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想住在哪一個星球?」第12屆台北雙年展,以「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為主題,將臺北市立美術館打造成星象廳,這場館長口中的「Mega(巨大)秀」,集結27國的藝術團隊,以78組繪畫、影像、編織、裝置藝術,展現各方面對氣候變遷議題的分歧觀點。開展2個月來,參觀人數已超過7萬人。
黃海欣╱《小確幸之河》╱203x489公分■我們徜徉在富足社會,但暴動、地震同時在各地上演,石化和核能發電廠則噴發污染物,藝術家表示,社群媒體讓她同時體驗到愉悅和可怕的事件。
台北雙年展以星球概念作為策展主視覺
「美國前總統川普,和瑞典氣候少女顯然就不住在同一個星球上。」館長林平指出,氣候變遷影響地球甚鉅,但不同立場讓大家各說各話,雙年展以策展人、法國當代思想家布魯諾‧拉圖的論述為據,將不同的理念,以不同星球─如「維安」、「全球化」、「實地」、「脫逃」、「另類重力」星球分層布置,讓人如臨星際。
展覽的序曲陳設在北美館挑高15米的大廳中,黑白相間的大理石地板上,錯落著6組造型不同的怪奇機械獸,由墨西哥原民藝術家用瓦楞紙等材料打造,在電力驅動下,機械獸偶走動休息,仿若生物,傳遞「物也有生命」的信念。
步入二樓「全球化星球」,通過岩洞通道,阿根廷知名女性藝術家用影像帶民眾進入墨西哥和中國,得見塑膠、花環等製品在世界暢通無阻。《預兆》由摩洛哥藝術家所創作,五彩繽紛的投影,實則為有毒化學物質投入水族箱凝固過程的魅影。

藝術不只美 須有社會力

拾階而下,來到一樓「實地星球」,有22組結合地質學、細胞學、替代建築材料等作品,包括原民藝術家峨塞‧達給伐歷得創作的《病毒系列》,還有曾是珠寶設計師的原民藝術家武玉玲,因納莉風災重創家園,決定回到家鄉,召集部落編織創作,凝聚情感。
此外,也有國外創作者來台進行田野創作,北美館展覽規劃組陳柏年帶著英國團隊在台灣考察,「汲取台南地理人文靈感,與泥水匠師、鐵工打造《牡蠣間》作品,多次嘗試,終於成功。」
原是歷史與人類學系副教授的施永德和台灣藝術家希巨.蘇飛及拉黑子‧達立夫,以《不同地吸引力:流客》為題,採集阿美族人歌曲,及在北美館附近河域採集的聲音,讓民眾傾聽氣候變遷下來自原民真實生活的聲音。
贊助雙年展的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表示,此次雙年展在疫情重創全球的當下,別具深意,「期盼跨世代民眾共同關注地球永續議題,因為你我『同住』一個星球上。」

「我一直在思索什麼是雙年展。」林平不希望該展只落入2年一次的藝術事件,「藝術不只是為了美,還要有社會力!」雙年展還有一個月多展期,民眾可把握機會,前往北美館,享受結合藝術、知識及在地經驗的國際大展。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
策展人: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巴黎政治學院榮譽教授
台灣這小島濃縮了一切的地質現象,也歷經都市化科技發展帶來的轉變,不管是在地質或地緣政治上,都有特殊的代表性,就像縮小版的地球,集
結了地球面臨的問題。這次雙年展,我們讓藝術家、社會運動者、工程師、科學家一起合作,嘗試建構出人們的現況及解答。
策展人: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法國獨立策展人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把這顆行星給現代化了吧」的大夢,但突然間,世界看來不那麼理想,若按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必須耗掉整整6顆地球的資源,現代化的夢已被打醒。這展覽有2個關鍵字,分別是「思考」與「體驗」,希望讓不同立場的人能夠一起協商討論。

