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物)劉伯樂深情一筆 畫我台灣之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小白頭翁想飛越那條河,但飛得很低很吃力,眼看就要掉下去。」繪本作家劉伯樂坐在北投依山的工作室中,如數家珍說著鳥的習性。長期走入高山荒野的他,提到有回拍一隻小白頭翁,成鳥父母隨即飛來,並且假裝受傷。
「許多鳥看到敵人,都會喬裝受傷,走路故意一跛一跛,擾亂敵人心緒,白頭翁即是如此。」當時劉伯樂心領神會,正準備離開之際,突見小白頭翁飛起,「就在快掉下時,一隻成鳥先飛來撐住牠,雙雙撐不住時,另隻鳥又飛來接著,兩隻成鳥就這樣把小鳥接到對岸去。」萬物有情,總讓劉伯樂動容。
68歲的劉伯樂,畢業於文化美術系,在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擔任美編23年期間,也參與教科書編輯,曾設計編輯《中華兒童百科全書》、《兒童的》雜誌等兒童讀物,台灣第一套以現代兒童文學編輯理念出版「中華兒童叢書」,也有3本是劉伯樂的作品。1995年,劉伯樂以《黑白村莊》入選歐洲插畫展,在台灣出版業鮮少在世界兒童出版市場露面之時,劉伯樂的獲選難能可貴。
《黑白村莊》中,原對立的「白厝莊」和「烏塗坑」,因面臨旱災,村人祈雨,圖為下雨後,雨水沖掉身上的白粉和煤灰,大家才發現彼此並無不同。
早年因接觸各種精美插圖和圖鑑,劉伯樂開始注意到生態藝術,也「驚訝於這些畫家求精求實的科學精神」。當他開始畫昆蟲時,家裡冰箱擺滿了各種昆蟲鳥類標本,「我太太都抗議了」。他先試著做標本,也嘗試接洽博物館,但仍因素材有限作罷,乾脆自己投入攝影記錄。
劉伯樂總說自己沒科學背景,無法畫生態畫,事實上,他完成作品的過程,卻是再科學不過。他畫作上的任何一隻鳥,尾翼有幾片羽毛,腳趾上多少鱗片,連每一絲羽毛在臉部位置的排列方式,劉伯樂都要求精準,素材的來源則靠紮實的攝影及現場繪圖,舉凡時、地或鳥類的動向,他都一一記錄。
「只要有鳥蹤的地方,哪怕是碧落黃泉,都要扛著相機來回奔波。」但是,生態攝影不同於一般拍攝,就算視角、構圖、景深和光線都恰到好處,畫面唯美,但若沒有如實拍下鳥類羽毛上的鱗片、嘴形、花紋,再加上不輕易驚擾鳥,拍上百張卻無用是常有的事。「每一幅看似簡單的生態畫,往往摻雜著汗水與田野間的語言。」
有次劉伯樂見兩隻金背鳩並肩靠在榕樹上,為拍攝鳥背的斑紋,他爬上樹,雙腳跨上兩枝並列的樹枝,身體靠著橫枝,在外人眼中的險象環生,「兩隻金背鳩看著我渾身解數,卻無動於衷。可見對人類已不再戒慎恐懼。」
說到畫鳥的挑戰,劉伯樂認為最難畫的是腳和羽毛,「鳥的腳很細,甚至跟牙籤一樣,腳的鱗片是生態的特徵,一定要表現出來,若畫筆不夠細或眼睛不夠銳利,會非常難畫,嘴巴也不是單純的顏色,而是有轉折,有鼻溝,鼻溝也會產生明暗,只能畫一點點。」
劉伯樂的速寫筆記本,詳實繪製並描述觀察到的鳥類行動。
但是,畫得傳神尚不足夠,劉伯樂想傳遞更多大自然給他的感動。他曾在《有鳥飛過》書中,記錄有回在林間取材時,偶遇一群正在陽光下悠遊自在的竹雞,他突想到不知自己會否干擾到牠們,於是他「緩緩蹲了下來,盡量匍低著身體姿態,好讓自己看起來不像是個『人』。」
