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

含有「紀實攝影」共 1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紀實攝影不僅是對真實的記錄,更是一種反映社會現象的主動行動。它透過影像探索時間、空間與人性的對話,並在攝影者與被攝者之間形成複雜的權力關係。本文分析攝影的歷史背景、政治性以及當代紀實攝影的挑戰,從經典攝影到街頭攝影的演變,探討其在捕捉真實與表達個人視角間的平衡。
Thumbnail
隨著美國大選的臨近,攝影師們正全力以赴,準備捕捉這場政治盛事的每一個瞬間。這場活動不僅僅是候選人的競選演說和辯論,還涵蓋了社會運動、選民情緒、以及政治宣傳的方方面面。以下是攝影師在這場大選中運用的一些方式,以及選舉對攝影的影響: 1. 政治活動現場攝影 攝影師會在候選人的
蠻多人都怕蚊子。 有人特別怕,有人就還好。 有人一分鐘是六十秒。 但有些人,一分鐘就是一分鐘。
Thumbnail
7/22 是我第一次拍攝遊行活動,雖然已是接案老手,初次站在現場卻超級苦手。 #混亂現場的構圖整理 現場訊息太滿,其實很多精彩畫面可拍,但無思考亂拍之下可能沒有辦法達到 #完整敘事的標準 ,導致我不知如何按下快門。 冷靜之後,想到志偉(置底有志偉的版本)的耳提面命,也是這次外拍大家要練習的目標
Thumbnail
造作的pose永遠比不上抓拍來得生動有趣。
Thumbnail
撰文:賴芊芝 異鄉人與異鄉人的接觸 這是由2017那年開始的。 【靠岸 To Dock】展覽藝術家Jerry在夏天來到宜蘭頭城的港口,習慣在一個地方待上好一陣子的他被出航工作回來的船員發現自己一直都待在港口,這便成了對話的開始,接著慢慢有了對方邀請Jerry來拍攝他、Jerry在下回見面時帶實體影像
Thumbnail
很吸引人的標題,即時讓人想起卡謬
張乾琦是紀實攝影界公認地位最高的跨國攝影組織「馬格蘭攝影社」(Magnum Photos)終身會員,是該組織唯一的華人、台灣攝影師。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到張乾琦,與我們聊聊他前進烏克蘭的原因、在戰地紀實攝影時的心路歷程、想透過自己的紀錄與觀察,告訴世界和台灣什麼樣的故事?
Thumbnail
記得我大學申請入學時在備審資料裡寫著 『我喜歡看動作電影,因為我爸都看HBO』 就是備審資料裡最忌諱的那種寫法--寫到興趣或喜歡的東西時,出現喜歡看電影、喜歡看書,通常都是湊數用的。 我沒有跟老師說的是,我當時最喜歡的電影是魯冰花跟熱帶魚,最喜歡的演員是桂綸鎂和尼可拉斯凱吉。
Thumbnail
今日介紹的攝影師,呈現了美國1960~70年間的庶民生活。 Miguel Rio Branco - (1946) Brazilian garry winogrand - (1928-1984) American
Thumbnail
Four Photographers, Four Places - 419展廳 在紐約的MoMA展館中,廳內展示了四位攝影師。在充滿社會變革的1960~70年間,藝術家發現攝影可以即時並有效的反應他們身處的社會,他們將相機帶到大街上,拍攝了不同環境之下的日常生活。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