館長林平導覽三件作品


《模擬圖》 張永達(台灣)
林平:藝術家長期以數位工具觀察世界與創作,這次他根據太魯閣和在德國的駐村經驗,再造太魯閣峽谷立霧溪水的湍流系統,有多層的寓意,首先,他打造如同「微觀地景」的9根試管放在地下室,有地質學的隱喻。第二,藝術家模擬太魯閣各類地震、崩裂等不同數據,分別置放在試管中,撞擊岩石,3年來的真實數據,讓民眾在3個月的展期間,用最短的時間看到起伏的地形,見證自然的鬼斧神工,非常難得。
張永達用真實的數據、用藝術的感知,讓全世界認識太魯閣地質的神奇性,也呼應了策展人拉圖的論述,地殼始終在變動,是活的,我們會彼此影響,更要共生共存。
《牡蠣間》 食事提案(英國)
林平:這個來自英國的團隊一直在思考,如何用專業,找到跟地球友善共存的方式。他們到台灣觀察到牡蠣養殖無需抽取地下水、牡蠣吞吐海水讓海洋更優質化的特質,只是成堆牡蠣殼成為另種垃圾,於是和台灣團隊合作,採用三合土工法,用牡蠣粉取代水泥,製作出美麗牆面、磨石子地板,還有人體工學躺椅及磨砂膏。若來雙年展,一定要來試坐,試用產品,就像置身SPA場域一樣。
這作品可說是三贏,首先它友善環境,第二,它並沒有阻擋產業,有些產業會因環保考量成為夕陽產業,但這作品卻能與消費生活有所共鳴,這鼓勵著我們從日常生活中找到創造性的模式,一樣可以享受生活,也可以利他。
《體外心靈》 皮耶‧雨格(法國)
林平:南進門有件女性雕塑作品,我們特別找來台灣養蜂專家協助,在上頭養蜂,你或許想問:這世界上偉大的雕塑那麼多,這件作品到底好在哪裡?首先,這個女性雕塑蹲坐著,對土地是尊重的,有情感的;一般傳統雕塑是靜止的,沒有生命的,但這雕塑頭上的蜂巢穴,卻因活著的蜜蜂,始終在持續變動之中,這件作品很巧妙地將這兩種衝突的力量結合一起。
如果來看雙年展,一定要來這裡走走,看到雕塑置身在蕨類植物中,每一片角落,每一片綠意,都會讓你覺得美極了,在不打擾蜜蜂的前提下,你會感受到雕塑跟環境的交融和互動,而我們不也是嗎?也是環境其中的一環。

人類非中心 讓萬物發聲

學生在協商劇場中扮演議題關係人,進行理性討論。

「協商劇場是雙年展的引擎!」林平指出,2年前北美館首度以生態環境為主題時,即挑戰人慣於將自然視為控制之物的傳統思維,「人其實只是自然的一部分」。這屆雙年展更往前跨步,特別舉辦5場協商劇場,讓「非人類」也能被人代理發聲
公眾計畫策展人林怡華
身為公眾計畫負責人的策展人林怡華,與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5所大學合作,讓學生在一整個學期中,深入接觸核廢料、塑化劑及離岸風電、助孕科技等議題後,在協商劇場現場扮演相關角色,如法官、地方政治人物、社會組織,甚至非人角色,如塑化劑、精子等,各方一起討論,現場並邀集業者或受災戶參與。
「協商不是辯論,辯論的目的是要贏,但協商希望讓議題往下走。」林怡華說,有學生參與後,「理解到以前的堅持其實是基於片面立場。」也有廠商見全場理性溝通,深受感動,也有受災戶表示,見學生扮演相關人員,更能「放下心聆聽與溝通」。





