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這年頭,好多作者的名字都叫筆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直覺得「筆者」是一個超級疏離的詞。
內容世代,所有的文字平台都需要無限的文字篇幅來充實自己的網站,好像誰都可以寫專欄,誰只要能上某些平台就算是「自己文字有價值」(其實沒稿費!)是不是因為沒稿費就可以不用太糾結去修飾自己的文字?隨心所欲?反正別人巴望著要你的文字、你的內容,所以你愛怎麼寫就怎麼寫?連用詞都不用自我挑剔一下?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世代的人的人會用的詞庫少了,所以總是「我」來「我」去,但這不打緊,是什麼原因養成使用「筆者」這個習慣?(就別提像政治人物一樣老把自己的名字放進文章裡了。)是加了「筆者」就可以讓自己通篇不順的語句變得高級了起來?還是不加「筆者」怕別人不知道那是「這個筆者寫的東西」?
政治人物常會在文章加自己的名字,某一個原因是為了「被選民記得」,被記得「XX候選人」提出了什麼政見、「XX候選人」替選民做了什麼事,洗腦般地要讓選民記住自己,免得有做事的人常常比沒有做事大聲嚷嚷的人還沒能見度,沒法,這是政治文化,不屬名的發文就容易不被看見。
早上開啟了一篇標題看起來還行,某個台灣很知名的網路媒體的文章,通篇裡一直出現「筆者」這兩個字!害人差點以為該篇文章的作者就叫「筆者」!
文字的發表,實在不會因為你使用了「筆者」就比較專業一點,反之,你的內容如果真的只是閒聊或是沒什麼重點也談不上專業,用「筆者」這兩個字,只會讓你的文章讀起來更尷尬而已,比用自己的名字還尷尬!(好像也沒看過哪個專業/優秀的作者/評論者動不動在自己的文章裡加上「筆者」或自己的名字。)
文字的書寫,有很多方式可以避開提到「我」,以及可以用很多不同方式的敘述,省去告訴別人「這是我/筆者的角度」,但仍然可以很清楚明確的讓別人知道這是這篇文章是「我在表達」。
——分隔線——
筆者一直覺得「筆者」是一個超級疏離的詞。
內容世代,最近筆者發現所有的文字平台都需要無限的文字篇幅來充實網站網站,好像誰都可以寫專欄,誰只要能上某些平台就算是「自己文字有價值」(但其實沒稿費!)筆者心想是不是因為沒稿費就可以不用太糾結去修飾自己的文字?隨心所欲?反正別人巴望著要你的文字、你的內容,所以你愛怎麼寫就怎麼寫?連用詞都不用自我挑剔一下?
筆者也思考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世代的人的人會用的詞庫少了,所以總是「我」來「我」去,但這不打緊,是什麼原因養成使用「筆者」這個習慣?(就別提像政治人物一樣老把自己的名字放進文章裡了。)是加了「筆者」就可以讓自己通篇不順的語句變得高級了起來?還是不加「筆者」怕別人不知道那是「這個筆者寫的東西」?
筆者也觀察過政治人物常會在文章加自己的名字,某一個原因是為了「被選民記得」,被記得「XX候選人」提出了什麼政見、「XX候選人」替選民做了什麼事,洗腦般地要讓選民記住自己,免得有做事的人常常比沒有做事大聲嚷嚷的人還沒能見度,沒法這是政治文化,不屬名的發文就容易不被看見。
筆者早上開啟了一篇標題看起來還行,筆者常常閱讀的、某個台灣很知名的網路媒體的文章,通篇裡一直出現「筆者」這兩個字!害筆者差點以為該篇文章的作者就叫「筆者」!
筆者認為,文字的發表實在不會因為你使用了「筆者」就比較專業一點,反之筆者相信你的內容如果真的只是閒聊或是沒什麼重點也談不上專業,用「筆者」這兩個字,只會讓你的文章讀起來更尷尬而已,比用自己的名字還尷尬!(筆者好像也沒看過哪個專業/優秀的作者/評論者動不動在自己的文章裡加上「筆者」或自己的名字。)
筆者認為文字的書寫,有很多方式可以避開提到「我」,以及可以用很多不同方式的敘述,省去告訴別人「這是我/筆者的角度」,但仍然可以很清楚明確的讓別人知道這是這篇文章是「我在表達」。
——分隔線——
一直覺得「筆者」是一個超級疏離的詞。
內容世代,發現所有的文字平台都需要無限的文字篇幅來充實網站網站,好像誰都可以寫專欄,誰只要能上某些平台就算是「自己文字有價值」(但其實沒稿費!)我想這是不是因為沒稿費就可以不用太糾結去修飾自己的文字?隨心所欲?反正別人巴望著要你的文字、你的內容,所以你愛怎麼寫就怎麼寫?連用詞都不用自我挑剔一下?
