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2.文案只要按讚、留言、分享數高,就夠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點擊收聽Podcast https://wordelephant.firstory.io/episodes/ckgyj2cyzrhgx09037btd4090



今天要跟大家聊一下之前網路上看到的案例,是一個知識型粉專,最近嘗試不同的文案風格,印象深刻的是,他寫了一句標題:「老闆們!不要聽到網紅就高潮。」

文章內容主要寫哪網紅行銷其實不見得有效,看是這一篇比較特別,按讚、留言、分享的不少,但是退讚的也不少,所以就貼到群組問問大家,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這個標題態度夠鮮明,內容也夠質量,我覺得基本上可以呈現一定的水準與效果,更也有可能會因此圈粉。

這樣好表現的文案,到底還有什麼問題,為什麼會被退讚?

我想,首先在思考文案是否有效前,除了按讚、分享、留言之外請思考以下4點:

1. 會帶來什麼效果?
2. 會吸引來哪一些人?
3. 會趕走舊客戶嗎?
4. 效果跟吸引的粉絲是你想要的嗎?

綜合以上4個思考點,我提出2個建議:

第一 嗆人不要指名道姓,尤其嗆的是既有TA(老客戶)

如果拿掉老闆們,只寫「不要聽到網紅就高潮」感覺是不是比較好?

我上課的時候,常常告訴學員,可以把TA的稱謂放到文案裡加強力道,那相反的,如果你要減輕力道時,就拿掉TA的稱呼。

因為如果你的舊客戶正是老闆族群,那你要人家不要高潮......不是剛好嗆到他了嗎?另外,有些人也許沒那麼「介意」,但是心裡會不太舒服的感覺,所以建議,在想照顧舊粉絲前提下,如果要嗆老闆,不要指名道姓的高喊「老闆們」。

第二 粉專風格須長期累積,不要經常更換

如果你真的想不帶修飾的嗆(指得是連TA都不拿掉),請三思。

正所謂重點太多,會變成沒有重點,風格多變搞到最後,也很容易變得沒有風格,大部分看到市面上風格多變的知名品牌,大部分仍有把持住某個價值,而不是沒有原則的變化。所以要長期累積,指得是同樣風格的文案要持續出現

事實上指名道姓是兩面刃,因為效果一定有的,所以容易被一時流量紅利沖昏頭,需要深思的是,你確定長期要走這樣的風格,以及嗆人風格吸引來的粉絲,確定是你要的嗎?

要嗆就一路嗆到底

回到起點,仍舊要看品牌本身想要走的方向,如果覺得走到瓶頸,像改變文案風格吸引新粉絲也無不可,但是要做就要做全套,要嗆就一路嗆到底,這樣才會有態度,才會有個性,否則雖然有效果,若不持續下去,新粉絲對你忠誠度還不夠,舊粉絲又離你而去,那不是很划不來嗎?

那不就什麼都不能嘗試嗎?這樣不是很無聊?

當然,這不是說什麼都不可以去測試,文案本來就是測試出來的,所以我很鼓勵學生去測試文案,你可以寫很多類型的文案風格,去測試消費者的反應,只是總不能一直測試下去,對吧?

一旦你確認自己想要走的風格,請堅持至少三個月以上,才能夠真正看到效果。

如果你真的很想嘗試新風格,卻又希望減輕災情,那你可以拿掉對TA的稱呼外,也可以加入一些情境用語

所以最後幫大家整理一下,

按讚、留言、分享高的文章,就一定是好文章嗎?

結論要看兩件事情。

1. 吸引來的粉絲是你需要的嗎?

如果不是,那為了配合他們的需要,你會越做越痛苦,越做越沒動力。

2. 文章風格是你可以長期駕馭的嗎?

如果是外包就沒這個問題。如果你是自己寫的,你寫這一篇文案,寫超級久,超級痛苦才終於寫出來,那未來要一直這樣做,你受得了嗎?