「開始從身體感覺到來自泥地裡的溫暖,接收隱藏在地底下的訊息……我也可以聽到新芽從泥土裡冒出來的聲音、空氣流動的聲音、枯葉簌簌飄落的聲音,茶蠶蛾啃噬嫩葉的聲音。」當劉伯樂蹲下身軀的那刻,彷彿也拾著對萬物一份尊重與同理之心,對自然全然覺知更像一次啟蒙,深深影響他之後的創作。
兒童文學作家林良曾讚嘆劉伯樂結合散文和風景畫集的《寄自野地的明信片》,「他(指劉伯樂)為我揭開平日視而不見的世界,他讓我聽到平日聽而不聞的生命喧譁。」
劉伯樂拍過5萬多張幻燈片,畫過2百多種鳥,問他有無最鍾情的鳥,「麻雀!」劉伯樂回答快又直接,「牠最常見,卻最常被忽略。」偶爾帶團賞鳥,他見大家拿著大砲或望遠鏡,只搜尋難得一見的候鳥或留鳥,卻對身邊的生態視而不見,就忍不住喟嘆。
「台灣的圖畫書,缺乏自己本土的東西。」劉伯樂說,許多創作以遙遠星球、巨人為題材,多源於西洋傳統,「明明立足台灣,卻無法掌握台灣的田野語言,心靈縱有無限的想像,若少了文化磐石的立足點,仍是沒有根。」他曾在接受插畫家李公元訪問時表示。
在《天上飛來的魚》中,以飛魚為主軸,提問「究竟達悟族人的快樂是什麼?」描繪其居住、飲食與祭典,傳遞達悟族與自然和諧互動的生活。

劉伯樂說從小家裡窮,功課也不好,學校慣於用成績來標籤「好」、「壞」學生,讓他常感到抑鬱,「我只是功課不好,我哪裡有壞呢?」長大後才慢慢拾回自信,曾入選歐洲插畫展、名噪一時的《黑白村莊》即是寄寓了族群融合的議題於其中,「別人認定你如何,不代表自己就是那樣,可以有自己的獨特的想法和表現。」
劉伯樂從小到大始終有股底氣,一種「我就是如此這般的我」的氣魄,大學聯考考了3次,從甲組丙組考到乙組,考前惡補素描和水彩,考上了文化美術系後,曾師從台灣美術三巨頭楊三郎、李梅樹和廖繼春,劉伯樂坦言「現在可以畫鳥畫得如此逼真寫實,是大學那幾年自由自在學習,奠下的基礎。」
早年創作環境不若今日,劉伯樂的堅持更顯珍貴,他畫人物不走明眸皓齒朱唇風格,也不刻意追求歡笑表情,投外人所好,畫中人的眼睛多為扁平細長,構圖造型和用色,也有自己獨特美感,只是,審查時常遭質疑。
《美麗的歐敏》一書中,透過一位商人到泰雅族的買賣,生動繪出泰雅族的部落生活,並以豐富色彩展現紋面與菱形圖騰。
「曾有人指著我的鼻子說,你畫的人物怎麼都像是神經病。」劉伯樂心想,這樣有什麼不好?當下他不回嘴,但用持續不墜的作品展現他叛逆的一面與給孩子多元造型的堅持,也因如此,有插畫家直言對他的佩服,「眼神(劉伯樂作品中的人物)像會說話,把故事藏在那兒……」
劉伯樂對台灣土地的深情,完全反映在創作主題上,《捉鎖管》是他自寫自畫的第一本圖畫書,內容描述漁民在端午節後,出海捕捉「鎖管」(即小卷)的過程,也細緻描繪漁港的各式裝備,線條構圖充滿戲劇張力,讓讀者認識台灣的漁村、海洋文化。
■劉伯樂在《捉鎖管》中,細膩描繪漁港漁船結構、船上作業、搬魚獲的工人、裝魚獲的竹簍,前景的野狼機車透露了台灣年代風華與漁港的熱鬧風貌。

劉伯樂小時曾為做玩具,砍倒山櫻花,多年後創作《我砍倒了一棵山櫻花》,透過粉彩、彩色墨水和色鉛筆繪製自然美景,期待讀者珍惜森林資源。
