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去年7.21一年的時候,自己曾經估計過,因為網絡上就反修例運動的資訊記錄恆河沙數,加上有不少相關題材的書籍出版,有關運動記憶的流傳狀況,應該不會太差。
只是如今回看,這估計實在是太樂觀了。
對於政權如何(重新)定義、改寫歷史,香港人多少也有一點認知,和作了一些心理準備,正如把所有(被)消失風險極高的資訊做好備份的行動,也有好些公民在響應著。可是從另一角度來看,活在惶恐下的香港人,也許仍未及好好療傷而不欲提起那段傷痛的記憶,或懼怕觸及紅線而有意無意間對提起一點記憶、表達一點取態有所顧忌。政權一邊在肆無忌憚的張牙舞爪,那邊廂的公民社會在惡法下漸加萎縮,此消彼長之下,歷史的消失、扭曲和承傳,比自己之前的估計,來得更快。
無可否認,香港人對運動好些關鍵日子,畢竟曾親歷其境,或多或少都有些細節是無法忘記的。但當這些記憶只能潛藏於眾人的腦海裡,無法公開流傳,民情就會漸漸被「主旋律」override;而就算一堆又一堆的新聞資訊、影片等,通通都放上無法被竄改的區塊鏈存檔了,但當沒有人去瀏覽這些資訊並宣揚開去,這些歷史就只能作為一種「fact」的存在,卻無法發揮其影響力。就算我們再有心把這些記憶和資訊傳給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年青人,但「細水長流」始終難敵鋪天蓋地的大論述,加上文革式的「批鬥」作風重新興起,亦容易叫人心灰意冷。
2019年之前數年的春夏之交,在本土思潮興起等眾多因素影響下,「應否悼念六四」總會成為香港人熱切討論的話題,這個辯題多年來也難以得出較有共識的結論。雖然如今香港人也有眾多歷史時刻需要我們去紀念、回朔,但「六四」之於香港的意義和作用,並加以轉化和延伸為本土經驗,這一兩年已成為較多人接受的結論,去年政權肆意禁止六四晚會舉行,換來「遍地開花」的悼念,呼喊香港的運動口號時間還要更多,本就是一種很好的體現。
只是到了今年,紅線歷境下,「六四」在香港也看似成為一個taboo,政權再次借虛無的「公共衛生」理由禁止六四晚會。低氣壓下,在網絡上接觸到跟六四相關的資訊和討論,都比起以前大幅減少了,當天晚上,會是仍有很多人有志做一個反抗者,還是會出現一輪又一輪的衝突,也實在難以估計。
上星期正式「入坑」Clubhouse後,找到一些有曾經親歷八九民運的人士參與的房間,也輾轉地聽了數晚。也許Clubhouse的風潮的確不如二月時那麼熾熱,加上這應用早被牆掉了,這個房間的參與者和發言熱度也不算很高;而在聆聽的過程中,民運人士有較多的篇幅亦在回憶自己當日在廣場裡的經歷。
看著這個房間的形態,不禁想起多年前齊澤克對佔領華爾街運動(被)結束後社運人士狀態的一點批評。當下流亡、走難到海外的香港人,也許為了人身安全上的考量,暫時仍不會太公開自己當日在香港的經歷。但假以時日,在自由世界仍可自由發聲的香港人,對運動的回憶只集中於個人的第一身經歷(雖不是不重要),卻忽視了對大環境的評價、預測和啟示,這也非十分完善的歷史傳承態度。
很是困難,但世態炎涼,也只能盡力去做,最少不要連自己也否定曾經相信過、守護過的「真相」。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9會員
10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right F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年代的終結、初嚐Clubhouse、娛樂至死?