    avatar-img
    2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ulieta F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武漢肺炎席捲全球,人心浮動。國小老師李公元在臉書發起的「戴口罩自畫像—為病毒時代留下圖像見證」活動,意外觸動眾多國內外創作者的心,短短數天,即有超過五百張作品上傳,不僅有來自法國、美國、巴西、西班牙、日本和芬蘭等國的創作者熱情分享,更有國內為數不少的藝術家、插畫家、設計師及學生紛紛發揮創意,透過手繪
    作者:張先生(23歲) 職業:模特兒 職場經驗:4年 每次有人要我自我介紹,我直覺就只想到三種數字,分別是身高、體重和三圍。身為男模,這些數字是有意義的─他們代表我可以實現設計師的理想,也可能會讓消費者透過我,對他們自我有所幻想。 有時不禁會想,為滿足所有人,身體好像是我的,也不是我的。每次試鏡,
    作者:科技媽媽 職業:IT業採購 資歷:16年 我任職的外商公司,企業文化中強調「人性管理」、「尊重」、 「信任」,被業界稱為「幸福企業」, 雖然公司給員工較彈性的上下班時間,公司主管也常將「work and life balance」(工作與生活平衡)掛在嘴邊,但是,一旦忙起來,依舊沒日沒夜...
    職業:社工 化名:丹丹(26歲) 資歷:5年,半年獄所社工 自從我在監所從事社工工作,身邊的人問的第一句話總是「有沒有……發生什麼 別』的事?」帶有一絲的不好意思,也隱晦地顯露出發問的獵奇心。 有一件我自認為是特別、沒到過監所不會知道的事─收容人的舍房牆上,大約距離地板二十公分處,有個面紙盒大小的洞
    職業:大學助理教授 作者:林老師 資歷:3年 看著台下一群高三應屆畢業生,有人三三兩兩聊天,有人用好奇的眼神打量我,與他們四目交接的同時,我也大致可以分辨出哪些人認真在聽,又有哪些人只是「消費者」?
    職業:精神病院護佐 作者:張小姐 資歷:4年 有天早上七點多,我騎機車上班途中,看到一名年輕女子光著腳在路上奔跑,仔細一瞧,竟然是我在醫院照顧的病患,我趕忙追上去攔她,同時打電話給同事,把她帶回去。後來我問她被抓回來是不是很生氣?她什麼都不說。她不知道的是,我有多擔心,要是她遇到壞人,這可怎麼辦?
    武漢肺炎席捲全球,人心浮動。國小老師李公元在臉書發起的「戴口罩自畫像—為病毒時代留下圖像見證」活動,意外觸動眾多國內外創作者的心,短短數天,即有超過五百張作品上傳,不僅有來自法國、美國、巴西、西班牙、日本和芬蘭等國的創作者熱情分享,更有國內為數不少的藝術家、插畫家、設計師及學生紛紛發揮創意,透過手繪
    作者:張先生(23歲) 職業:模特兒 職場經驗:4年 每次有人要我自我介紹,我直覺就只想到三種數字,分別是身高、體重和三圍。身為男模,這些數字是有意義的─他們代表我可以實現設計師的理想,也可能會讓消費者透過我,對他們自我有所幻想。 有時不禁會想,為滿足所有人,身體好像是我的,也不是我的。每次試鏡,
    作者:科技媽媽 職業:IT業採購 資歷:16年 我任職的外商公司,企業文化中強調「人性管理」、「尊重」、 「信任」,被業界稱為「幸福企業」, 雖然公司給員工較彈性的上下班時間,公司主管也常將「work and life balance」(工作與生活平衡)掛在嘴邊,但是,一旦忙起來,依舊沒日沒夜...
    職業:社工 化名:丹丹(26歲) 資歷:5年,半年獄所社工 自從我在監所從事社工工作,身邊的人問的第一句話總是「有沒有……發生什麼 別』的事?」帶有一絲的不好意思,也隱晦地顯露出發問的獵奇心。 有一件我自認為是特別、沒到過監所不會知道的事─收容人的舍房牆上,大約距離地板二十公分處,有個面紙盒大小的洞
    職業:大學助理教授 作者:林老師 資歷:3年 看著台下一群高三應屆畢業生,有人三三兩兩聊天,有人用好奇的眼神打量我,與他們四目交接的同時,我也大致可以分辨出哪些人認真在聽,又有哪些人只是「消費者」?
    職業:精神病院護佐 作者:張小姐 資歷:4年 有天早上七點多,我騎機車上班途中,看到一名年輕女子光著腳在路上奔跑,仔細一瞧,竟然是我在醫院照顧的病患,我趕忙追上去攔她,同時打電話給同事,把她帶回去。後來我問她被抓回來是不是很生氣?她什麼都不說。她不知道的是,我有多擔心,要是她遇到壞人,這可怎麼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7月3日,No. 184,#我在成為紐約律師路上(12):#法律人作為一種藝術家 法律人雖然好像很重視邏輯、理性,感覺起來有一點科學的味道,或是說跟藝術家、感性、浪漫扯不上關係。 不過,就英美法的律師而言,不論是口頭說服能力、建立信任關係,或是撰寫書狀、法律意見,其實更像一門技藝活,需要不斷地打磨
