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被害者》觀後感 / 「活下去的理由?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更新於 2020/08/1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的台劇終於在Netflix平台上出了一口氣。經歷過好多雷聲大雨點小的開發後,Netflix如今有了一部精彩的台灣原創作品叫作:《誰是被害者》
-
劇情描述,一名亞斯伯格症的鑑識官方毅任,在一起詭異的命案中,發現命案的關鍵證物,竟涉及他失聯的女兒。為了隱瞞警局同事並私下找出真相,他冒險利用鑑識知識,誤導與他搭檔查案的火爆刑警趙承寬,同時與握有重要線索的嗜血記者徐海茵合作調查,方毅任終將發現,能讓真相水落石出的,不是他最擅長的鑑識知識,而是遺失已久深藏未露的情感......
我可以很堅定的說,《誰是被害者》是近期將所有元素融合的最完美、最平衡的台劇,全劇的劇情節奏流暢、演員演技精彩、議題探討深入、場景塑造精緻、角色對白精準,題材還包含了懸疑驚悚、警匪追逐、社會寫實、情感交流等等。
-
其實犯罪驚悚類型的影視作品很多,劇中也都可以見到致敬經典作品的痕跡,這些作品大多只要做好以上幾點就可以了,無需面面俱到,但《誰是被害者》運用電視劇篇幅長的優勢,將劇本的潛能發揮到極致,並時時了解如何扣緊觀眾神經。
《誰是被害者》外表看起來可能是懸疑推理和犯罪驚悚的作品,但私底下卻是一封對於「社會溫柔的控訴」,全劇除了將真實發生的刑事案件,改編搬上銀幕之外,每一集、每一個角色都探討著不同的主題:前浪不敵後浪的過氣女星、積極爭取大公司勞權的小員工、不被社會性別認同接受的玫瑰少年、出獄後嚮往重新人生的更生人、社福安養院超收病患等等小支線故事,去撐起整個故事的骨架,最後講的都是同一個主題:曾經向社會發出求救訊號,卻無人理會的小人物們。
說到這裡,本劇可能真的是近期「最強台劇」,但是仍然免不了缺點。我想會先點出「節奏」的部分,在前半段因為查案過程所以給足了懸疑感,一起一起案件爆發得措手不及,只是到了後半段事情漸漸明朗後,整個劇情就稍顯慢下來了,變成很多部分只剩角色間在解釋劇情,不然就是在說明背後意涵,雖然加深了不少角色深度,但是節奏和調性有點側重不平衡。
從十年前兩年前《通靈少女》、《花甲男孩轉大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去年《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到今年《想見你》、《誰是被害者》我們都可以看到台灣連續劇的創作者,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並且接連繳出不俗的成績單。
路途中可能有些作品經歷顛簸,出來遭受惡評,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台灣電視劇漸入佳境,在平均一人只進場看1.9部電影的台灣,電視劇慢慢也變成大家的重要選擇,而有Netflix這種強而有力的製片商、發行商,也讓台灣影視創作者得已盡情揮灑創意,跳脫以往台劇只能是浪漫愛情的形象,讓更多觀眾知道他們的作品。
在這邊提醒大家,《誰是被害者》在每一集的片尾名單播完後,都還有一小段下集預告和幕後花絮,會與導演、編劇、監製、演員,一起更加深入每一集的細節,同時還有推出原著劇本和幕後訪談的套出,供大家收藏喔!聽說本劇已經續訂了第二季與第三季,也有可能翻拍成電影,從結尾看出來,各個角色和故事線確實還有發展空間,只希望能維持這一季的高標準啊!
