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六月,心裡好像就沒有安頓下來。每天翻兩頁書就開始心浮氣短,難入書境,就草草扔下書,幹點雜事、聊以解悶。
恰好這兩天又值高考了。今年,又有915萬孩子從中國教育的生產線上打碼出爐了,趁著熱乎,一頭鑽進了考場;儘管頭暈腦熱的,可還得保持客觀冷靜,因為老師說過:你應考不冷靜,萬一出點小差錯,輕則複讀,重則毀一輩子。於是,考生們略帶稚嫩的臉上凝固著嚴肅的神情。作為一個新時期的高考過來人,看著這些無煙戰場上的戰士們,我竟在心裡覺得他們有一絲可愛。
是的,高考我已經走過了,現在已經能用客觀的眼光來回望那段水深火熱的日子了。但我一直在想:即便高考順利,即便考上了大學,“這輩子”就算得上成功嗎?或者說,這樣就有了成功的基礎了嗎?
搞明白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先認清一下中國教育的特點——這只是我從一個毫無話語權的、蕎荳之微的學生角度來看的,甲專家、乙學者和丙權威們,當然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我認識問題的片面性,指責我這話的不負責,但這確是一個“好學生”的切身感受。
我們接受的教育,就像一場過關遊戲,只有你通關了,才能獲得進入下一關的許可權。這種“獲得許可權”的特點,拿到高考人才選拔制度上來說,倒也無可厚非。但是,在一個學生(一個人)對於精神和思想領域的追求當中設置層層關卡,就著實顯得有點無理取鬧了。誠然,學業上的課程設置當然是為了給我們塑造思想、構建知識體系,作為一個思維的人理應知道的那些東西,也都在課本當中羅列著呢,但羅列和理解並不對等,教給和教會、講述和講透也有天壤之別。高中階段的人,幾乎都認定這樣一種價值觀:考上大學即是終極追求,至於考上以後該怎麼辦,那是“考上以後”的事,這是高中階段所沒有“許可權”考慮的問題。於是,我們認認真真地按照中學的遊戲規則努力奮戰,於是,老師也把課本上羅列的知識點講述了一遍、教給了我們,於是,我們高考了,考得還不錯。於是,我們進入下一關了。
我現在有時也會翻看高中時候的課本,並且常常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這裡講的是這麼個意思!而且,這種感覺常在讀政治和語文時尤甚。在高考多年後的某一天,我才姍姍地理解了高中時的某個知識點,我真搞不清楚,以前學過的知識點,我怎麼會不理解呢?這是由於我學習不刻苦的緣故呢,還是另有他因?
大學後,某次在圖書館查閱資料,我突然有了種清醒的感覺,忽然間發現,書本上那些口號式的標語、冷冰冰的歷史,原來是有豐富的內涵的、原來是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緊緊連在一起的,我們被無數次讚頌的美好生活,實際上還是有好多弊病的。與這種感覺同時被發現的,還有一種難以鳴說的無奈,和一種對自己接受過的教育的猜疑。後來,我聽了一場講座,其中的一句話更印證了我的“無聊”猜忌,那句話是這樣說的:六十年來,我們成功接收了空前成功的愚民教育,這種教育的核心就是不要讓你知道過去,直到你對過去漠不關心。
直到現在,我也不清楚自己到底醒了沒醒。不過,好像模模糊糊地認識到了一點:前面提出的問題,顯然高估了我們接受的教育對我們的影響力度。——沒有睡死過去,這對我來說是種幸運。至於剛醒來、睡眼惺忪中該如何去做,我說不準,不過清醒地找些書來讀,這個總無害處的吧。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