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之後,做為母親、做為女人,好像在設定上就是要為孩子犧牲的那一方,這真的是女人的天性,還是社會硬塞給女性的角色?有了孩子,世界就變了,可是世界根本沒變。
究竟何時開始,小孩成了世界的中心。這是故事主角瑪麗安的的疑惑,同樣也是作者文善的疑惑,他在後記裡提到,看著身邊同輩人當父母、被「兒寶」包圍,讓他以為自己掉進了異世界。
從某些角度和元素來看,《輝夜姬計畫》可以算是一個「反烏托邦」的故事。不過仔細想想,現實世界關於生養孩子的事也確實不夠「烏托邦」,在故事懸疑推理的劇情背後,值得我們雙向地去深思。
反烏托邦:dystopia,字面意思是「不好的地方」,在作品中常用於提醒人們注意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如果持續忽略問題,有可能導致出現反烏托邦的狀況。
如果這世上的人不用親自養育小孩,如果大人的生活不用圍著小孩轉,這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是不是大家就可以把工作的責任放在第一順位,不用再因為孩子而放棄任何機會。這麼想著的瑪麗安,在車禍後穿越到平行世界。
這個世界有「國養部」和「國養法」,兒童屬於國家的財產和責任,凡十八歲以下的兒童必須由國家養育,出生後就住進育兒設施,交由專業人士照顧和教育。因此日常生活沒有小孩、沒有親子關係,是一個只有大人的世界。
在這裡,生孩子是社會責任,不是養寵物,單純因為血緣而覺得有養育的權利,只為了滿足自己情感的需要,是十分自私的想法。
育兒設施利用大數據分析,執行養育方針,消除了最大的不穩定因素:父母本身。在挪走了這個系統性的偏見之後,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公平競爭。
「只有大人的世界」,聽起來很不錯,這正是瑪麗安在穿越前嚮往的「烏托邦」,就連路上沒有照顧孩子的責任、不用再推著大嬰兒車的女人,都散發不一樣的光彩。
當小孩成為聯邦級的財產,一切的人際關係並沒有改變,只是每個人的細節、個性、處事態度有微妙的差異,畢竟去掉了「原生家庭」和「養育小孩」兩大影響條件。
如果要說有什麼明顯的不同,是這裡的人沒有那種在原來的世界差不多是本能的警覺,像是食物過敏、或是睡眠安全。在「有小孩的世界」,即使自己沒有小孩,親戚和朋友也有小孩,再不然也看過關於照顧小孩的新聞報導。
哪個世界比較好?說實話我沒有答案,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一體多面,沒有絕對的最佳選項。不管生活在哪個世界(我們也只會生活在這個現實世界,不會穿越),能做的就是顧好自己的人生。
無論世界的價值觀是什麼,是要努力超越玻璃天花板、或是要工作生活平衡,是要子孫滿堂、或是要減少人口爆炸,別理其他人怎麼想,選你自己想要的就好。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