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閱讀紀錄|放手,不放任的教養:不插手不責罵地守護,孩子「自主發揮」,又懂「適可而止」

2020/01/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K小姐今天要分享的書是《放手,不放任的教養:不插手不責罵地守護,孩子「自主發揮」,又懂「適可而止」》 作者:小兒科醫師 平井信義
拜讀完這本書,真心希望所有準爸媽/新手爸媽/爸媽/即將要結婚/可能會結婚/想結婚/想生小孩/會生小孩/有意願生小孩/生的出小孩/可能生的出小孩/爺爺奶奶/身邊有小孩的人類 都要讀一讀這本書。真心希望如此,這樣孩子才能夠在更好的成長環境下平穩的長成一個美好的大人。
放手,不放任的教養放手,不放任的教養:不插手不責罵地守護,孩子「自主發揮」,又懂「適可而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自己的教養習慣,或者你身旁家人朋友怎麼對待家中的孩子。相信有一種場景常常看見,就是你家的孩子(且讓我們設定為年紀為一歲的孩子),他趁你不注意時,把垃圾桶裡的東西翻了出來,接著把任何到手的東西往嘴巴裡塞,然後打開抽屜把裏頭的東西一一搬出來,你剛才整理好的家裡,瞬間猶如世界大戰混亂不堪,於是待你發現之後,你大罵:「不可以!壞壞,怎麼這麼調皮,我要修理你!」通常這個部分的口氣會非常的兇,且音量很大,舉止也會很粗魯,可能也會用手打小孩。
回想一下或想像一下這個場景,當下的孩子是怎樣的反應,我想是驚恐及無辜的表情、大哭的場景,作者以此狀況作為引言,進而與我們探討教養的正確觀念及目的。以上所描述的行為,我們大人將之認定為「調皮搗蛋的行為」,然而這些行為卻是孩子因為「好奇心」所產生的行為,他正在「認識這個新世界」
制止「調皮搗蛋」,將抹煞孩子的好奇心。
作者認為孩子會從「調皮搗蛋的行為」畢業,而大人只要在一旁默默的觀察(細節原則作者在書中都有提到),假如父母出聲責備孩子的「探索(孩子)/調皮(家長)」的行為,孩子會因為害怕被定義為壞小孩或者不被愛而漸漸放棄「調皮搗蛋(家長)/探索(孩子)」,而這樣的教養,成功達成家長想要的:孩子變乖,然而孩子卻漸漸變成失去好奇心、缺乏「探索動力」的孩子。
教養,從瞭解孩子開始。
如果能清楚瞭解孩子的發展過程,才能夠瞭解孩子的某些行為是不需要責備的。在書中作者也詳盡的說明兩歲到三歲的孩子會出現什麼樣的行為,詳細又貼切。
作者以長年的研究和自身成長的經驗,讓他在家照顧自己的孫子時,落實他「不責備的教養」,但不責備不管教,不代表放任孩子、任由孩子作亂,而是有意識的觀察孩子行為的原因、自覺大人教養行為的意義,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培養孩子「自主」、「自我克制」、「幽默感」、「體貼他人」等等重要能力。
作者認為那些被過度干涉自由、過度教養的孩子,外表看起來是「好孩子」,其實最危險,當下指令的大人不在時,他們可能「失控、脫序」,也可能「無所適從、不知所措」,因為他們缺少了以上所提的重要能力。
本書太多的重點實在無法一一節錄,分享紀錄未臻完善,希望大家都能親自讀讀這本書。
除了瞭解孩子以外,還能瞭解自己,因為我們自己內心深處或許都有一個等待被瞭解的孩子。
K
K
我是個試著寫點什麼東西,以釐清腦袋雜亂思緒的女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