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試在方格子出版專題如何?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獨一無二是一定要的
月光在方格子上出版了專題,名稱就叫做:從心所欲的富足生活。對於這個出版專題的想法說明如下:
投資是一輩子的事,就算是衣食無缺的人,也要瞭解投資。知道是一回事,要不要去投資又是另一件事。跟從專家的文章當然是一個好做法,但專家之言未必易懂好瞭解。因為專家有自我要求,必須要把文章寫得有深度,這樣才能表現出專業術養。
而看不懂也沒關係,還有別的文章可以參考,這樣交互比對下,總是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文章。也因此,討論投資理財這件事,變得是可以多多益善。多去接觸和思考,而漸漸形成屬於自己的一套思維。
股價的漲跌,很大的因素是來自於人性。因為貪婪或恐懼,而導致追高和殺低。在學習所謂的投資技巧之餘,修煉自我的心性也同等的重要。賺得過快了,反而不知道背後原因也守不住財富。這樣要如何讓自己過上富足生活?
既然以富足生活為目標,更應該慢慢來比較快。持續的沉浸在投資的思維中,可以讓自己擁有更堅定的心性。透過閱讀投資資料的心得,轉化為值得參考的文章。因此,就算只是一步一步的前進,終能在相互激盪下而有所得,這就是月光出版這個專題的想法。
先寫好專題的介紹之後,就可以開啟付費模式。方格子規定當應匯款項達到1500元才能匯款,這可以理解,這樣才不會因為頻繁匯款,支出許多匯費,直接降低了可獲取的金額。
而以一個讀者訂閱,每月30元來計算,要持續訂50個月才能達到門檻。已經是四年以後了,所以說,還是有點難度的,必須讓訂閱數增加才有可能到達匯款門檻。但從另一個方向去想,這也是激勵自己的好時機,如果連一個讀者都培養不出來,那訂閱制就是不可行的,那應該就回到原來的免費制。
這樣說來,方格子設的門檻就是一個標準,達不到的就需要再努力增加訂閱者或是換個方式走。市場本來就會會進行篩選,沒有讀者支持的作者,當然要更強化自己,磨煉出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
而訂閱制本身也有一些操作方式,例如可以購買一次看到飽,只要付一次錢就可以一直看下去,沒有時間的限制。也可以一次支付半年的錢,看完就結束訂閱,不一定要每月每月的持續訂閱。
而出版專題的作者也可以自由的決定哪些文章需要付費,那些文章則是免費觀看。也可以將已納入付費範圍的文章再限時開放出來,吸引讀者來觀看,或許會因此考慮訂閱下去。
因此,也可以說,開放訂閱後可以玩的功能更多了。畢竟,方格子平臺也可以靠著抽取費用而更加強大,這是往雙贏的方向邁進。方格子提供行銷平臺,作者上架他們的文章,讓讀者進行訂閱。
而訂閱也是一種鞭策自己的方式,因為有人在看,所以寫文章時要更仔細一些吧!這時就會這樣想著,一邊修改著自己已經寫好的文章。
月光覺得,出版專題只是一個開始,代表著對付費市場的探索,就算之後因此推出書籍也不是就達到終點了。寫作的路不會就這樣停下來,而是要像海浪一樣,一波接著一波,一直不斷的前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心想事成需要持續不斷的實踐與練習,無論多麼普通平凡抑或是多麼無邊無際的願望,都可以化為文字,持續的增強吸引力法則的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全職寫作 3】承熙在方格子的 5 種賺錢方法大公開|這些方法未來如何賺更多錢?你知道嗎?想在網路賺錢並不困難,這篇將公開承熙過去兩年來在方格子的 5 種賺錢方法,包含賺錢方法簡介、具體收入、付出成本以及最重要的未來規劃,也就是如何賺更多錢。如果你對文字創作怎麼賺錢沒有頭緒,這篇剛好適合你......
Thumbnail
avatar
承熙
2021-09-18
Podcast 拉子幸福生活 EP76 我們見面了!情緒勒索的情人,如何在分手後走出來?喬安納與說書人見面了!睽違已久的兩人錄音。 遇到了情緒勒索的情人,不管怎麼做,對方仍不滿意且充滿指責,令人感到很挫敗與罪惡感。 即使分手後,仍走出不健康的關係,怎麼辦呢?
Thumbnail
avatar
喬安納
2021-08-29
【限時優惠】現在加入方格子會員,免費獲得最多 3 篇「專業醫師付費文章」閱讀權限 6/24 前加入會員,每週送你 1 篇「專業醫師付費全文電子報」,最多 3 篇、越早加入拿越多篇!由 3 位醫師、諮商師免費釋出專題中的付費限定內容,邀請你與方格子一同關心健康的議題與資訊。
Thumbnail
avatar
方格子 vocus
2021-06-07
痛恨寫作的人,竟然在方格子做專題出版!| Joyce的職場視界#1021為何開始寫作人生?嗯,就是這句話「想要拿回職場話語權,讓文字走入你我彼此的心」,催生了Joyce的網路寫作之路。 約略從4-5年前開始,知識網路風向積極轉變,Youtube訂閱大增,自媒體蓬勃,斜槓議題,學習平台持續發燒,連方格子近期也公布2020年新增2萬用戶,加入寫作行列(對比2019年僅9千人
Thumbnail
avatar
Joyce的職場視界
2021-03-30
釀專題|2018 女影台灣競賽|我們如何在照鏡子的時候不要僅看見自己?(2018女影台灣競賽《再會馬德里》、《離巢》)當我們用「孩子」的觀點在看待我們的父母時,往往都只能看到他們作為我們的「父母」時,呈上的臉面;反之亦然。而當父母僅能看待我們,作為一個孩子時,就極難理解我們,作為他人之妻、之父、之師、之友……甚至就只是我們「自己」。而反之,也亦然。
Thumbnail
avatar
葉家瑜
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