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的有情滋味

2020/06/0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早年的臺灣鄉村,家家戶戶都有座大灶,彼時三代同堂,飯量驚人,還有養豬人家煮甘薯葉做飼料,都需要這灶上大鼎來幫襯;臺南的奶奶家也有磚砌的灶檯,檯面擺著一個巨大的鑄鐵鍋,直徑三到四尺左右,雖然旁邊也有新式的瓦斯爐,但逢年過節,還是得用上大灶。
比如端午節時,奶奶總會綁上幾十串粽子,數量太多,非得大鼎才能一次容納,過年時,奶奶還會蒸年糕、蘿蔔糕,蒸籠高大,也需要大鼎來扶持;灶台上長期有幾只紅碗,裡面放著各種顏色的生仁,碗上還插著迎春花,想來是奶奶敬拜灶君,希望灶神吃甜甜,嘴甜甜,回去述職時,可以美言幾句。
比較麻煩的是,大灶需要柴火,所以叔叔常常得去劈柴,好在我們的果園裡多的是龍眼木,燒起火來又帶有龍眼香氣,儘管不便,倒也很有趣味。有次一生火,好幾隻大花貓奪灶門而出,雖未受傷,但鬍鬚微焦,並朝我們投來怨恨的眼神;原來是冬日的晚上,灶中有餘溫,所以貓兒進去取暖了,此後要生火前,需得拿長長的竹竿穿進灶口,好提醒貪睡的貓咪「退房」。
如今民風淳厚的年代已漸行漸遠,奶奶也在去年過身,無人繼承手藝,一縷裊裊炊煙消散,只留下一個油亮亮的大鐵鍋,靜靜地品味著有情歲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盧慈捕語
盧慈捕語
有張無趣的臉與老派的靈魂。生長於雙北,現定居風城,故而一路有風有雨,好在有文字遮蔽,似乎便無所謂風雨。現在的工作是一邊寫錯字、一邊抓錯字,有時覺得美感更重要,也就無所謂對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