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討論Andy老師的事件,也有不少網紅或KOL出來發聲,但每當有人聊這件事,總有人會說:「啊,又來蹭流量了。」
但其實,這件事情來說,蹭,比不蹭,對Andy更有利。因為——越多人蹭,代表他的影響力越大。而且現在他的形象是正面的,這些討論不只是熱度,更能幫助他東山再起。
為什麼「蹭」能提升 Andy 老師的商業價值?
❶增加曝光度:
事件熱度持續,越多人談論,越能擴大他的影響範圍。
❷吸引商業機會:
流量本身就是貨幣,尤其他現在是正面形象,這些熱度讓品牌、贊助商有可能找上他,甚至能開拓新的變現模式。
❸更鞏固社群:
當大量人討論這件事時,自然而然會增加一群支持者,這些人未來可能成為他事業上的鐵粉。
❹打破「沒人在乎」的話術:
如果沒人討論,對方甚至可以說:「這件事沒人在意。」但現在熱度爆棚,證明他有強大的影響力,這對他的法律戰、商業價值都有幫助。
這種「蹭」其實是一種斗內
許多人認為蹭熱度是不道德的,但如果這個「蹭」能夠讓事件當事人受益,那麼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流量斗內」:
越多人討論,越多人知道這件事
越多人知道,就越能形成輿論壓力,讓當事人獲得更多支持,甚至可能影響後續的談判。
所以,與其說「蹭」,不如說這是一種 「集體推高商業價值的行為」,某種程度上,這也是 Andy 老師能夠重新站起來的一種方式。
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商業世界中,很多品牌其實也在「蹭熱度」,像是當某個話題爆紅,品牌會快速推出相關產品來搭順風車,這和現在YouTuber或網紅討論 Andy老師的事件,本質上是一樣的操作邏輯。只是,一般人習慣批評個人「蹭」,但對品牌的「蹭」卻見怪不怪。
總之,這種「蹭」其實是一種雙贏策略。從商業角度來看,討論這件事情的人越多,Andy 老師的影響力就越大,這代表他的市場價值也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