滿足於如此不用槍枝獵殺便可擁有該物體的方式;小說家巴特勒(Butler)抱怨:「每一片樹叢裡都有一個攝影者,像吼咆的獅子到處晃蕩,尋找他可以吞噬的人。」

相機開始複製世界的時候,也正是人類的風景開始迅速變化之際。尤金·阿杰鏡頭下那鬱鬱寡歡、紋理複雜的巴黎以幾乎消失。而照片通過時間的一刻並將它凍結,見證時間的無情流逝。

raw-image
raw-image

照片可能比事件本身更可被記憶,因為它是被裁切得整齊的一瞬間,而不是一種流動,人們對於屠殺、飢餓與剝削的照片,其情感程度的深淺,取決於他們對此事件的熟悉程度,新奇的影像吸引著輿論與目光。對於某些人,唐·麥庫林(Don McCullin)拍攝的Biafran難民,其影響不如溫納·畢修夫(Werner Bischof)所攝的印度飢民,當人們反覆地觀看這些壓迫的影像,就如同整點輪播的新聞一樣,產生了情緒疲乏。
“重複看影像,也會使事件變得不真實” (P50)

raw-image

現今,照片受到重視的原因之一是“提供訊息”,這薄薄的紙也提示了時間。而在一個由影像統治的現代世界中,邊界的“取景”也是刻意的。攝影強化了一種唯名論的觀點,把社會的各種現實作為一個一個獨立的小單位,經過攝影的取景,可以任意地把不同的物件分開或是集合於某一張影像。

我們慣以從影像理解事物,對於不知道美國貧困都市生活的人,雅各·里斯(Jacob Riis)的影像是很具有指標性的。然而從外在表象看待世界,恰恰是“理解”的反面,因為理解正是不被表象所迷惑,透過靜止的相片來認識世界,將是某種濫情。

