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留住文字?

從開始使用matters,我就大量的感受到還是很多人對於「文字」的渴望,也許是閱讀、也許是書寫(或者你說是創作也是可以的!)但每次要去回想那個「沒有社群網站」或者「沒有影音創作」的年代,還是有點太過分的「想當年」!
那麼,我們就不想當年怎麼用文字與人交流了吧!我們說現在。
一個文字創作平台,站方究竟該怎麼經營?使用者該怎麼使用(包括讀者和創作者)?其實不是一個太難的問題,但碰上使用者習慣,也就變成複雜的問題!
跳開站方來思考創作者:「經營自己的文字平台,本來就是創作者要努力一下下的事。」要努力什麼?努力寫啊!努力與自己平台上的讀者互動,說穿了就是像經營「個人部落格」一模一樣!沒有人要看,你就不寫,那可能你「不夠想要寫字」;擠不進同溫層的被看見和被討論,你就不寫,那可能你比較希望的是「社交的交流!」
那麼從讀者的位置去思考呢?如果你是一個樂於閱讀的人,也願意讀自己支持的創作者或是挖掘自己喜歡的作品,那麼很重要的一件事是:你能不能夠主動關心(關注)這些創作者?你願不願意真的用實質的行動(留言、按讚、訂閱、付費購買)去支持這些創作者?
我曾經寫了這篇文章,說著「這還不是文字最黑暗的時代」,那麼,我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留住文字?或者說,我們除了影音之外,我們還期待這世界擁有什麼不同的創作?
我也寫過這篇文章,在說「書」不在生活裡,閱讀「一本書」的可能就變得如此艱難!再回頭來說,如果這樣一個寫作平台(不論是matters、方格子、medium),我們都無法替它多努力一點,或者替我們自己的創作和喜愛的讀者多盡一點心力,那麼「文字平台」的消失是必然的,而「以文字互相交流的可能」也只能回到我們討厭的社交平台裡!
我很幸運地,因為在matters上寫字,遇見許多「以文交流」的朋友,而且是紮紮實實從文字互動中建立起對別人文字的喜愛和更多對自己書寫的渴望,並從中又多了許多啟發,還看見不少自己的可能!
我想要一個「很多人閱讀和書寫、創作」的世界,雖然我知道我寫的字不夠好,但總是我寫著寫著,看著很多人因為我而開始重新閱讀,甚至重新創作,我也會受到鼓舞!
如果還有這麼多人堅持著書寫和創作!那麼就請讀者們也大力支持著你喜愛的作者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3K會員
795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想再聽見你》Voices in the Wind為什麼留我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風之電話亭」的傳說,成為傷心的人唯一救贖。緊閉不語的人們只在那裡嚎啕大哭、傾訴日常。 日本岩手縣大槌町在2011年東日本311大地震時,遭到海嘯嚴重的破壞。僅一瞬,沿海小鎮盡被淹沒,然而變成廢墟的不只是我們眼睛所及能看見的光景,還有存活下來的人,他們浸水受損的內心。
Thumbnail
avatar
糖葫蘆
2021-03-26
人脈平台——《 MD模特兒的世界與我想的不一樣》 人脈平台——《 MD模特兒的世界與我想的不一樣》 我本來就有追蹤一些玩攝影的人,也周邊有一些攝影或是玩 Cosplay(角色扮演)的 FB 好友。但實際上沒有去看過這些拍攝過程,總以為就是拿起相機專業地按下快門就可以,事後再修圖就完工,頂多可能打個燈光等,一直沒想到鏡頭下那位 MD 的專業有哪些 (
Thumbnail
avatar
岳志剛
2020-10-21
【文字創作】我不該這麼正面的—一個躁鬱症患者的掙扎 「我吃了上萬顆藥,每一顆都是錢,沒有一顆讓我快樂*;如果出現一個東西,即便他是幻覺,也沒有比能換到快樂更划算的生意了」 我想我還是會對「正面」「變好」兩個字感到厭惡、遠離「心靈雞湯」「勵志」「成功」,在夜深人靜時繼續聽著《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當真的沒有用的安慰劑。
Thumbnail
avatar
くら(kura)
2020-09-10
製片的世界與我想的不一樣——夜醒影像 瑞容 製片的世界與我想的不一樣——夜醒影像 瑞容 #最大能力常常給作品一次OK沒有退件修改 #認識這些製作剪輯影片的人前我以為跟錄影帶時代一樣 之前看 Youtube 很多人的影片,我以為應該是劇本寫一寫、大家畫一下就可以拍戲,拍了一堆之後再刪減不要的地方,最後加上字幕完成。以至於常常覺得我自己拿手機拍一
Thumbnail
avatar
岳志剛
2020-08-31
《專業之死》學校應該是要讓我們懂得謙虛的地方,但現在世界似乎告訴我們,每一樣你都可以懂阿--民主就等於「我再無知,也可以跟博學的你平起平坐」。 網路世代好像讓我們已為那些網路資料都是我們的大腦了,讓我們開始覺得自己才是最正確的,遇到一些事情,我們可以就網路查一查,就覺得自己已經知道了所有...
Thumbnail
avatar
Chang Yi
2020-04-16
關懷野溪:我們要留給下一代的,是一條什麼樣的河流?台灣民眾對待河川溪流的態度,就是我們對待台灣的環境、對待自然的縮影。看著鳴咽的野溪,思索台灣的未來。 我們要留給下一代的,是一條什麼樣的河流?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