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金門】第五篇:城鄉差距(上)

【我在金門】第五篇:城鄉差距(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對於台北人來說,出了南港就屬於鄉村了吧?曾經聽過有人用非常不以為然的語調評論基隆「不就是在台北上面的漁村嗎?」,雖然這樣的言論很偏頗不值得拿來討論,但基隆也的確不如台北那樣城市化的完整,走在基隆的大街上依舊能輕易地看見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歲月,更不用提那海港的「氣味」,很難令人忽視那麼濃烈的嗅覺,也因此不被認為是大城市這件事,基隆人早已習慣。


就連台北,恐怕都有城鄉差距

就連台北,恐怕都有城鄉差距



但無論如何隨處可見的卻各有風味的咖啡館是基隆頗具特色的亮點,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場所如:銀行、商場、電影院、醫院等等也都一應俱全,最棒的是基隆有全台灣最多美食的城市這個封號,不論你何時感到肚子餓,到基隆的街上走一趟就能讓你的肚皮「滿載而歸」。


相較於台北,像個小城鎮的基隆

相較於台北,像個小城鎮的基隆



然而這樣對一個基隆人來講再日常不過的生活習慣卻讓我到金門之後吃盡苦頭!在金門,店家大約都於八點半之後就開始清潔環境準備休息,超過九點騎機車到金城市區晃一晃,有超過九成的店面都已經拉下鐵門不再營業,整個街上空蕩蕩的只剩少數賣消夜的店還開著,不外乎就是些鹹酥雞攤或是滷味店,想要在超過九點半後的金門吃到一碗湯麵,是根本不可能辦到的事。


Google 街景照片,最喜歡的鹹酥雞店也變成夾娃娃機店了

Google 街景照片,最喜歡的鹹酥雞店也變成夾娃娃機店了



不過對於一個北部人來說,最不能適應的恐怕就是金門的口味了吧!第一次吃到金門糜(廣東粥)的時候我是相當震撼的!在還沒了解其歷史之前,我對眼前這碗幾乎吃不到米粒的湯粥十分不解!裡面的配料雖然很實在,但粥的精華就是米粒啊!所以我在第一次品嘗金門糜之後隔了好久才再次嘗試,不過之後就漸漸愛上了,特別是冬天氣溫降到體感溫度幾乎為零的時候,一碗熱騰騰的金門廣東粥,會讓人從胃整個溫暖到全身喔!


下面放上圖片來源的連結

下面放上圖片來源的連結




有的時候會有一種:「好想要擺脫這一成不變的生活啊!」的感覺,這時如果人在基隆的話,我會選擇上網找找最近有什麼展覽或是想看的劇(可能是舞台劇也可能是電影),然後起身任意打扮一下便跳上火車,前往台北找尋新的刺激,不用半小時就可以切換到截然不同的環境和生活步調中,讓感官和腦袋裡久未變動的想法受到改變。


台北的女書店,算是讓我對性向啟蒙的地方。

台北的女書店,算是讓我對性向啟蒙的地方。


看完展覽或劇後,接著打開google map搜尋最靠近自己的書店,悠閒地晃到目的地便開始把各大排行榜的書先瀏覽過一遍,選擇自己想看的幾本書快速翻一下確定是會喜歡的內容,拿到櫃台結帳後在回基隆的火車上翻看,這就是我平常假日會做的事,也是我最喜歡的充電方式,不須有過多的社交,又能有一定程度和社會有所連結,但這個休閒活動在我住金門的四年間完全沒辦法做到,幾乎沒有特展、沒有劇場,電影院播放的電影類型也都是商業片,更別提書店,直到我畢業那一年才總算有間二手書店開在金城市區裡,不過它也於我撰此文前幾個月歇業了,有時我都好奇,金門人到底是如何解決生活中一成不變的苦悶和牢騷的?