長篇大論後,我必須坦承,我以前也是在受到外來強勢文化影響的人,不管是美國、韓國等等,經過了這幾年深入影視圈的薰陶後,才發現台灣真的有很多不被大家知道的好作品,相同的有很多優秀的創作者,真的只差在政府沒有資金補助,以及還有最重要的:民眾不看。
我也沒有完全吹捧本劇,我依然有點出不少缺點,在我心中《誰是被害者》確實達到了一個台劇新高度,將娛樂度與議題探討兩者權衡完美。看完後,台劇未來的潛力令我非常興奮,寫了這麼多,只是希望大家多了解台灣創作者的用心,而不是帶著偏見說:台灣的戲劇就是不值得看。
而回歸到電視劇本身,《誰是被害者》不單單只是演員角色塑造完整,技術層面包括光影的變化、運境的調度、場景與道具的仿真,都成功的讓作品質感更上一層樓,令人訝異的是,全片Netflix並沒有出資製作,完全是靠瀚草影視團隊與各界的互相合作,在台灣,這個影視圈如此限縮的小地方,突破重圍,繳出優異的好成績
全劇透過「平霖市」這個猶如漫畫「高譚市」一般的架空世界,創造一個人際關係冷漠、犯罪行為猖獗的社會。或許全劇不是計畫縝密的高智商犯罪,也不是爾虞我詐的警匪追逐,更不是峰迴路轉的推理辦案,但是卻在探討深刻議題的同時,維持高質量的娛樂性,沒有忽略該傳達的訊息,沒有將議題高高抬起,而後又將它輕輕放下,也沒有用尖銳批評的方式檢討被害者與加害者,反而用最溫柔的語言、最無私的奉獻,讓大家理解其中的寓意。
在文章的結尾,《誰是被害者》更是將生命議題的深度與廣度,拉到我們現實世界。我們跟著主角經歷八集的旅程後,我們學會了凝視彼此的傷痕,我們學會了看見社會上默默承受壓力的小人物,我們更學會了如何在苦痛中看見他人,也看見自己,並從中得到,彼此拉一把走出來的勇氣。
(注意:本故事劇情純屬虛構,其中包含自殺等暴力場面,如果您對這個主題感到不安或身心不適,本劇可能不適合您,建議斟酌觀賞並尋求專業協助。)
劇名:誰是被害者
導演:莊絢維、陳冠仲
演員:張孝全、許瑋甯、王識賢、林心如、鄭人碩 、李沐、丁寧、黃河、陳家逵、夏靖庭、張再興、洪都拉斯、陳為民、馬念先、季芹
發行:漢草影視、Netflix
-
如果你想要更關注我:
臉書主要頁面(不想錯過任何資訊)
IG版面(限時動態獨家的第一手感想)
痞客邦圖文好讀版(文章隨時更新)
相關邀約歡迎私訊或是透過Email
webberkao9292@gmail.com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經典為何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有抵抗時代變遷的恆久性,在當時立下里程碑,打破語言、打破種族,並經得起各個時代不同眼光的檢視,流傳千古。經典不一定要拿下很多獎項、不一定要創下高票房成績。 五月天阿信說:「經不經典這種事每個人本來就不一樣嘛,你有你的回憶,我有我的傳記,只要感動,都是經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疫情爆發的期間、臺灣的Netflix被韓劇佔領的階段,全球正掀起了「虎王」旋風。我不是責怪韓劇,我自己也看Netflix的韓劇,但是臺灣沒有跟到全球這一波「虎王旋風」,真的非常可惜。
在現在全世界都倡導非必要不要出門時,所以小編幾乎每一天都在挖掘Netflix上有趣的戲劇、電影、節目,也從每晚衝電影院,取代成每晚回家盯著手機與電腦螢幕的Netflix狂K猛看。
昨天是黑色星期五,Netflix特別選在這一天將《李屍朝鮮》的第二季釋出,在13號星期五帶大家回到血染大地與權力鬥爭激烈的古老朝鮮。 《李屍朝鮮》兩季都有六集,一集都是50-40分鐘上下,認真拚一個晚上就可以看完一季(就像小編一樣)。如果你是兩季一起看的觀眾,卯足全力的話也是一天就可以看完了。
在疫情爆發的期間、臺灣的Netflix被韓劇佔領的階段,全球正掀起了「虎王」旋風。我不是責怪韓劇,我自己也看Netflix的韓劇,但是臺灣沒有跟到全球這一波「虎王旋風」,真的非常可惜。
在現在全世界都倡導非必要不要出門時,所以小編幾乎每一天都在挖掘Netflix上有趣的戲劇、電影、節目,也從每晚衝電影院,取代成每晚回家盯著手機與電腦螢幕的Netflix狂K猛看。
昨天是黑色星期五,Netflix特別選在這一天將《李屍朝鮮》的第二季釋出,在13號星期五帶大家回到血染大地與權力鬥爭激烈的古老朝鮮。 《李屍朝鮮》兩季都有六集,一集都是50-40分鐘上下,認真拚一個晚上就可以看完一季(就像小編一樣)。如果你是兩季一起看的觀眾,卯足全力的話也是一天就可以看完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最近保母虐死一歲男童剴剴的事件,引發社會廣大迴響,雖然這個事件牽涉到的議題太廣,失聯的父母、險惡的保母、以及失能的社會安全系統,都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但同為保母虐童的受害者家屬,我心裡實在五味雜陳,因為某些細節的雷同,不禁勾起我這一年來的許多感受。 1.保母知人知面不知心
Thumbnail
  2017年,台灣10大死因之首癌症,計4萬8,037人,自殺則排在第11位,計3,871人,而最懸疑、最恐怖、最佔媒體版面的他殺不過175人,僅佔該年死亡人數(17萬1,857人)的0.1%。世界衛生組織(2000)表示,每1起自殺死亡事件代表有10至20起自殺企圖發生,據統計(2008
Thumbnail
