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什麼要結婚。在看完《徵婚啟事》之後

2020/07/0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徵婚啟事,陳玉慧。
這是一本多次再版、改編電影、改編電視劇的書,我閱讀的版本是2014年發行的25週年紀念版,也就是說,這是三十年前寫的書。三十年後,這題材仍然歷久彌新,不是「徵婚啟事」,而是婚姻與愛情,結婚是人類古老且永恆的題目。
陳玉慧試圖將文學題材劇場化,完成這本實驗性質頗高的小說,在報紙啟事欄刊登廣告,開始一場報導式的無形劇場,在劇場與文字間找出一種可行的創作方式。
全書紀錄的出場者有42個男人,在1989年冬天,應徵婚啟事而來的應徵者,總共有108位。
啟事:生無悔,死無懼,不需經濟基礎,對離異無挫折感,願先友後婚,非介紹所,無誠勿試。
究竟為了什麼要結婚。
你的對象條件是什麼?年齡、身高、體重,大多數應徵者的提問都一樣,好像知道了這些數據,就能形象化出一個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也可能這些只是進入考場的首要條件,就像那位只有三句對話的男人:「女方幾歲?」「三十。」「謝謝。」
徵婚不是考試,不是互為商品,不是買賣,婚姻沒有標準答案,結婚不是美好未來的保障。與其跟一個不怎麼好的人在一起,還不如獨自生活,明白自己的需要、自己喜歡和嚮往的生活方式。
現代社會總是塞得滿滿的,人跟人的距離很密,排斥有「孤單」的空間,好像自己一個人待著就是沒人要的失敗品,可是那樣的寂寞感並不是結了婚就能解決。
人的生活需要適度的安全感,婚姻生活確實能提供安全感,但不是來自證書或婚約,而是來自信任,不只是相信對方,還有相信自己,這是很微妙、很細微的東西。
把結婚當作愛情最高的表現。
要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除了緣分還要有點運氣,比「你喜歡的人也喜歡你」需要的運氣再更多一點,畢竟談戀愛和一起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事。
精心打扮去餐廳約會 vs 睡衣睡褲下樓追垃圾車,所謂把結婚當作愛情最高的表現,就是將前者的畫面變成後者,真實地令人措手不及。人生觀、價值觀、生活責任的分攤,所有在說「我愛你」時可以不用討論的現實就這麼擺在眼前。
陳玉慧在附錄的對談裡提到,他對伴侶的第一要求是聊得來。我完全同意,說話是很重要的事,話題對得上,才會在同一個世界裡。若是兩個人站在一起,卻完全無法理解對方眼中的風景,那也未免太過寂寞。
現在的時代,看起來似乎跟20年前、30年前很不一樣,其實並非如此,大家還是一樣,婚姻與愛情的議題依舊不退流行。不過時間改變了想法,「不用非結婚不可」、「不用為了結婚而結婚」的意識比以前來得更多。
想結婚而寫《徵婚啟事》、徵婚見了一百多個男人之後不想結婚、遇到剛好的人閃婚,陳玉慧的經歷很好地證明了這世界的準則: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如果遇到適合一起生活的人,結婚也是一個選擇。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245會員
339內容數
用散文寫故事,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在現實的縫隙書寫真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