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我直到畢業後才發現,原來在社會上,房間的堆積已成為人人口中的建築,但現在我已經不接受這樣子的說法,無法接受。
(以下是主觀論述,可留言跟我分享你的想法)
我認為現在建築學習跟過去相比已改變許多,至少軟體方面已更迭許多,日益進步。現在建築系學生真的超級辛苦,除了建築本身,還要身兼影片剪輯、攝影、排版美編(偷抱怨),在科技推層出新之際,3D模擬技術已熟成許多,模型製作也更為進步,已開啟虛幻建築世界,建築開始步入網際網路的年代。
-
我必須承認,過去的自己的確也曾認為房間、空間的疊加就是建築,然而現在,我認為那是建築構成的部分而已,建築這個詞彙應該要比建築物還要更加富有未來性、想像力及可評論性。
想起曾經在畢業設計討論中,我提出了我的提問及回答——時間是什麼?
我說:「時間是一場話劇,時間是空間加上一點氛圍,時間是存在的依據。」
那建築應該什麼?(又或者可以是什麼?)
大二曾經聽許某老師分享,建築可以是一條毯子浮在沙漠上;也有分享過一張圖,最原始的建築是一個蓋在樹上的小木屋,幾根木頭架起的空間,組構了建築的原型。(可惡找不到那張圖片)
從那天課堂結束後,我認為建築不一定要是一棟,我開始覺得建築是哲學的,開始想知道——會不會其實,建築的量詞其實是一場建築,在我心中建築已可以用一場來形容經歷。我其實還在思考,那建築跟使用者之間的關係,有沒有可能其實更緊密的是時代的演變,是社會讓建築現在是如此存在及被使用?或許建築是提供新活動可能發生的場域(場所),還是建築也可能是一場活動?
-
那會不會其實在定位空間的使用者之前,更應該先探討基地現在所處的社會或者環境的關係,再提出構想才更有說服的依據?
這裡是丁丁碎碎念,我愛碎念,我愛思考與生活(紀錄一下KUMA小姐說我的標題取的很中二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