我也想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世代的人的人會用的詞庫少了,所以總是「我」來「我」去,但這不打緊,我想不懂是什麼原因養成使用「筆者」這個習慣?(就別提像政治人物一樣老把自己的名字放進文章裡了。)是加了「筆者」就可以讓自己通篇不順的語句變得高級了起來?還是不加「筆者」怕別人不知道那是「這個筆者寫的東西」?
政治人物常會在文章加自己的名字,某一個原因是為了「被選民記得」,被記得「XX候選人」提出了什麼政見、「XX候選人」替選民做了什麼事,洗腦般地要讓選民記住自己,免得有做事的人常常比沒有做事大聲嚷嚷的人還沒能見度,沒法,這是政治文化,不屬名的發文就容易不被看見。
早上開啟了一篇標題看起來還行,我常常閱讀的、某個台灣很知名的網路媒體的文章,通篇裡一直出現「筆者」這兩個字!害我差點以為該篇文章的作者就叫「筆者」!
我想文字的發表實在不會因為你使用了「筆者」就比較專業一點,反之我相信你的內容如果真的只是閒聊或是沒什麼重點也談不上專業,用「筆者」這兩個字,只會讓你的文章讀起來更尷尬而已,比用自己的名字還尷尬!(我好像也沒看過哪個專業/優秀的作者/評論者動不動在自己的文章裡加上「筆者」或自己的名字。)
我認為文字的書寫,有很多方式可以避開提到「我」,以及可以用很多不同方式的敘述,省去告訴別人「這是我/筆者的角度」,但仍然可以很清楚明確的讓別人知道這是這篇文章是「我在表達」。
——分隔線——

其實文章裡的文字就代表你個人了,不用一直強調「自己」~

這年頭,好多作者的名字都叫筆者!

圖:2019 GO TO Seoul 0401,我。Canon EOSM50,啊~~~好想出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78 字、8 則留言,僅發佈於自己、工作、經營自媒體、書籍設計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3.7K會員
866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用什麼樣的構圖法輕鬆拍出「把字放上去也很好看」的照片?首先,你要有一個「版面配置」的概念:這張照片要放字,放哪裡?
LikeCoin好不好賺?坦白說你把它當「工作」要「養家活口」,我勸你去找份穩定的工作比較實在;如果你把它當作什麼投資理財的工具,我也勸你有賺的偷笑,沒賺的也不用覺得損失了什麼!投資理財有賺有賠,有什麼穩賺不賠的麻煩你通知我,謝謝!但老實說,寫文賺幣,真心比起投資來說,真的已經是「穩賺不賠」的一門生
這不是一個「人人都是了不起的文學家」的年代,言之無物能擁有大量粉絲,隨便寫個食記、貼張貓照寫三行字,都有人抖內、有熱度的人多的是。一旦一遇到「我到底寫得好不好」這個問題,要不拿那些賣弄文字能力的來比,要不就老拿那些有人氣沒內容的嚇自己,「自己」都被拋到外太空去了。
不走入「生活」裡的科技,它的未來前景是什麼?它可以用幣養幣,用繁複的程序經過不斷地轉換,打入口袋裡換一餐,如果有更簡單不複雜且花同樣時間的方式賺到同樣的錢,去研究這個「幣怎麼賺」不會太浪費時間嗎?
談「錢」這事,有人不在乎寫文能得到多少收獲,有人真的想靠這維生(我),假設你是一個「期待」從這樣的機制「擼到幣」,還是得先搞清楚「機制」!如果「一天發多文」或「讓同一群人」替自己拍手,根本搶不到更好的LikeCoin分派數字,那要「如何從別人手中奪下LikeCoin」?才是重點囉!
這是一個需要共好與共生的年代。你願意多出一點力嗎?為你的創作和別人的努力!
要用什麼樣的構圖法輕鬆拍出「把字放上去也很好看」的照片?首先,你要有一個「版面配置」的概念:這張照片要放字,放哪裡?
