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還是迷信? 「股票」是台灣最盛行的一種宗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因為疫情的影響,身邊的朋友開始討論起經濟、股市的變動情況,其中幾個平常有投資習慣的就開始分析起股市的趨勢,哪幾項產業需要特別注意,什麼時候適合進場,進場需要準備多少資金,以及預期可以得到多少收益、承擔多少風險等等.

聽著朋友們分析產業變化以及全球經濟時提到的諸多數據,總會產生一種「哇!原來理財投資是高度理性、高度專業的技能.」,心中不自覺油然起敬......好吧、其實並不.

在一兩年前我也很喜歡投資理財,那時候覺得投資理財,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也更容易達到自己的財務目標,可以利用一些平常「閒置」的存款,可以讓那些「閒置」的存款去替自己工作,去賺到一些被動收入.

所以我學了很多分析,讀了很多投資理財的文章,試著找出自己對於財務不夠了解的部分,我熱衷於分析、嘗試以及調整自己的理財方向,對於理財我也漸漸熟悉,隨之而來的就是愈來愈堅定的安全感.

我覺得我是對的,不論我是否賺錢、也不論我花費的時間心力是否符合效益.

我賺到錢就是證明了自己分析和學習是正確的,預測是正確的、投資方向也是正確的.

而在虧損的時候,我得到了很多學習的機會,可以去改善、調整自己的方向.

那時候我覺得一切都在掌控中,只要我持續進行「分析」、「學習」、「分散風險」、「預測、調整」等行為,在投資世界裡的一切就會安好.

宛如舉行儀式向神禱告,祈求.

然後合理的去解釋發生在自己面前的每一件事情.

直到現在我才清楚的明白,「過去的」財務報表以及年化率等等資料,是無法有效率地去預測「未來」.

感覺到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時候,其實也正是忽略了所有可能風險的時候.

我認為風險一直都在,並不會因為「能夠承擔相對投資風險」而消失不見,也不會因為較高的風險貼水而變得微不足道.

在台灣,學會投資是一件會讓人肅然起敬的事情,理財象徵了獨立、理性、有計劃以及對於人生有高度掌控權,財務自由象徵了解放所有自己在職場、生活上所有不想面對的事情.

股票是很棒的一種信仰,只要你願意照著幾個步驟去做.

