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設計NO.6|海洋垃圾

畢業設計NO.6|海洋垃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烈嶼與廈門互相在夜裡凝視彼此,選擇烈嶼為基地是因她豐饒的生態,而現在海邊卻充斥著海飄來的種種垃圾,其中養殖貝類的保麗龍浮具為大宗;而大型的則有抽砂船的廢棄物。


保麗龍浮具

保麗龍浮具



保麗龍浮具去除網子,保麗龍可以雕刻

保麗龍浮具去除網子,保麗龍可以雕刻


網子可以轉為購物袋

網子可以轉為購物袋


可以成為吊掛式盆栽

可以成為吊掛式盆栽


海岸默默地無條件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的垃圾,兩岸關係微妙地當下,只能默默地拾起這些東西,轉化為雕塑、提籃、盆栽......等等,讓它出現在顯眼的街角,作為無聲的抗議。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4會員
692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