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時間」,憑什麼選擇「運動治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在思考要如何降低「運動治療」對於患者的成本。
前情提要一下,物理治療大概可以分成三大核心(3M)「儀器治療、徒手治療、運動治療」,而「運動治療」常被我們視為最重要的一部分,包含動作控制、肌力訓練、呼吸訓練…等。常見的症狀「痠、痛、麻」也多半來自於關鍵肌肉的無力或是失能,若要真正根治,肌肉的再訓練往往是療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塊。
「運動治療」主要的成本,無非就是人人都需要的時間。而在繁忙的生活中,若只是要應急,的確挨個一兩針要快的些。
之前有次在學校健身房遇到一位體育老師,當時他正與其他學生談論到膝蓋打完「增生療法」後的復原狀況,大概會需要休息1–2周才能重訓。當時跟老師分享了物理治療的觀點,我們會在診斷後優先以徒手治療與運動治療進行治療,通常只要原因出自骨骼肌肉系統,都有辦法在配合數周的運動後達到根治而不再復發。除非這樣的保守治療效果不彰,才會選擇如「增生療法」或手術…等侵入性的治療。
「因為每天需要教課,如果多加入復健運動的菜單實在有點難以負荷…」老師如此說道。
就我了解的範圍而言(有錯歡迎指正),增生療法有許多種,如PRP(血小板)、葡萄糖…等,每種效果不僅依適應症有差,還會因個人因素有關。講白一點,適合於膝關節退化的療法不一定就適合肌腱、韌帶的病變;而同樣的診斷,對A患者有用療法也不一定就對B患者有用。因為增生療法並不在物理治療的學習範疇中,我們通常是抱著保留的態度去看待這樣的療法,如果患者能因此得到根治那我們當然是樂見其成;但如果患者是因為「不想花時間運動」而選擇增生療法,那就是我們需要好好反思的點了。
我們時常必須自我檢視。可能治療師沒有讓患者了解到花在運動治療上的價值。
如果患者是真心想康復,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去進行物理治療相對於其他療法優劣勢的分析。只要治療師診斷正確,對症做的徒手治療及運動處方基本上會是肯定有效的,並且可以達到維持的效果(患者願意配合改善的情況下),不確定性相對少很多。或許整個療程需要每天抽出10分鐘到半小時的時間執行,累計下來也可以拿這些時間來做不少其他事情,但只要患者想根治的意志足夠強烈,治療師也有相對應的能力「對症下藥」,我想這個時間的投資是相當值得的。而對於不同專業中的治療需要多麼了解,如增生療法、中醫、甚至民俗療法…等,就要視治療師的努力而定了。
總之,在台灣對於民眾來說,物理治療相較於傳統的復健醫學比較少管道能得到資訊,但在實證上也是很有份量的。對於治療師而言如何提高患者對於物理治療的接受度及配合度是一輩子的課題,提高運動本身的有趣程度也好,增加對於治療及疾病的理解也好,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最後,以最近跟一位高中老師吃飯時得到的一句心得作結。「做治療跟教育一樣,很需要耐心,病患是,治療師也是。」
avatar-img
17會員
16內容數
「物理治療?可以轉職使用魔法治療嗎?」一小段朋友起的玩笑話,造就了這個粉專的誕生。 大家好,我是物理治療師Kenny。關於物理治療相關的文章其實網路上非常多,也有許多優秀的治療師經營著很棒的粉專,可惜多數也都只有同行的人知道。我希望透過此粉專,能幫忙推廣優秀的文章,並且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分享我所見的物理治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enny W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只要你自認為是醫療人員,在醫療展一定可以找到吸引你的新東西。
只要你自認為是醫療人員,在醫療展一定可以找到吸引你的新東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閱讀是奢侈的興趣。這裡的奢侈是指時間和心境上的奢侈,買了很多書卻沒時間閱讀。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如何在繁忙中找回閱讀的樂趣。畢竟,看書不是結果,成長才是目的。
Thumbnail
過去我們都了解「運動」是為了身體健康,但近年來名人所帶起的運動風潮讓「運動」變成流行的代名詞,也跟「愛自己」劃上等號。 但你可曾想過「運動」並不是頻率或強度高就是好,一不小心運動過度反而造成身體的傷害,有可能破壞原本想長期運動的初衷,那豈不是得不償失嗎? 韓國專業物理治療師安柄澤在《
Thumbnail
運動小白走了很多冤枉路,受傷花錢又浪費時間。最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組合。
  我們認識很多喜歡睡覺的朋友。他們會說如果可以的話,他們想一整天不下床,想要能睡多久就睡多久。也有不少喜歡吃飯的人,嘗試各種美食、四處去玩、四處紀錄;又或者覺得吃飯就是休息,「終於到吃飯時間了!」當某些漫長的活動告一段落時,我們很容易這樣感嘆。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宅在家中讓飲食管理與運動變得相對容易,但一旦恢復正常生活,管理飲食便成了一大挑戰。文章內容將幫助讀者找到在忙碌生活中保持健康飲食的方法。
遇到難以解決的酸痛,許多人想到的途徑,大多是按摩、傳統整復、骨科等, 鮮少有人聽過「筋膜調理」。 今天就從客人角度,簡單講解,這三種方法的不同: 1.服務的重點和客人感受 2.服務時間 3.服務對象 —————————— 1.服務的重點和客人感受 按摩:處理肌肉。
