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獨立的開始,是自我成長的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提醒:此為舊文備份,Zeelandia Travel & Books 書店已歇業。

下午的青田街有些許涼意,但可是 TriPOST 第一次實地採訪!小編非本科系出身是第一次要訪問 ,所以也很冒失的忘記先預約,給主人添麻煩了~感謝主人聽完小編來意後很熱心地親自介紹各類藏書的由來及分類,Zeelandia Travel & Books 書種相當廣泛;從旅遊攻略到文化美食及台灣文史植物,就連鐵道、攝影、車等等旅行好夥伴的藏書都有喔。先前與大家分享的「轉山」也在內,而且還是首刷,主人表示:轉山是一定要的啦!

raw-image

簡單來說,一般大型書店旅遊書雖多但是種類繁雜良莠不齊,若想找遊記或是從設計、建築等角度來描寫旅行這件事的書。老實說不太容易,可是在這裡,主人精挑細選的書單可是省下不少找書的麻煩呢,精華就在這。

raw-image

Zeelandia Travel & Books 的宗旨其實和 TriPOST 非常接近,因為我們都希望「旅行」這件事不單只能當觀光客。除了五官之外更能用心去感受一些更深層的意涵,無論是文化或是制度面。都能改變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嘗試去改變。古有云:讀萬卷書不若行萬里路,所以除了實用攻略外,編輯群也盡量蒐集看了會有感的文章。無論是「騎跡連載」或是「修復師」的故事等等,或許它並沒有太多商業價值。但這些傾聽自己聲音的朋友都值得我們給他喝采,因為這股正向能量從願意改變的那一刻開始就會源源不絕的產生,相信大家都看過「秘密」這本暢銷書。小編曾疑惑「為什麼宇宙要回應你?」