LikeCoin好不好賺?坦白說你把它當「工作」要「養家活口」,我勸你去找份穩定的工作比較實在;如果你把它當作什麼投資理財的工具,我也勸你有賺的偷笑,沒賺的也不用覺得損失了什麼!投資理財有賺有賠,有什麼穩賺不賠的麻煩你通知我,謝謝!但老實說,寫文賺幣,真心比起投資來說,真的已經是「穩賺不賠」的一門生
這不是一個「人人都是了不起的文學家」的年代,言之無物能擁有大量粉絲,隨便寫個食記、貼張貓照寫三行字,都有人抖內、有熱度的人多的是。一旦一遇到「我到底寫得好不好」這個問題,要不拿那些賣弄文字能力的來比,要不就老拿那些有人氣沒內容的嚇自己,「自己」都被拋到外太空去了。
不走入「生活」裡的科技,它的未來前景是什麼?它可以用幣養幣,用繁複的程序經過不斷地轉換,打入口袋裡換一餐,如果有更簡單不複雜且花同樣時間的方式賺到同樣的錢,去研究這個「幣怎麼賺」不會太浪費時間嗎?
談「錢」這事,有人不在乎寫文能得到多少收獲,有人真的想靠這維生(我),假設你是一個「期待」從這樣的機制「擼到幣」,還是得先搞清楚「機制」!如果「一天發多文」或「讓同一群人」替自己拍手,根本搶不到更好的LikeCoin分派數字,那要「如何從別人手中奪下LikeCoin」?才是重點囉!
這是一個需要共好與共生的年代。你願意多出一點力嗎?為你的創作和別人的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人人都用網路社交的年代,任何人、事充斥眼簾,但昨晚在Threads一個串文,留了我一大步,內容反應時下許多問題,卻似乎也衍生許多契機。 這名作家已出書,所以稱他為作家,至於書的內容像自傳也是紀錄,因為他在Threads上追蹤數7000多人,我不是他的追蹤者,因為他的舉動我並不忍心認同,在
Thumbnail
我不太清楚新手寫作者到底是出自於哪來的自信,認為只要把專欄塞得滿滿多元,就會很吸引人。可是在實際的內容市場上,這種豐富、多元的內容滿街跑,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免費的;看在讀者眼裡,他們只會覺得「呃,你就一個小作者寫出來的觀點大概也不怎樣吧?光看標題就知道是那種隨便搜一下都有的農場文章。」
  要有那種不會一兩句話就換行、不使用大量小標輔助、不考慮SEO、不聳動或「工具導向」的文字。要有那種讓人覺得「好長好麻煩」但偶爾還是願意讀的內容。要有那種讀完朦朦朧朧、不自己腦補一些事情就會覺得有讀跟沒讀一樣的「空泛」文字;而不是只有那種會讓自己覺得「喔!我學到了一個好用的技巧」的文章。
Thumbnail
絕大多數的寫作者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定位才寫作;相反的,他們根本想像不出所謂的定位。即使他們可能寫了一堆社會觀察分析、文學小說或者散文、日常隨筆紀錄、偶然為之的咖啡廳走訪遊記,他們仍然不知道「寫作能幹嘛」。
Thumbnail
新聞稿與一般文章雖然架構上沒有什麼不同,但在撰寫的方式上有一個必須關注的事情在於「人稱」。由於新聞是第三者角度的存在,所以「我」跟「我們」基本上是不會用的,這時候要運用的小技巧就是正妹表達法:很多正妹在表達自我看法的時候不是用「我覺得」,而是用「寶珍覺得」。也就是把「我」跟「我們」全部換成品牌名
我現在感覺到台灣人天生有個盲點, 就是不會引用資訊來源。 2024年6月24日。 我開始使用新設計的「寫作日曆 Writing Calendar」, 來記錄每天產出的短文。 目前採用的短文良品標準, 是內文在300-600個中文字的長度, 並且內文中提到的觀
寫自己,好像很自戀,因為我也是個平凡的人。但作為第一篇內容,寫一下自己好像也不為過吧。 學生是寫最多字的時候,但所謂閱歷被縮限在學生身分。 成年步入工作,則是開始感悟成長的痛和快樂的時候,卻沒什麼時間把這些感受完整紀錄。 就此打算開始動筆當作練習,練習整理自己的心情、生活。 回想起來已很久沒
Thumbnail
其實作家這個名稱…一直是別人賦予我的,我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自信,也就欣然接受了這個稱號。 至於我是如何“成為”人人口中的作家,我想…這裡有幾點可以供大家參考~ 1.練習寫出自己想要表達、散播出去的東西。這不一定是一本小說、一個故事、或是一篇遊記、美食紀錄…等。 完全不拘,都可以試試看! 然後從