為創作《玉山》,他親自上山頂2次,拍照觀察,《奉茶》則有著濃濃的台灣味,故事以土地公實地訪查人民生活,發現台灣無論在村莊樹下、鄉間小路都有好心人士備茶水給過路人休息飲用,最後土地公奉茶請玉皇大帝飲用,說明人間美味就是濃濃的人情味。台灣兒童繪本作家陳玉金曾提及劉的創作「一眼就可以被清楚辨認出『劉伯樂風格』以及畫作中無可取代的『台灣味』」。
生於斯,長於斯,多少周遭自然生態,我們天天視而不見,深受美國作家梭羅影響的劉伯樂說:「希望這些既俗又平凡的畫寫素材,能登堂入室被人舞文弄墨,也希望這些長在自己家門口的一草一木,能被大家像對待世界瑰寶一樣珍愛與保存。」
劉伯樂
年齡:68歲
學歷:文化大學美術系
經歷:教育廳美術編輯、插畫、生態攝影以及繪本作家
作品:《捉鎖管》、《奉茶》、《有鳥 飛過》、《台灣野鳥生態繪畫》、《寄自野地的明信片》、《野地食堂》、《野鳥食堂》
獲獎:《黑白村莊》入選歐洲插畫大獎、《我看見一隻鳥》獲「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首獎,其他作品曾獲「時報開卷好書」、『讀書人年度好書』、「中華兒童文學獎」、「楊喚兒童文學獎」等。
avatar-img
2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ulieta F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30歲的何嘉嘉,香港人,曾是媒體專題報導「為什麼香港人瘋台灣」的封面主角之一,嬌小秀氣的她,以移民創業身分申請來台4年後,用翻糖蛋糕翻轉了自己的護士人生,不但每堂授課總是爆滿,連出2本翻糖蛋糕書籍,還因身為藝人昆凌和林心如的翻糖蛋糕老師,在烘焙界小有名氣。
「你想住在哪一個星球?」第12屆台北雙年展,以「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為主題,將臺北市立美術館打造成星象廳,這場館長口中的「Mega(巨大)秀」,集結27國的藝術團隊,以78組繪畫、影像、編織、裝置藝術,展現各方面對氣候變遷議題的分歧觀點。開展2個月來,參觀人數已超過7萬人。
武漢肺炎席捲全球,人心浮動。國小老師李公元在臉書發起的「戴口罩自畫像—為病毒時代留下圖像見證」活動,意外觸動眾多國內外創作者的心,短短數天,即有超過五百張作品上傳,不僅有來自法國、美國、巴西、西班牙、日本和芬蘭等國的創作者熱情分享,更有國內為數不少的藝術家、插畫家、設計師及學生紛紛發揮創意,透過手繪
作者:張先生(23歲) 職業:模特兒 職場經驗:4年 每次有人要我自我介紹,我直覺就只想到三種數字,分別是身高、體重和三圍。身為男模,這些數字是有意義的─他們代表我可以實現設計師的理想,也可能會讓消費者透過我,對他們自我有所幻想。 有時不禁會想,為滿足所有人,身體好像是我的,也不是我的。每次試鏡,
作者:科技媽媽 職業:IT業採購 資歷:16年 我任職的外商公司,企業文化中強調「人性管理」、「尊重」、 「信任」,被業界稱為「幸福企業」, 雖然公司給員工較彈性的上下班時間,公司主管也常將「work and life balance」(工作與生活平衡)掛在嘴邊,但是,一旦忙起來,依舊沒日沒夜...