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

2020.04.08惟因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7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喳喳 的其他內容
面對持續變化及升溫的疫情,全球經濟與生活變化呈現幾個明顯的大趨勢: 1.醫療與殯葬產業工作負荷持續上升 (煎熬的「紐約送行者」:殯葬業的瘟疫屍體超量) 2.大多數服務業面臨急遽的需求下降 (例如:電影、各大展覽活動、餐廳以及大眾運輸等等) 3.待在家的時間大幅上升 (因而衍生出許多需求
在我心中,台灣人是非常熱愛「穩定」的一群人. 活在台灣,父母會鼓勵小孩去做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個穩定的異性維持一段穩定的關係,設籍在一個經濟治安穩定的縣市,做一些穩定的投資,就能有穩定的收入,最後可以過上穩定的生活.  而對於上一輩而言,所謂的「穩定」大多時候都會有一個原則,那個原
從小,身邊的長輩、師長、新聞媒體都會鼓勵我們要「持之以恆」、「發憤圖強」、「力爭上遊」. 在台灣,毅力與恆心是一種美德,畢竟「皇天不負苦心人」、「有志者,事竟成」、「有情人,終成兄妹」,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俗語,不論什麼東西只要加上「努力」或是「堅持」就會產生一種「很成功」的感覺. 然而
今天想和大家來聊聊已經紅了一段時間了財務自由(甚至有點過氣). (想知道財務自由是什麼? 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其中,達成財務自由有一個讓人人稱羨的收入方式,那種方式就叫做「被動收入(passive income)」,簡單來說就是透過資產增值的方式來得到收入.(簡單例舉:房東、版權、投資所
「危險」是最棒的教育 幾天前,我看了一篇朋友分享的文章*,內文提到了美國在懸崖處並無特意設置「護欄」&「警示標語」,這類我們常見的保護措施. *文章標題&連結:【再走一步就是 15 秒的自由落體】國外懸崖高度是 101 的 1.5 倍,卻用「無護欄」教人生命教育 透過「無保護」這件事情,重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習慣的累積. 如果想要改變生活,就要從改變每一個小習慣開始. 有些勵志書籍會提到這一句話「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最初看到這句話時非常感動,時隔幾個月卻又覺得多少有點荒謬. 我向來不喜歡太過簡略的話語. 就算是用來激勵他人,也不想見到有人被誤導. 回到正題
面對持續變化及升溫的疫情,全球經濟與生活變化呈現幾個明顯的大趨勢: 1.醫療與殯葬產業工作負荷持續上升 (煎熬的「紐約送行者」:殯葬業的瘟疫屍體超量) 2.大多數服務業面臨急遽的需求下降 (例如:電影、各大展覽活動、餐廳以及大眾運輸等等) 3.待在家的時間大幅上升 (因而衍生出許多需求
在我心中,台灣人是非常熱愛「穩定」的一群人. 活在台灣,父母會鼓勵小孩去做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個穩定的異性維持一段穩定的關係,設籍在一個經濟治安穩定的縣市,做一些穩定的投資,就能有穩定的收入,最後可以過上穩定的生活.  而對於上一輩而言,所謂的「穩定」大多時候都會有一個原則,那個原
從小,身邊的長輩、師長、新聞媒體都會鼓勵我們要「持之以恆」、「發憤圖強」、「力爭上遊」. 在台灣,毅力與恆心是一種美德,畢竟「皇天不負苦心人」、「有志者,事竟成」、「有情人,終成兄妹」,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俗語,不論什麼東西只要加上「努力」或是「堅持」就會產生一種「很成功」的感覺. 然而
今天想和大家來聊聊已經紅了一段時間了財務自由(甚至有點過氣). (想知道財務自由是什麼? 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其中,達成財務自由有一個讓人人稱羨的收入方式,那種方式就叫做「被動收入(passive income)」,簡單來說就是透過資產增值的方式來得到收入.(簡單例舉:房東、版權、投資所
「危險」是最棒的教育 幾天前,我看了一篇朋友分享的文章*,內文提到了美國在懸崖處並無特意設置「護欄」&「警示標語」,這類我們常見的保護措施. *文章標題&連結:【再走一步就是 15 秒的自由落體】國外懸崖高度是 101 的 1.5 倍,卻用「無護欄」教人生命教育 透過「無保護」這件事情,重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習慣的累積. 如果想要改變生活,就要從改變每一個小習慣開始. 有些勵志書籍會提到這一句話「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最初看到這句話時非常感動,時隔幾個月卻又覺得多少有點荒謬. 我向來不喜歡太過簡略的話語. 就算是用來激勵他人,也不想見到有人被誤導. 回到正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幾天相信許多人雖然身在辦公室,但心可以能以隨著史上最大的大盤跌幅而死在股市裡,筆者早在數周前,早就已經對於整個市場一片樂觀向好的態度: 咖啡廳裡面隨處可聽的到高談闊論的股友... 目不識丁的媽媽滿口投資經,為帳上獲利沾沾自喜... 少年股神紛紛橫空出世... 最有印象的是在銀行辦貸款時,跟銀行承辦