    Thumbnail
    如果說有本書可以解決你在成為藝術家的路上所遇到的挫折,無論是從學校來的、從社會壓力來的,所有的心照不宣的秘密,似乎都被揭露在這本書裡。
    Thumbnail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鎖國、封城,甚至於封院,或是禁止外出……等等因應防疫而採取的措施,讓本來蓬勃發展,各國互通有無的全球工廠供應鏈近乎停擺,每個人、每個城鎮、每個國家就像是一個自體運轉的星球一般,依照自己的節奏,同時也關注著其他星球的行進狀況,維持著自己的運轉。
    Thumbnail
    拜全球化所賜,我們早已習慣文明社會無塵無垢的微量生態,即使被硬塞進自由的細縫,仍主張著中產階級式的生活(看看疫情期間爆炸式成長的網購和國旅就知道了)。這是最要命的:難道潘朵拉的盒子一旦開啟,就覆水難收了?不能喊卡嗎?怎麼喊卡?深入「實地星球:臨界區、蓋婭」展區,我看見被點亮的「地方特色」。
    Thumbnail
    點蠟燭照明、摘野菜烹食、被蜜蜂叮就躺在床上「自我療癒」...。你以為是遊民或第三世界?其實這是一位「山人」自主選擇的生活方式。選擇隱居山林可以料想,但自體療癒卻難免讓人費解。這篇將繼續前往「實地星球:臨界區、蓋婭」展區,從我自身經驗探問「另類療法」的潛在價值。
    Thumbnail
    你、我、他,自己的小星球、自己的軌道,本來可以相安無事。可運行總有交會、也總有如恆星者會膨脹吞併。台北雙年展,在災禍頻仍的庚子年,試圖在藝術家們的眾聲奇想中,探索地球更理想的使用方式。這一篇我會先分享在「全球化星球」展區中的所見所感,談談全球化究竟是好是壞?它對我個人的影響是什麼?
    Thumbnail
    突然間喘不過氣來,即使呼吸無虞, 但仍感覺,氣管通過的氧氣抵肺,僅剩不到二分之一。 連帶影響的是無法透過意識的呼吸,來調解心的跳動速度。 面對自己這狀況,似乎該找點事做來轉移注意力, 然而肩頸直達腦門的疲累感,對任何人事物總是提不起勁。 焦慮的情緒如同狂踩油門上了公路,沒有煞車的選項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7月3日,No. 184,#我在成為紐約律師路上(12):#法律人作為一種藝術家 法律人雖然好像很重視邏輯、理性,感覺起來有一點科學的味道,或是說跟藝術家、感性、浪漫扯不上關係。 不過,就英美法的律師而言,不論是口頭說服能力、建立信任關係,或是撰寫書狀、法律意見,其實更像一門技藝活,需要不斷地打磨
    Thumbnail
    如果說有本書可以解決你在成為藝術家的路上所遇到的挫折,無論是從學校來的、從社會壓力來的,所有的心照不宣的秘密,似乎都被揭露在這本書裡。
    Thumbnail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鎖國、封城,甚至於封院,或是禁止外出……等等因應防疫而採取的措施,讓本來蓬勃發展,各國互通有無的全球工廠供應鏈近乎停擺,每個人、每個城鎮、每個國家就像是一個自體運轉的星球一般,依照自己的節奏,同時也關注著其他星球的行進狀況,維持著自己的運轉。
    Thumbnail
    拜全球化所賜,我們早已習慣文明社會無塵無垢的微量生態,即使被硬塞進自由的細縫,仍主張著中產階級式的生活(看看疫情期間爆炸式成長的網購和國旅就知道了)。這是最要命的:難道潘朵拉的盒子一旦開啟,就覆水難收了?不能喊卡嗎?怎麼喊卡?深入「實地星球:臨界區、蓋婭」展區,我看見被點亮的「地方特色」。
    Thumbnail
    點蠟燭照明、摘野菜烹食、被蜜蜂叮就躺在床上「自我療癒」...。你以為是遊民或第三世界?其實這是一位「山人」自主選擇的生活方式。選擇隱居山林可以料想,但自體療癒卻難免讓人費解。這篇將繼續前往「實地星球:臨界區、蓋婭」展區,從我自身經驗探問「另類療法」的潛在價值。
    Thumbnail
    你、我、他,自己的小星球、自己的軌道,本來可以相安無事。可運行總有交會、也總有如恆星者會膨脹吞併。台北雙年展,在災禍頻仍的庚子年,試圖在藝術家們的眾聲奇想中,探索地球更理想的使用方式。這一篇我會先分享在「全球化星球」展區中的所見所感,談談全球化究竟是好是壞?它對我個人的影響是什麼?
    Thumbnail
    突然間喘不過氣來,即使呼吸無虞, 但仍感覺,氣管通過的氧氣抵肺,僅剩不到二分之一。 連帶影響的是無法透過意識的呼吸,來調解心的跳動速度。 面對自己這狀況,似乎該找點事做來轉移注意力, 然而肩頸直達腦門的疲累感,對任何人事物總是提不起勁。 焦慮的情緒如同狂踩油門上了公路,沒有煞車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