近年來,臺劇不論是在演技或是取材設定上都越來越備受肯定,其中更是不乏吸引人的內容,經過前幾期的分享,你是不是跟小編一樣有了更多「媒體識讀」的知識了呢? 今天就一起跟著小編一起進入小編的「媒體識讀」世界吧! 📺誰是被害者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Thumbnail
起初包持著感同身受的心態看,每位死者卻各個不同的社會議題。
Thumbnail
精彩的戲劇題材與人設,探討許多現今社會議題,像是性別認同、高齡化照護、勞資剝削與過勞,以及媒體嗜血心態等,將整部影集的廣度與深度提升到台劇的新境界。
Thumbnail
刑偵破案劇。一個全世界都供不應求,永遠有觀眾在翹首期盼的劇種。尤其在美劇CSI出現之後,鑒識科學加刑偵破案的組合猶如炸雞要配啤酒一樣瞬間流行了起來;法醫和鑒識專業幾乎成了影劇中最不怕失業的兩種人才。同樣承襲這個經典組合,四月底上線的台劇《誰是被害者》雖有優異的外貌,骨子裡卻是一場拼接成的龐氏騙局。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以下簡稱《誰》)改編自天地無垠的推理小說《第四名被害者》,全劇以鑑識官方毅任視角為出發,在偵辦連續命案的過程中,意外發現自己多年未見的女兒也捲入了其中。不同於其他的懸疑推理劇,《誰》並非是要釐清「加害者」是誰,而是尋找「被害者」及「下一位潛在的被害者」的過程。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的成果無庸置疑,它確立了「台式驚悚懸疑」作為一種可行的戲劇類型,不只達到前所未有的作品高度,也成功透過NETFLIX打開國際能見度。只是,如果拋開它的象徵性成就,這部戲在執行上明顯還是力有未逮,尤其一些細節並未得到妥善處理,甚至連帶影響了我的觀影體驗,總覺得有點可惜。
Thumbnail
心得,微雷,尚未追完的觀眾慎入。 最後一集讓我非常有感觸。 當方毅任對女兒說:「你有沒有拉他一把?」,「我現在想拉你一把」。 當徐海茵對李雅昀說:「活下去」、「想盡辦法活下去」。 這集對我來說就像在挖掘自殺的人在最後一刻,有沒有可能再看見一個陌生的曙光,再延緩一點時間,給予他們更多看見或是被理解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最近保母虐死一歲男童剴剴的事件,引發社會廣大迴響,雖然這個事件牽涉到的議題太廣,失聯的父母、險惡的保母、以及失能的社會安全系統,都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但同為保母虐童的受害者家屬,我心裡實在五味雜陳,因為某些細節的雷同,不禁勾起我這一年來的許多感受。 1.保母知人知面不知心
Thumbnail
  2017年,台灣10大死因之首癌症,計4萬8,037人,自殺則排在第11位,計3,871人,而最懸疑、最恐怖、最佔媒體版面的他殺不過175人,僅佔該年死亡人數(17萬1,857人)的0.1%。世界衛生組織(2000)表示,每1起自殺死亡事件代表有10至20起自殺企圖發生,據統計(2008
Thumbnail
近年來,臺劇不論是在演技或是取材設定上都越來越備受肯定,其中更是不乏吸引人的內容,經過前幾期的分享,你是不是跟小編一樣有了更多「媒體識讀」的知識了呢? 今天就一起跟著小編一起進入小編的「媒體識讀」世界吧! 📺誰是被害者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Thumbnail
起初包持著感同身受的心態看,每位死者卻各個不同的社會議題。
Thumbnail
精彩的戲劇題材與人設,探討許多現今社會議題,像是性別認同、高齡化照護、勞資剝削與過勞,以及媒體嗜血心態等,將整部影集的廣度與深度提升到台劇的新境界。
Thumbnail
刑偵破案劇。一個全世界都供不應求,永遠有觀眾在翹首期盼的劇種。尤其在美劇CSI出現之後,鑒識科學加刑偵破案的組合猶如炸雞要配啤酒一樣瞬間流行了起來;法醫和鑒識專業幾乎成了影劇中最不怕失業的兩種人才。同樣承襲這個經典組合,四月底上線的台劇《誰是被害者》雖有優異的外貌,骨子裡卻是一場拼接成的龐氏騙局。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以下簡稱《誰》)改編自天地無垠的推理小說《第四名被害者》,全劇以鑑識官方毅任視角為出發,在偵辦連續命案的過程中,意外發現自己多年未見的女兒也捲入了其中。不同於其他的懸疑推理劇,《誰》並非是要釐清「加害者」是誰,而是尋找「被害者」及「下一位潛在的被害者」的過程。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的成果無庸置疑,它確立了「台式驚悚懸疑」作為一種可行的戲劇類型,不只達到前所未有的作品高度,也成功透過NETFLIX打開國際能見度。只是,如果拋開它的象徵性成就,這部戲在執行上明顯還是力有未逮,尤其一些細節並未得到妥善處理,甚至連帶影響了我的觀影體驗,總覺得有點可惜。
Thumbnail
心得,微雷,尚未追完的觀眾慎入。 最後一集讓我非常有感觸。 當方毅任對女兒說:「你有沒有拉他一把?」,「我現在想拉你一把」。 當徐海茵對李雅昀說:「活下去」、「想盡辦法活下去」。 這集對我來說就像在挖掘自殺的人在最後一刻,有沒有可能再看見一個陌生的曙光,再延緩一點時間,給予他們更多看見或是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