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生存還不夠。在看完《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之後

2020/03/1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艾蜜莉・孟德爾。
如果我們此刻生活的世界消失了,你最想念的,會是什麼?如果真的有「世界」崩毀的那一天,一定是在所有人都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就已成定局。
「你記得SARS嗎?」這是一本2016年初版的小說,吉梵接到在醫院工作的朋友來電,提到2002年攻擊全世界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在這個沒有武漢肺炎的平行世界,突然出現更為兇猛的「喬治亞流感」。
「喬治亞流感」的死亡率是99%,只要接觸到患者,幾小時內就會發病,要是被傳染,48小時內就會死。流感的殺傷力幾乎沒放過任何人,疫情呈為分水嶺,將倖存下來的世界劃分為「事發前」與「事發後」。
世界變得如此空無。
在手機螢幕上點幾下(或是語音叫google或siri幫你撥號),就能和地球遠方的人通話,這樣的時代,就算已經來到最後一個月,我們也不會知道,沒人知道災難何時會發生。再也沒有國家,國境無人看守;再也沒有網路,電力和自來水都消失了。
我們的世界由默默工作的眾人組成巨大而細膩的基礎架構,水電網路通訊、汽油瓦斯運輸,如果人們停止工作,城市永恆的低鳴消退,整個世界便停擺。
流感有如中子彈在地球表面爆炸,隨之而來的震波使一切崩解,時間重新計算,在新時代,活著就是冒險。到了新元20年,所謂「文明」不過就是群島般的小鎮,每個人生活的範圍、徒步可以到達的範圍,就是他的全世界。
整個世界成為一座收藏舊文物的博物館,沒有新東西出現(除非拆掉所有吃油零件、改由馬匹拉動的改造卡車算新東西),也無法使用那些大部分需要電力的舊東西,像是電燈、手機、信用卡,或是再也穿不到的細跟高跟鞋。
光是生存還不夠。
Survival is insufficient. 「光是生存還不夠。」這句話出自《星艦迷航記》,寫在行者交響樂團的篷車上。他們是舊世界的軍樂隊和莎士比亞劇團,行走在五大湖地區,在各個小鎮演出古典樂、爵士樂、莎劇。
他們可以選擇更安穩的生活方式,但還有哪一種生活能有音樂和戲劇。藝術不能當飯吃,少量發行的報紙也不行,尤其是在什麼都沒有的時代,「養活自己」不再是願意扛磚塊或是端盤子就能達成的事。
世界崩毀以前的記憶就像夢境,當「曾經」成為過去式,真實的事反而虛假,像是跟誰聽來的童話故事。對新元後出生的孩子們而言,幾乎所有從前的事情都難以解釋,已經發生的歷史像是科幻小說。
即使身在一片汪洋般的黑暗,雖然巨大的改變無法反轉,世界沒有「終結」,如果在這逐漸甦醒的世界上,還有交響樂和報紙,光是想著各種可能性也很好。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245會員
347內容數
用散文寫故事,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在現實的縫隙書寫真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