Thumbnail
嘿!你知道這個世界上現在有多少名作家嗎? 欸...... 聽說有兩億到三億呢! 欸~~ 怎麼?你看不起作家嗎?(嘟嘴) (苦笑) 我不是這個意思。
Thumbnail
所謂的「訊息」類新聞。背後可能吊著「平衡報導」的幌子。說幌子,並不是指平衡報導是假的,而是,但凡沒有什麼能力或實力可以提出個人見解的記者或寫作者,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呈現多方視角」,但讀者是絕對看不出記者個人的觀點或論述,因為根本沒有……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人人都用網路社交的年代,任何人、事充斥眼簾,但昨晚在Threads一個串文,留了我一大步,內容反應時下許多問題,卻似乎也衍生許多契機。 這名作家已出書,所以稱他為作家,至於書的內容像自傳也是紀錄,因為他在Threads上追蹤數7000多人,我不是他的追蹤者,因為他的舉動我並不忍心認同,在
Thumbnail
我不太清楚新手寫作者到底是出自於哪來的自信,認為只要把專欄塞得滿滿多元,就會很吸引人。可是在實際的內容市場上,這種豐富、多元的內容滿街跑,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免費的;看在讀者眼裡,他們只會覺得「呃,你就一個小作者寫出來的觀點大概也不怎樣吧?光看標題就知道是那種隨便搜一下都有的農場文章。」
  要有那種不會一兩句話就換行、不使用大量小標輔助、不考慮SEO、不聳動或「工具導向」的文字。要有那種讓人覺得「好長好麻煩」但偶爾還是願意讀的內容。要有那種讀完朦朦朧朧、不自己腦補一些事情就會覺得有讀跟沒讀一樣的「空泛」文字;而不是只有那種會讓自己覺得「喔!我學到了一個好用的技巧」的文章。
Thumbnail
絕大多數的寫作者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定位才寫作;相反的,他們根本想像不出所謂的定位。即使他們可能寫了一堆社會觀察分析、文學小說或者散文、日常隨筆紀錄、偶然為之的咖啡廳走訪遊記,他們仍然不知道「寫作能幹嘛」。
Thumbnail
新聞稿與一般文章雖然架構上沒有什麼不同,但在撰寫的方式上有一個必須關注的事情在於「人稱」。由於新聞是第三者角度的存在,所以「我」跟「我們」基本上是不會用的,這時候要運用的小技巧就是正妹表達法:很多正妹在表達自我看法的時候不是用「我覺得」,而是用「寶珍覺得」。也就是把「我」跟「我們」全部換成品牌名
我現在感覺到台灣人天生有個盲點, 就是不會引用資訊來源。 2024年6月24日。 我開始使用新設計的「寫作日曆 Writing Calendar」, 來記錄每天產出的短文。 目前採用的短文良品標準, 是內文在300-600個中文字的長度, 並且內文中提到的觀
寫自己,好像很自戀,因為我也是個平凡的人。但作為第一篇內容,寫一下自己好像也不為過吧。 學生是寫最多字的時候,但所謂閱歷被縮限在學生身分。 成年步入工作,則是開始感悟成長的痛和快樂的時候,卻沒什麼時間把這些感受完整紀錄。 就此打算開始動筆當作練習,練習整理自己的心情、生活。 回想起來已很久沒
Thumbnail
其實作家這個名稱…一直是別人賦予我的,我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自信,也就欣然接受了這個稱號。 至於我是如何“成為”人人口中的作家,我想…這裡有幾點可以供大家參考~ 1.練習寫出自己想要表達、散播出去的東西。這不一定是一本小說、一個故事、或是一篇遊記、美食紀錄…等。 完全不拘,都可以試試看! 然後從
Thumbnail
嘿!你知道這個世界上現在有多少名作家嗎? 欸...... 聽說有兩億到三億呢! 欸~~ 怎麼?你看不起作家嗎?(嘟嘴) (苦笑) 我不是這個意思。
Thumbnail
所謂的「訊息」類新聞。背後可能吊著「平衡報導」的幌子。說幌子,並不是指平衡報導是假的,而是,但凡沒有什麼能力或實力可以提出個人見解的記者或寫作者,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呈現多方視角」,但讀者是絕對看不出記者個人的觀點或論述,因為根本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