職業:社工 化名:丹丹(26歲) 資歷:5年,半年獄所社工 自從我在監所從事社工工作,身邊的人問的第一句話總是「有沒有……發生什麼 別』的事?」帶有一絲的不好意思,也隱晦地顯露出發問的獵奇心。 有一件我自認為是特別、沒到過監所不會知道的事─收容人的舍房牆上,大約距離地板二十公分處,有個面紙盒大小的洞
30歲的何嘉嘉,香港人,曾是媒體專題報導「為什麼香港人瘋台灣」的封面主角之一,嬌小秀氣的她,以移民創業身分申請來台4年後,用翻糖蛋糕翻轉了自己的護士人生,不但每堂授課總是爆滿,連出2本翻糖蛋糕書籍,還因身為藝人昆凌和林心如的翻糖蛋糕老師,在烘焙界小有名氣。
「你想住在哪一個星球?」第12屆台北雙年展,以「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為主題,將臺北市立美術館打造成星象廳,這場館長口中的「Mega(巨大)秀」,集結27國的藝術團隊,以78組繪畫、影像、編織、裝置藝術,展現各方面對氣候變遷議題的分歧觀點。開展2個月來,參觀人數已超過7萬人。
武漢肺炎席捲全球,人心浮動。國小老師李公元在臉書發起的「戴口罩自畫像—為病毒時代留下圖像見證」活動,意外觸動眾多國內外創作者的心,短短數天,即有超過五百張作品上傳,不僅有來自法國、美國、巴西、西班牙、日本和芬蘭等國的創作者熱情分享,更有國內為數不少的藝術家、插畫家、設計師及學生紛紛發揮創意,透過手繪
作者:張先生(23歲) 職業:模特兒 職場經驗:4年 每次有人要我自我介紹,我直覺就只想到三種數字,分別是身高、體重和三圍。身為男模,這些數字是有意義的─他們代表我可以實現設計師的理想,也可能會讓消費者透過我,對他們自我有所幻想。 有時不禁會想,為滿足所有人,身體好像是我的,也不是我的。每次試鏡,
作者:科技媽媽 職業:IT業採購 資歷:16年 我任職的外商公司,企業文化中強調「人性管理」、「尊重」、 「信任」,被業界稱為「幸福企業」, 雖然公司給員工較彈性的上下班時間,公司主管也常將「work and life balance」(工作與生活平衡)掛在嘴邊,但是,一旦忙起來,依舊沒日沒夜...
職業:社工 化名:丹丹(26歲) 資歷:5年,半年獄所社工 自從我在監所從事社工工作,身邊的人問的第一句話總是「有沒有……發生什麼 別』的事?」帶有一絲的不好意思,也隱晦地顯露出發問的獵奇心。 有一件我自認為是特別、沒到過監所不會知道的事─收容人的舍房牆上,大約距離地板二十公分處,有個面紙盒大小的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馬拉旅程中,須樹鶥是一隻很不怕人的小小鳥,牠們的外表不怎獨特,但歌聲卻很悅耳。
交往時,先生曾輕描淡寫地提過怕鳥,我隨便聽聽沒放在心上,鳥有什麼好怕?何況,都市的麻雀(台灣的都市幾乎只有麻雀)老遠就飛走了,非常不容易接近。怕鳥即使有點可笑也無所謂,反正鳥更怕人,牠們會自動遠離人類的。 誰知,馬六甲的鳥不一樣。除了麻雀,八哥、烏鴉、斑鳩,以及好多好多我不認識的鳥,也許在
Thumbnail
在這本以眾多羽毛裝飾的小說當中,收錄了八則以鳥類為主題的短篇小說,作者許明涓以鳥獸來描寫人性。儘管大多描寫的是人生的苦痛,在她的文字之下,卻如鳥類的羽毛般,散發著迷人的色彩。
駕著雲霧航行於雲霧 無數山巔向天空伸長脖子 老鷹展翅漂浮平原上 龜山島逍遙在大海 回首人生九彎十八拐 蘇花坍方而且不公平 歲月靜好就可以漠視 地表很遼闊 螞蟻視野需要看開