Thumbnail
投資的關鍵在於人性
我在意的從來不是多頭行情誰比我多賺幾個%,我真正在意的是當修正結束之後我有滿手資金進場買進優質股票並長抱。 財富重新分配機會的產生從來不是在多頭時期而是在空頭時期。 所有的投資書籍所傳授的觀念最終只有兩個字: 價格。 投資人總喜歡聽故事,但卻怯於解讀冷冰冰的數字,殊不知冰冷數字的背後可以帶來的
一直在講股票,今天來跟大家聊聊理財吧。 對我來說,投資跟理財同等重要。 但我不會花太多時間在投資理財上, 【找到一個最方便無腦的方式,然後就一直持續下去】是我的信仰。 投資方面,我就是【正二+00713】持續買進。 不看盤、不預測漲跌,不管股市漲跌,我都可以照吃照睡。
Thumbnail
自疫情爆發央行寬鬆政策以來,股市高歌猛進,吸引越來越多人進入市場。投資如何做才較正確且健康?本文將解釋投資的涵義,如何分資產和負債,為何投資是每個人一生中的議題以及投資的意義,最後提及最快也是最重要的方式——投資自己。
我看了經濟日報的評論,有點不以為然,"專家"?不過是"掉書袋的書呆子"。 台灣投資人習慣特殊?!還是台灣投資人更聰明,從趨勢掌握到了"機會"? 是台灣投資人,腦筋比較轉得快?投機可以變成投資?如果長期利率趨勢要向下,債券ETF接近歷史低點,價格低到不能再低,最後只有往上升,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們經常會聽到周遭的人說:股市風險很高,不要投資股市!把錢拿去存定存就好了! 但是,現在的定存真的會"賺錢"嗎? 別誤會,定存當然還是會給利息的,只是最近幾年通貨膨脹的攀升(白話講就是物價一直在變貴,而且變貴的速度越來越快),導致你雖然手上的錢看似有變多,但實際上你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
Thumbnail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目前已經有超過1250萬開戶投入股市,在這個全民炒股的年代,如何買股票已經不是甚麼新鮮事,重要的是理解股票的本質: 問題一:大戶有多大? 股票的本質是甚麼? 就是『對於未來公司估值的可交易商品』,既然是可交易商品就會有價格,那麼誰可以決定
為何買金融股 一般會想要持有金融股的投資人多半是認為金融股的波動較低且長年有配發股息,長期價值投資為主,當然也不排除少數是為了賺價差,但這種的人相對少很多。   個人認為會想要買金融股的人本身就不是在追求打贏大盤報酬,因為金融股的特性屬於成熟性產業,本來就不預期會有大幅的產業成長。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幾天相信許多人雖然身在辦公室,但心可以能以隨著史上最大的大盤跌幅而死在股市裡,筆者早在數周前,早就已經對於整個市場一片樂觀向好的態度: 咖啡廳裡面隨處可聽的到高談闊論的股友... 目不識丁的媽媽滿口投資經,為帳上獲利沾沾自喜... 少年股神紛紛橫空出世... 最有印象的是在銀行辦貸款時,跟銀行承辦
Thumbnail
投資的關鍵在於人性
我在意的從來不是多頭行情誰比我多賺幾個%,我真正在意的是當修正結束之後我有滿手資金進場買進優質股票並長抱。 財富重新分配機會的產生從來不是在多頭時期而是在空頭時期。 所有的投資書籍所傳授的觀念最終只有兩個字: 價格。 投資人總喜歡聽故事,但卻怯於解讀冷冰冰的數字,殊不知冰冷數字的背後可以帶來的
一直在講股票,今天來跟大家聊聊理財吧。 對我來說,投資跟理財同等重要。 但我不會花太多時間在投資理財上, 【找到一個最方便無腦的方式,然後就一直持續下去】是我的信仰。 投資方面,我就是【正二+00713】持續買進。 不看盤、不預測漲跌,不管股市漲跌,我都可以照吃照睡。
Thumbnail
自疫情爆發央行寬鬆政策以來,股市高歌猛進,吸引越來越多人進入市場。投資如何做才較正確且健康?本文將解釋投資的涵義,如何分資產和負債,為何投資是每個人一生中的議題以及投資的意義,最後提及最快也是最重要的方式——投資自己。
我看了經濟日報的評論,有點不以為然,"專家"?不過是"掉書袋的書呆子"。 台灣投資人習慣特殊?!還是台灣投資人更聰明,從趨勢掌握到了"機會"? 是台灣投資人,腦筋比較轉得快?投機可以變成投資?如果長期利率趨勢要向下,債券ETF接近歷史低點,價格低到不能再低,最後只有往上升,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們經常會聽到周遭的人說:股市風險很高,不要投資股市!把錢拿去存定存就好了! 但是,現在的定存真的會"賺錢"嗎? 別誤會,定存當然還是會給利息的,只是最近幾年通貨膨脹的攀升(白話講就是物價一直在變貴,而且變貴的速度越來越快),導致你雖然手上的錢看似有變多,但實際上你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
Thumbnail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目前已經有超過1250萬開戶投入股市,在這個全民炒股的年代,如何買股票已經不是甚麼新鮮事,重要的是理解股票的本質: 問題一:大戶有多大? 股票的本質是甚麼? 就是『對於未來公司估值的可交易商品』,既然是可交易商品就會有價格,那麼誰可以決定
為何買金融股 一般會想要持有金融股的投資人多半是認為金融股的波動較低且長年有配發股息,長期價值投資為主,當然也不排除少數是為了賺價差,但這種的人相對少很多。   個人認為會想要買金融股的人本身就不是在追求打贏大盤報酬,因為金融股的特性屬於成熟性產業,本來就不預期會有大幅的產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