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銷、文案或日常溝通中,沒人喜歡被硬推銷。如何讓話語令人心動,讓文字勾起好奇?關鍵在於站在對方立場與創造心理選擇權。以下兩招,適用於文案、業務或日常說服,助你輕鬆化解對方抗拒,點燃興趣。
1. 「你願意試試看嗎?」——引發好奇,輕鬆邀請
人天生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新聞、八卦甚至這篇文章,都因「新」而吸引你。「新」代表未知的知識、觀點突破,但直接推「改變」常讓人抗拒,因為改變等於不確定。如何化解?用「新」包裝改變,引導對方想像應用場景。
怎麼做?
- 創造場景:描述產品或想法如何融入對方生活。例如:「想像你用這台咖啡機,每天早上輕鬆泡杯香濃咖啡,省下排隊時間。」
- 輕鬆邀請:以開放口吻結尾,如「你願意試試看嗎?」這句話不強迫,卻給人自主選擇的舒適感,讓對方感覺被尊重,願意一探究竟。
為什麼有效?
「新」是改變的升級版,降低心理門檻。邀請式問句讓對方從抗拒轉為好奇,模擬體驗後更願意行動。2. 「假如…你覺得如何呢?」——連結情感,引導行動
人購買的不是產品,而是背後的情感需求。買東西時,我們追求的是滿足天生的八大慾望:
- 生存與享受生活
- 美食與飲料
- 免於恐懼與危險
- 尋求親密關係
- 舒適生活條件
- 優越感與競爭
- 照顧所愛之人
- 獲得社會認同
怎麼做?
- 連結情感:找出產品如何滿足這些慾望。例如,賣鑽孔機時強調:「掛上全家福照片,讓家更溫馨(照顧家人);或固定傢俱,住得更安心(安全感)。」
- 假設性提問:用「假如」引導對方思考未來場景。例如:「假如你現在準備好,當機會來時能搶先一步,你覺得如何呢?」或「假如競爭對手已準備好,你還要等多久?」
- 強調損失規避:人對損失的恐懼遠超對獲利的期待。提醒對方不行動的風險,如「若疫情持續,錯過準備的時機,你覺得划算嗎?」
為什麼有效?
假設性問題讓對方想像未來,連結情感需求,同時喚起對損失的恐懼,促使立即行動。「你覺得如何呢?」給予選擇權,降低壓迫感。
【重點整理】
- 說服的精髓不在強推,而在引導。
- 站在對方立場,用「你願意試試看嗎?」激發好奇;用「假如…你覺得如何呢?」連結情感與行動。
- 兩招結合場景想像與心理選擇權,讓你的話語花見花開,文字勾人想看,輕鬆贏得信任與行動。
【延伸閱讀】
點時誠今電商行銷文案工作室
高雄文案服務 | 官網文案 | 品牌文案
📧 desirchang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