Thumbnail
會知道嘉義牛斗山,源自於賴麗君、彭家如執導的《老鷹之手》紀錄片 ,述說著蓮藕農的日常。農民早年以手掘出蓮藕來養家糊口,長年勞動而使手彎曲變形,成為形似鷹爪的老鷹之手 。
Thumbnail
這次劉墉先生展出的畫作,大多以紙本為主,不過中間有幾幅比較特別的是用絹本,並以「童年的回憶」與「童年的花鳥」為這次展出的主題,而這次展場選在大院子,雖然我是台北人,但我居然不知道還有這地方,我真的是孤陋寡聞
老鷹張開翅膀翱翔空中 偶爾盤落淡水河抓魚 沙洲上一群候鳥成排 向下游低飛 死亡之前 生命該怎麼好好浪費 沙洲上鳥群低飛 河面上老鷹起落 白鷺鷥不知道要去哪裡 八哥似乎很著急 大寒這天灰白雲層雖厚但空氣溫熱 微風撥絃般彈奏一篇銀白色瀲灩 老狗狗能走幾步路 拖著輪椅在旁邊陪著
Thumbnail
聽說林風眠先生喜歡畫鳥,因為那總讓他想起兒時在山林裡遊玩,與大自然親密相連的記憶,我初聞時,心裡暗自竊喜,因為我喜歡樹,也喜歡畫樹,大抵如此。可他還說,畫鳥要像人,畫花要如畫少女。難怪,我成不了大師,因為我的樹總是樹,只是樹。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馬拉旅程中,須樹鶥是一隻很不怕人的小小鳥,牠們的外表不怎獨特,但歌聲卻很悅耳。
交往時,先生曾輕描淡寫地提過怕鳥,我隨便聽聽沒放在心上,鳥有什麼好怕?何況,都市的麻雀(台灣的都市幾乎只有麻雀)老遠就飛走了,非常不容易接近。怕鳥即使有點可笑也無所謂,反正鳥更怕人,牠們會自動遠離人類的。 誰知,馬六甲的鳥不一樣。除了麻雀,八哥、烏鴉、斑鳩,以及好多好多我不認識的鳥,也許在
Thumbnail
在這本以眾多羽毛裝飾的小說當中,收錄了八則以鳥類為主題的短篇小說,作者許明涓以鳥獸來描寫人性。儘管大多描寫的是人生的苦痛,在她的文字之下,卻如鳥類的羽毛般,散發著迷人的色彩。
駕著雲霧航行於雲霧 無數山巔向天空伸長脖子 老鷹展翅漂浮平原上 龜山島逍遙在大海 回首人生九彎十八拐 蘇花坍方而且不公平 歲月靜好就可以漠視 地表很遼闊 螞蟻視野需要看開
Thumbnail
會知道嘉義牛斗山,源自於賴麗君、彭家如執導的《老鷹之手》紀錄片 ,述說著蓮藕農的日常。農民早年以手掘出蓮藕來養家糊口,長年勞動而使手彎曲變形,成為形似鷹爪的老鷹之手 。
Thumbnail
這次劉墉先生展出的畫作,大多以紙本為主,不過中間有幾幅比較特別的是用絹本,並以「童年的回憶」與「童年的花鳥」為這次展出的主題,而這次展場選在大院子,雖然我是台北人,但我居然不知道還有這地方,我真的是孤陋寡聞
老鷹張開翅膀翱翔空中 偶爾盤落淡水河抓魚 沙洲上一群候鳥成排 向下游低飛 死亡之前 生命該怎麼好好浪費 沙洲上鳥群低飛 河面上老鷹起落 白鷺鷥不知道要去哪裡 八哥似乎很著急 大寒這天灰白雲層雖厚但空氣溫熱 微風撥絃般彈奏一篇銀白色瀲灩 老狗狗能走幾步路 拖著輪椅在旁邊陪著
Thumbnail
聽說林風眠先生喜歡畫鳥,因為那總讓他想起兒時在山林裡遊玩,與大自然親密相連的記憶,我初聞時,心裡暗自竊喜,因為我喜歡樹,也喜歡畫樹,大抵如此。可他還說,畫鳥要像人,畫花要如畫少女。難怪,我成不了大師,因為我的樹總是樹,只是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