raw-image
raw-image

需要由照片來確認現實與強化經驗,已變成了一種美學的消費主義,大家樂此不疲,公民患上了影像癮,最終,拍攝一張照片等同於擁有一次經驗。
“今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為了在一張照片中終結”(P5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葛昌惠的沙龍
5會員
5內容數
葛昌惠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8/05
關於攝影中「使用輔助光源」的教學,一直是搜尋榜上的冠軍,其中「輔助光源」概略可分:持續、閃光。 今天介紹一本圖書館就可以借到的「閃燈聖經」Understanding Flash Photography ,由曝光概念講解到實務操作,是一本不錯的閃燈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0/08/05
關於攝影中「使用輔助光源」的教學,一直是搜尋榜上的冠軍,其中「輔助光源」概略可分:持續、閃光。 今天介紹一本圖書館就可以借到的「閃燈聖經」Understanding Flash Photography ,由曝光概念講解到實務操作,是一本不錯的閃燈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0/03/05
除了網路資訊外,書籍和期刊也是不錯的學習來源。 分享兩本 “圖書館就可以借到的攝影書” 1. 拍出你的觀點:國家地理攝影師教你思考影像的力量,發掘自己的攝影眼 2. Creative flash photography : great lighting with small flashes, 40
Thumbnail
2020/03/05
除了網路資訊外,書籍和期刊也是不錯的學習來源。 分享兩本 “圖書館就可以借到的攝影書” 1. 拍出你的觀點:國家地理攝影師教你思考影像的力量,發掘自己的攝影眼 2. Creative flash photography : great lighting with small flashes, 40
Thumbnail
2020/02/26
今日介紹的攝影師,呈現了美國1960~70年間的庶民生活。 Miguel Rio Branco - (1946) Brazilian garry winogrand - (1928-1984) American
Thumbnail
2020/02/26
今日介紹的攝影師,呈現了美國1960~70年間的庶民生活。 Miguel Rio Branco - (1946) Brazilian garry winogrand - (1928-1984) American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珍·卡特手持相機走過舊工廠破敗的走廊。這個曾經繁忙的工業中心早已被遺棄,牆壁上覆蓋著塗鴉和剝落的油漆。每一步都在廣闊的空間中迴響,提醒著時間的流逝。她在一個大而塵土飛揚的窗戶前停下,光線透過窗戶形成一種超凡脫俗的光芒。她舉起相機,聚焦於陰影和光線的精妙遊戲。
Thumbnail
珍·卡特手持相機走過舊工廠破敗的走廊。這個曾經繁忙的工業中心早已被遺棄,牆壁上覆蓋著塗鴉和剝落的油漆。每一步都在廣闊的空間中迴響,提醒著時間的流逝。她在一個大而塵土飛揚的窗戶前停下,光線透過窗戶形成一種超凡脫俗的光芒。她舉起相機,聚焦於陰影和光線的精妙遊戲。
Thumbnail
在繁忙的城市心臟地帶,珍發現了一份被遺忘、已泛黃且脆弱的舊報紙,這些頁面在昨日世界的殘骸中被揉成一團。作為一名攝影師和故事的守護者,她被那些模糊的文字線條所吸引,並注意到背景中隱約露出的一張臉——這個男人的眼神似乎承載著百年的故事。
Thumbnail
在繁忙的城市心臟地帶,珍發現了一份被遺忘、已泛黃且脆弱的舊報紙,這些頁面在昨日世界的殘骸中被揉成一團。作為一名攝影師和故事的守護者,她被那些模糊的文字線條所吸引,並注意到背景中隱約露出的一張臉——這個男人的眼神似乎承載著百年的故事。
Thumbnail
“她的鏡中倒影,是兩眼同時眨動的”   續集繼續看:蘇菲的世界(下) 作者:喬斯坦·賈德 翻譯:伍豐珍 木馬文化出版   書本來到下集,接續了哲學還提到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牛頓,心理學派,前半段就針對這些內容記錄一下心得。另外還有稍微劇透的部分,如果有想看書會有個提醒分隔,記得要跳過
Thumbnail
“她的鏡中倒影,是兩眼同時眨動的”   續集繼續看:蘇菲的世界(下) 作者:喬斯坦·賈德 翻譯:伍豐珍 木馬文化出版   書本來到下集,接續了哲學還提到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牛頓,心理學派,前半段就針對這些內容記錄一下心得。另外還有稍微劇透的部分,如果有想看書會有個提醒分隔,記得要跳過
Thumbnail
Nan Goldin以及那一整代人在做什麼?他們不是一群邊緣人需要文明世界的承認,他們是一群文明人希望啟蒙正常世界當中的野蠻人,希望那些衣冠楚楚的原始人,能夠從偏見、無知與利益當中稍微地掙脫。而實踐這件事的第一步,就是不能否認關於世界或是關於人的真實。這是Nan Goldin對於攝影最強烈的動機。
Thumbnail
Nan Goldin以及那一整代人在做什麼?他們不是一群邊緣人需要文明世界的承認,他們是一群文明人希望啟蒙正常世界當中的野蠻人,希望那些衣冠楚楚的原始人,能夠從偏見、無知與利益當中稍微地掙脫。而實踐這件事的第一步,就是不能否認關於世界或是關於人的真實。這是Nan Goldin對於攝影最強烈的動機。
Thumbnail
紀錄電影《尤里西斯》是已故法國女導演安妮華達的短篇紀錄片之一,敘述一張過去她在1954年拍攝的照片,裡頭有一張裸男的背影、海灘、死去的山羊與一位小男孩,安妮華達試圖透過這張照片,回去尋找當時拍攝的男人與男孩,順便回憶起拍攝的點滴,但當找到這位名為尤里西斯的男孩時,男孩卻不接受這段照片裡的回憶?
Thumbnail
紀錄電影《尤里西斯》是已故法國女導演安妮華達的短篇紀錄片之一,敘述一張過去她在1954年拍攝的照片,裡頭有一張裸男的背影、海灘、死去的山羊與一位小男孩,安妮華達試圖透過這張照片,回去尋找當時拍攝的男人與男孩,順便回憶起拍攝的點滴,但當找到這位名為尤里西斯的男孩時,男孩卻不接受這段照片裡的回憶?
Thumbnail
攝於谷公館(Michael ku Gallery)入口。《三毛,1976》開展後不久的一個週六下午。此展,2021/9/26開始、展至11/14為止...塵封逾40年的影像,在放大輸出之前、作了各種補救甚至重新/染上色...
Thumbnail
攝於谷公館(Michael ku Gallery)入口。《三毛,1976》開展後不久的一個週六下午。此展,2021/9/26開始、展至11/14為止...塵封逾40年的影像,在放大輸出之前、作了各種補救甚至重新/染上色...
Thumbnail
Leslie-Lohman Museum of Art是一間專門策展LGBTQ+相關藝術作品的美術館。一張拍攝Ovulars(卵子)攝影工作坊的相片引起我的注意,女攝影者們是全裸的,這個社群更像是隱匿於野地的創作共享社區,參加者們露營、使用茅廁、在太陽加熱過的溪流裡洗澡、共煮共食。
Thumbnail
Leslie-Lohman Museum of Art是一間專門策展LGBTQ+相關藝術作品的美術館。一張拍攝Ovulars(卵子)攝影工作坊的相片引起我的注意,女攝影者們是全裸的,這個社群更像是隱匿於野地的創作共享社區,參加者們露營、使用茅廁、在太陽加熱過的溪流裡洗澡、共煮共食。
Thumbnail
印象派(Impressionist) 脫離當時歐洲流行的寫實主義,印像派的特色主要為光影變化,以短促的筆觸和柔和的色蘊捕捉當下的一瞬間。演化出這種畫風的原因,可能是受到崇尚科學的巴比松派( 例如米勒的〈拾穗〉 )影響,也有可能是因為.......
Thumbnail
印象派(Impressionist) 脫離當時歐洲流行的寫實主義,印像派的特色主要為光影變化,以短促的筆觸和柔和的色蘊捕捉當下的一瞬間。演化出這種畫風的原因,可能是受到崇尚科學的巴比松派( 例如米勒的〈拾穗〉 )影響,也有可能是因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