但沒有大量汽車堵塞在街道上喧囂,沒有過多的廣告招牌和街頭那刺耳的無限循環的廣告聲,騎著車緩緩在金門的街道上,就能感受到路上的人們緩慢的生活步調和悠閒的日子過得如何愜意,老人們坐在北鎮廟前鐘錶店旁的樹下下棋喝茶,小孩子們騎著腳踏車穿梭在窄窄的街道,來來回回的嬉戲玩鬧,就連金門的鳥都特別慵懶,特別不愛飛,常常就站在路中間一動也不動,騎車經過都要煞車降低速度,避免牠們閃避不及真的被輾斃!或許就是因為如此慢活的日子讓他們很少會有住在城市裡的人那種集壓力於一身、需要尋找新刺激的感受,而且物資匱乏的日子過的習慣,也漸漸不需要過多的娛樂需求,自然而然對於物質上的要求也沒那麼多了吧?


對於在金門生活時我所受到的城鄉差距在物質上就是這樣,但在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卻有著更深的感觸,那些我和在金門那幾年遇見的人們所發生的故事,對我而言都是一種全然不同以往的體驗,也因為這些機緣讓我逐漸了解到自己是一個多麼孤僻的人類,我更能清楚的分辨自己適合和哪樣子性格的人相處,在往後的日子裡讓我避免掉許多不必要的社交,也很順利的就排除掉原本那些和自己不怎麼合拍的朋友,我決定將這類城鄉差距放在下集,好好地將不同地區的人們個性迥異之處描寫清楚。

avatar-img
金的日常隨筆
50會員
127內容數
我會在這裡放一些閱讀隨筆和日常散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金的日常隨筆 的其他內容
做完減重手術之後,我躺在病床上一邊忍著各種身體疼痛,一邊幻想著自己會像氣球消風那樣很快就會瘦到理想的體重,一開始也的確因為幾乎無法進食,體重掉的飛快,但直到滿兩週後我開始意識到,這不是我減重旅程的結束,而是開始。 到開始可以吃流質食物後,我替自己準備了米湯、蒸蛋、蛋白飲等等的餐點,但這
作為一個比起小說更愛讀散文的讀者,我評價散文的標準就是日不日常,對我來說比起文字拗口、矯情造作的主題式散文,我更喜歡讀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小事或是一些很細膩的情感,相信受過國高中國文教育的人都聽得懂我的意思,那些在課本裡無聊至極的散文根本打壞了「散文」的名聲,以至於有些學生一聽到散文兩個字就兩眼無
前一陣子聽Podcast時,偶然聽到主持人提到一種主義——斯多噶主義,起因是她正在分享自己得乳癌的整個就醫過程和心情,節目中的另一位主持人邊聽她的經歷忍不住問她為什麼明明得了癌症還可以那麼樂觀面對? (59:55開始提到斯多噶學派) 她解釋道因為她奉行斯多噶主義,認為已經發生的事情她控制不了
做完減重手術之後,我躺在病床上一邊忍著各種身體疼痛,一邊幻想著自己會像氣球消風那樣很快就會瘦到理想的體重,一開始也的確因為幾乎無法進食,體重掉的飛快,但直到滿兩週後我開始意識到,這不是我減重旅程的結束,而是開始。 到開始可以吃流質食物後,我替自己準備了米湯、蒸蛋、蛋白飲等等的餐點,但這
作為一個比起小說更愛讀散文的讀者,我評價散文的標準就是日不日常,對我來說比起文字拗口、矯情造作的主題式散文,我更喜歡讀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小事或是一些很細膩的情感,相信受過國高中國文教育的人都聽得懂我的意思,那些在課本裡無聊至極的散文根本打壞了「散文」的名聲,以至於有些學生一聽到散文兩個字就兩眼無
前一陣子聽Podcast時,偶然聽到主持人提到一種主義——斯多噶主義,起因是她正在分享自己得乳癌的整個就醫過程和心情,節目中的另一位主持人邊聽她的經歷忍不住問她為什麼明明得了癌症還可以那麼樂觀面對? (59:55開始提到斯多噶學派) 她解釋道因為她奉行斯多噶主義,認為已經發生的事情她控制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