raw-image

在看過及整理那麼多故事後,我想宇宙會回應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你相信自己最真實的聲音,所以這回應並非來自虛無飄渺的宇宙,而是自己身上散發能量匯集而成的結果。你想當生存在母體內的人類嗎?還是鼓起勇氣吞下未知的紅色小藥丸成為救世主?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閃子彈啦,套句電影的台詞:「夠瘋狂的人就能改變世界。」後來小編想到:「這世界不一定是指地球,只要能改變自己心中的世界就很厲害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aix的沙龍
5會員
15內容數
行旅人 Tripost 以故事為媒介,引領體驗不同的思維和視野,成就與分享心中的旅行與生活。
Kaix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5/10/22
一開始是以瀏覽的方式輕鬆看  某天翻到第三章:天哪,這樣的心路歷程跟Tripost最初好像!  決定正式開始閱讀。  從體驗篇看到Rick在日本及新天鵝堡遊記中對異國文化的好奇和研究,透過五感仔細觀察每個地區特有氛圍。到自省篇中擔任國際志工而體會到施比受有福的真諦。 最後回到國內利用工作之餘成立"
Thumbnail
2015/10/22
一開始是以瀏覽的方式輕鬆看  某天翻到第三章:天哪,這樣的心路歷程跟Tripost最初好像!  決定正式開始閱讀。  從體驗篇看到Rick在日本及新天鵝堡遊記中對異國文化的好奇和研究,透過五感仔細觀察每個地區特有氛圍。到自省篇中擔任國際志工而體會到施比受有福的真諦。 最後回到國內利用工作之餘成立"
Thumbnail
2015/06/11
出發之前,甜甜曾經非常憂心,後來看到一段話,來自孤獨星球的創辦人,激勵了她。「旅行之前,你已經完成所有要做的事中最困難的“決定出發”。所以,出發吧!」 甜甜一行兩人,決定去美國找朋友後,不停地順路去見朋友,就這麼順路順路…繞了地球一圈! 
Thumbnail
2015/06/11
出發之前,甜甜曾經非常憂心,後來看到一段話,來自孤獨星球的創辦人,激勵了她。「旅行之前,你已經完成所有要做的事中最困難的“決定出發”。所以,出發吧!」 甜甜一行兩人,決定去美國找朋友後,不停地順路去見朋友,就這麼順路順路…繞了地球一圈! 
Thumbnail
2015/05/22
「沒想到一趟尼泊爾之旅,竟然生病差點回不了台灣」,Vicky 想起當時的回憶,至今還是餘悸猶存,彷彿昨日種種,歷歷在目。2011年的暑假,Vicky參加國際志工活動,遠赴尼泊爾偏鄉服務,每天走過一座座山頭,和當地學校合作教學,而這趟旅程讓她深刻感受「你自己說要去當志工,但其實收穫最多的是自己,別找
Thumbnail
2015/05/22
「沒想到一趟尼泊爾之旅,竟然生病差點回不了台灣」,Vicky 想起當時的回憶,至今還是餘悸猶存,彷彿昨日種種,歷歷在目。2011年的暑假,Vicky參加國際志工活動,遠赴尼泊爾偏鄉服務,每天走過一座座山頭,和當地學校合作教學,而這趟旅程讓她深刻感受「你自己說要去當志工,但其實收穫最多的是自己,別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開始走進這個場域有種圖書館的感受,隨即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位子,拿起自己想讀的書,靜靜的待著之後,發現這裡的環境空間的限制消失了,隨著天文主題的書展內容,開始有種無限放大的感覺,像是被空間移動到一顆星球上,抬頭一看發現自己身處於無垠的宇宙一樣寬闊,開啟沒有限制的漫遊(沒有數據的限制),隨著一本又一本
Thumbnail
一開始走進這個場域有種圖書館的感受,隨即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位子,拿起自己想讀的書,靜靜的待著之後,發現這裡的環境空間的限制消失了,隨著天文主題的書展內容,開始有種無限放大的感覺,像是被空間移動到一顆星球上,抬頭一看發現自己身處於無垠的宇宙一樣寬闊,開啟沒有限制的漫遊(沒有數據的限制),隨著一本又一本
Thumbnail
旅行是身體力行的沉浸式投入;讀書是藉由文字建構與想像的顱內體驗,兩者一動一靜,卻有類似的質地,為實踐者開拓視野,在「我」既定、所處的生命裡,看見另一種選擇、另一段人生的可能。
Thumbnail
旅行是身體力行的沉浸式投入;讀書是藉由文字建構與想像的顱內體驗,兩者一動一靜,卻有類似的質地,為實踐者開拓視野,在「我」既定、所處的生命裡,看見另一種選擇、另一段人生的可能。
Thumbnail
寒假有多一點時間看書了,但很懶惰地一篇心得都沒寫。最近看的幾本書都滿喜歡的,就在月底簡單整理一下好了! (排序是閱讀順序,沒有什麼特殊意義。我也想學別人打星星但根本不知道從何比較起)
Thumbnail
寒假有多一點時間看書了,但很懶惰地一篇心得都沒寫。最近看的幾本書都滿喜歡的,就在月底簡單整理一下好了! (排序是閱讀順序,沒有什麼特殊意義。我也想學別人打星星但根本不知道從何比較起)
Thumbnail
大一史學課,要找一個變遷主題做報告,那時候第一個想到就是書店。 每個人和書一定有各種的連結,小時候也算是個鑰匙兒童,常常被丟在書堆裡 : 金石堂、圖書館、那時諾貝爾也還是主流,中壢大時鐘的3樓小書店,都有我的身影,從亞森羅蘋、紅樓夢、天文觀星到蔡志忠的經典系列,那段時間的蔡智恆也是我的心頭好,雜讀風
Thumbnail
大一史學課,要找一個變遷主題做報告,那時候第一個想到就是書店。 每個人和書一定有各種的連結,小時候也算是個鑰匙兒童,常常被丟在書堆裡 : 金石堂、圖書館、那時諾貝爾也還是主流,中壢大時鐘的3樓小書店,都有我的身影,從亞森羅蘋、紅樓夢、天文觀星到蔡志忠的經典系列,那段時間的蔡智恆也是我的心頭好,雜讀風
Thumbnail
小時候,家裡沒有資源,出國旅行是遙遠的夢想。買書也是。那時的我喜歡一個人,到家附近的圖書館搬書回家。透過書籍文字,帶我走遍世界,甚至穿越時空。 長大後,有了機會穿梭台灣與世界的角落。陌生城市裡的書店,則是我喜歡閱讀當地的一種方式。
Thumbnail
小時候,家裡沒有資源,出國旅行是遙遠的夢想。買書也是。那時的我喜歡一個人,到家附近的圖書館搬書回家。透過書籍文字,帶我走遍世界,甚至穿越時空。 長大後,有了機會穿梭台灣與世界的角落。陌生城市裡的書店,則是我喜歡閱讀當地的一種方式。
Thumbnail
閱讀,也是有餘溫的吧! 那些書中所述的可能是流程、字句都會構築 成畫面。也可能闔上這一本書時,必不會記憶猶新, 如往後有相似情節或者類似心境時,那時讀過的書, 某個篇章、某幾個段落,將不人工化地浮現出來, 我覺得閱讀可以很科學,這很有趣。
Thumbnail
閱讀,也是有餘溫的吧! 那些書中所述的可能是流程、字句都會構築 成畫面。也可能闔上這一本書時,必不會記憶猶新, 如往後有相似情節或者類似心境時,那時讀過的書, 某個篇章、某幾個段落,將不人工化地浮現出來, 我覺得閱讀可以很科學,這很有趣。
Thumbnail
也許未必是現在的人閱讀少了,可能正好相反地更多,只是不侷限在紙本了,因為取得資訊方式更多元。而書店該如何在這樣的間隙生存下來也是所有愛書人,我們不是沒有方向,我們的困難是方向太多該如何從中選擇,這不是紙本時代,但卻是編輯與出版的大時代。
Thumbnail
也許未必是現在的人閱讀少了,可能正好相反地更多,只是不侷限在紙本了,因為取得資訊方式更多元。而書店該如何在這樣的間隙生存下來也是所有愛書人,我們不是沒有方向,我們的困難是方向太多該如何從中選擇,這不是紙本時代,但卻是編輯與出版的大時代。
Thumbnail
那一書之差,讓時間開始了。 絞盡腦汁得不到得,放空時卻得到答案,所以我們更需要離線時光。做這件事的目的,並無帶著明確的目標與期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擁著寧靜與單獨的勇氣,成為自己靈魂的中心,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Thumbnail
那一書之差,讓時間開始了。 絞盡腦汁得不到得,放空時卻得到答案,所以我們更需要離線時光。做這件事的目的,並無帶著明確的目標與期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擁著寧靜與單獨的勇氣,成為自己靈魂的中心,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