Thumbnail
最近有一個好朋友辭掉月薪7萬的工作,辦好簽證後就立刻飛去澳洲生活了,大多數人都感到訝異,但我十分支持也很理解她的決定。 回想起大學的時候我們總是在二樓窗外露臺一邊晃著腳一邊看著一盞快熄滅的路燈,橫聊著最近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不斷地檢索,言語充滿浪漫與幻想,也沉浸在當時被情緒困擾的氛圍中。直到現在我
隨著人們對健康意識的提高,運動已經成為了現代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運動也伴隨著各種風險,特別是運動傷害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復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夠預防運動傷害,還可以維護整體健康。讓我們來探討整復在這方面的作用。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整復。整復是一種綜合性的治療
運動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途徑,但運動也伴隨著一定程度的風險,尤其是運動傷害。在這種情況下,整復成為了復原的重要支持,它能夠通過專業的手法和技術,針對運動傷害進行治療和調理,從而加速復原過程,減輕疼痛,恢復身體功能。本文將聚焦於探討整復對運動傷害復原的關鍵性支持,並以台灣的撥筋堂為例,來探討整復在不同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參加東三塔長距離賽事的經驗和訓練方式,以及下次賽事可以進一步改進的方向。可以做為同為長距離賽事挑戰的車友參考。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閱讀是奢侈的興趣。這裡的奢侈是指時間和心境上的奢侈,買了很多書卻沒時間閱讀。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如何在繁忙中找回閱讀的樂趣。畢竟,看書不是結果,成長才是目的。
Thumbnail
過去我們都了解「運動」是為了身體健康,但近年來名人所帶起的運動風潮讓「運動」變成流行的代名詞,也跟「愛自己」劃上等號。 但你可曾想過「運動」並不是頻率或強度高就是好,一不小心運動過度反而造成身體的傷害,有可能破壞原本想長期運動的初衷,那豈不是得不償失嗎? 韓國專業物理治療師安柄澤在《
Thumbnail
運動小白走了很多冤枉路,受傷花錢又浪費時間。最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組合。
  我們認識很多喜歡睡覺的朋友。他們會說如果可以的話,他們想一整天不下床,想要能睡多久就睡多久。也有不少喜歡吃飯的人,嘗試各種美食、四處去玩、四處紀錄;又或者覺得吃飯就是休息,「終於到吃飯時間了!」當某些漫長的活動告一段落時,我們很容易這樣感嘆。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宅在家中讓飲食管理與運動變得相對容易,但一旦恢復正常生活,管理飲食便成了一大挑戰。文章內容將幫助讀者找到在忙碌生活中保持健康飲食的方法。
遇到難以解決的酸痛,許多人想到的途徑,大多是按摩、傳統整復、骨科等, 鮮少有人聽過「筋膜調理」。 今天就從客人角度,簡單講解,這三種方法的不同: 1.服務的重點和客人感受 2.服務時間 3.服務對象 —————————— 1.服務的重點和客人感受 按摩:處理肌肉。
Thumbnail
最近有一個好朋友辭掉月薪7萬的工作,辦好簽證後就立刻飛去澳洲生活了,大多數人都感到訝異,但我十分支持也很理解她的決定。 回想起大學的時候我們總是在二樓窗外露臺一邊晃著腳一邊看著一盞快熄滅的路燈,橫聊著最近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不斷地檢索,言語充滿浪漫與幻想,也沉浸在當時被情緒困擾的氛圍中。直到現在我
隨著人們對健康意識的提高,運動已經成為了現代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運動也伴隨著各種風險,特別是運動傷害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復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夠預防運動傷害,還可以維護整體健康。讓我們來探討整復在這方面的作用。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整復。整復是一種綜合性的治療
運動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途徑,但運動也伴隨著一定程度的風險,尤其是運動傷害。在這種情況下,整復成為了復原的重要支持,它能夠通過專業的手法和技術,針對運動傷害進行治療和調理,從而加速復原過程,減輕疼痛,恢復身體功能。本文將聚焦於探討整復對運動傷害復原的關鍵性支持,並以台灣的撥筋堂為例,來探討整復在不同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參加東三塔長距離賽事的經驗和訓練方式,以及下次賽事可以進一步改進的方向。可以做為同為長距離賽事挑戰的車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