以上,提供給大家做文案風格的定位評估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呂明熹Jessie的沙龍
124會員
72內容數
大部分是講文案,有時候是講人生,但保證都是人篸。
2025/03/13
最近,很多人在討論Andy老師的事件,也有不少網紅或KOL出來發聲,但每當有人聊這件事,總有人會說:「啊,又來蹭流量了。」 但其實,這件事情來說,蹭,比不蹭,對Andy更有利。 因為——越多人蹭,代表他的影響力越大。 而且現在他的形象是正面的,這些討論不只是熱度,更能幫助他東山再起。 ​
2025/03/13
最近,很多人在討論Andy老師的事件,也有不少網紅或KOL出來發聲,但每當有人聊這件事,總有人會說:「啊,又來蹭流量了。」 但其實,這件事情來說,蹭,比不蹭,對Andy更有利。 因為——越多人蹭,代表他的影響力越大。 而且現在他的形象是正面的,這些討論不只是熱度,更能幫助他東山再起。 ​
2024/08/13
在台灣拳后林郁婷獲得金牌之後,開始看見推崇「用善良面對世界的霸凌」這樣的想法,這讓人覺得有點膽顫心驚;因為善良只是起點,幫助她挺過去的,不只是善良,而是實力與方法。
Thumbnail
2024/08/13
在台灣拳后林郁婷獲得金牌之後,開始看見推崇「用善良面對世界的霸凌」這樣的想法,這讓人覺得有點膽顫心驚;因為善良只是起點,幫助她挺過去的,不只是善良,而是實力與方法。
Thumbnail
2024/08/11
面對小時候的家暴,長大後面對抹黑,有的人會崩潰懷疑自己,郁婷卻完美示範什麼是化阻力為助力,拿到了奧運金牌,為世界高舉善良,告訴世界善良也可以走出自己的人生。   這場比賽社群上的抹黑可謂是腥風血
Thumbnail
2024/08/11
面對小時候的家暴,長大後面對抹黑,有的人會崩潰懷疑自己,郁婷卻完美示範什麼是化阻力為助力,拿到了奧運金牌,為世界高舉善良,告訴世界善良也可以走出自己的人生。   這場比賽社群上的抹黑可謂是腥風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什麼的圖文回應高?三個提問技:選擇題、 一句話快速回答、點名。 圖片中用編號。 選擇題的答案若有轉折,會降低使用者回答意願。 答案盡量選二分法,簡單明瞭。 一句話快問快答,目的不在於百花齊放的答案,而在於一呼百應的效果。
Thumbnail
什麼的圖文回應高?三個提問技:選擇題、 一句話快速回答、點名。 圖片中用編號。 選擇題的答案若有轉折,會降低使用者回答意願。 答案盡量選二分法,簡單明瞭。 一句話快問快答,目的不在於百花齊放的答案,而在於一呼百應的效果。
Thumbnail
Facebook 是所有品牌操作數位行銷的兵家必爭之地,「經營社群」一詞在台灣幾乎等同營運Facebook 粉絲專頁。然而隨著臉書演算法不斷調整,粉絲專業經營者也遇到前所有的挑戰,本篇提出應對來自臉書挑戰的行銷對策。
Thumbnail
Facebook 是所有品牌操作數位行銷的兵家必爭之地,「經營社群」一詞在台灣幾乎等同營運Facebook 粉絲專頁。然而隨著臉書演算法不斷調整,粉絲專業經營者也遇到前所有的挑戰,本篇提出應對來自臉書挑戰的行銷對策。
Thumbnail
要寫出「好文案」並不困難,如果知道本文中分析的幾個基本原則,至少不會讓你失敗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至於妙筆生花的文字、或是邏輯嚴謹的結構,都還只是加分的條件。
Thumbnail
要寫出「好文案」並不困難,如果知道本文中分析的幾個基本原則,至少不會讓你失敗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至於妙筆生花的文字、或是邏輯嚴謹的結構,都還只是加分的條件。
Thumbnail
文案同時被圈粉+退讚! 這是什麼情況? 最近剛好參與一個文案討論, 苦主寫了一篇文案就發生了類似的問題, 剛好拿出來討論大家平常比較少提到的, 關於文案風格這件事 畢竟, 寫文案追求按讚、留言、分享數高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為了追求效果, 結果本末倒置搞得歪樓, 那可就不好了!
Thumbnail
文案同時被圈粉+退讚! 這是什麼情況? 最近剛好參與一個文案討論, 苦主寫了一篇文案就發生了類似的問題, 剛好拿出來討論大家平常比較少提到的, 關於文案風格這件事 畢竟, 寫文案追求按讚、留言、分享數高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為了追求效果, 結果本末倒置搞得歪樓, 那可就不好了!
Thumbnail
現在社群媒體處在網紅時代,眾多生活上的訊息都由網紅、KOL而來,比的就是看誰先發文的速度快,越早曝光、流量越大,引起的效應與討論度也越高,高度的互動也成為廠商業配的主要選項。  在這些文章的導引下,美食、景點、精品、潮流等話題往往都被盡可能的放大,而我們總是會按照這些內容去一一踩點、體驗這些推薦,追
Thumbnail
現在社群媒體處在網紅時代,眾多生活上的訊息都由網紅、KOL而來,比的就是看誰先發文的速度快,越早曝光、流量越大,引起的效應與討論度也越高,高度的互動也成為廠商業配的主要選項。  在這些文章的導引下,美食、景點、精品、潮流等話題往往都被盡可能的放大,而我們總是會按照這些內容去一一踩點、體驗這些推薦,追
Thumbnail
本篇討論有對受眾做過功課才開始寫文案,但卻無法引起顧客反應的狀況,提出三個常見且需要檢查的地方!
Thumbnail
本篇討論有對受眾做過功課才開始寫文案,但卻無法引起顧客反應的狀況,提出三個常見且需要檢查的地方!
Thumbnail
歸屬感,是消費者一個最重要的感受來源,到社群來的很大一部分已經是品牌使用者,多少會有產品上的問題需要協助,小編的回應互動成為消費者最重要的歸屬感。避免產生品牌孤兒的狀況,「銷售前天花亂墜,購買後遲遲不見」,很容易被貼上拒絕往來戶,我們永遠期待消費者下一次的到來,當你為他解決一個問題,就更提升再度回購
Thumbnail
歸屬感,是消費者一個最重要的感受來源,到社群來的很大一部分已經是品牌使用者,多少會有產品上的問題需要協助,小編的回應互動成為消費者最重要的歸屬感。避免產生品牌孤兒的狀況,「銷售前天花亂墜,購買後遲遲不見」,很容易被貼上拒絕往來戶,我們永遠期待消費者下一次的到來,當你為他解決一個問題,就更提升再度回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