在當下的香港,要做一枚「細粉」,無可否認是一件犯賤的事,只是有些第一身的感覺,就是沒有辦法抑制。
要守望相助還是互相攻奸不擇手段讓自己得以「上位」留在相對安全的處境;要讓所有人都齊齊整整的完成任務還是忍痛放棄會拖累所有人的人,這些都是大時代下對我們的一些黠問。
無意用老生常談的正面言論 / 期盼作結語,只求大家仍然可以用對得住自己的方式,撐得一時得一時。
雖然到了這一刻,自己仍然會對這種要所有人不斷追逐紅利的社會形態抱有疑問,但要破除自己的不惑,投入這場競技力爭上游,有系統地多學各種知識,掌握世界大勢,仍是必要之途。
重新思索這些(被)佚名的逝者的各個故事,不僅是對生命意義有多一重的反思,也是在向人們訴說,沒有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是可以不被政權和社會認可的。
一個年代的終結、初嚐Clubhouse、娛樂至死?
在當下的香港,要做一枚「細粉」,無可否認是一件犯賤的事,只是有些第一身的感覺,就是沒有辦法抑制。
要守望相助還是互相攻奸不擇手段讓自己得以「上位」留在相對安全的處境;要讓所有人都齊齊整整的完成任務還是忍痛放棄會拖累所有人的人,這些都是大時代下對我們的一些黠問。
無意用老生常談的正面言論 / 期盼作結語,只求大家仍然可以用對得住自己的方式,撐得一時得一時。
雖然到了這一刻,自己仍然會對這種要所有人不斷追逐紅利的社會形態抱有疑問,但要破除自己的不惑,投入這場競技力爭上游,有系統地多學各種知識,掌握世界大勢,仍是必要之途。
重新思索這些(被)佚名的逝者的各個故事,不僅是對生命意義有多一重的反思,也是在向人們訴說,沒有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是可以不被政權和社會認可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若要說此次去香港與四年前有何不同,我想充斥在這片土地上的不僅只是暑熱與蒸人的濕氣,蔓延的是一種隱微卻無處不在的閹割感,這種生發的情緒促使即便是我,作為一名外地來客,也進行了自我的去勢。主動的把一些社群軟體刪除,以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所有發生過的事情都在我腦海刻下了無法抹滅的印象,讓我後怕。特別是兩個
Thumbnail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法廣的,貼在下面。。。 標題:六四35周年:民主臺灣應接力香港傳承六四精神? https://www.rfi.fr/tw/%E5%B0%88%E6%AC%84%E6%AA%A2%E7%B4%A2/%E8%A6%81%E8%81%9E%E5%88%86%E6%9E%90/2024
Thumbnail
此為四年前舊文,雖然講的是香港,不過將其中的 #情報操作者 邪惡政權代換成邪惡政權的在地協力政黨、協力媒體與配合網軍也還可以看得懂,各種應對策略也大同小異。關鍵在民意,所以敵國要使愛國者失去民意,並從中分化。明天不是 5/17 那樣出人意料的集結,各方勢力都做好準備了。黑心的那些人可能故意製造衝突。
Thumbnail
香港人可能對二二八不太清楚,但也不見得台灣人有多重視二二八,所以在二二八這天假期,不少人相約出遊,有公司在這天安排員工旅遊或餐宴。二二八只是眾多假期的其中一天,在新一代台灣人心中已經失去該有的意義。甚至在近年的選舉中,如果仍有人提出二二八的責任問題,會被視為不知民情,拿歷史事件爭選票。
Thumbnail
當我的故鄉 – 香港 – 正面臨被逐步瓦解摧毀,我們可否依樣畫葫蘆,為香港存一個備份,好待劫後復修;或將來在異地重啟?
Thumbnail
人為的地界可以在頃刻之間就敲定,但一方水土就如同生於其中的一方人一樣,人不能一夜之間從嬰兒變成大人,香港社會的建立、權力的衝突、文化的形成、思想的傳承,過程就更漫長,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了解香港人的由來,我們就必須用自己的視角去看香港如何成為香港。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若要說此次去香港與四年前有何不同,我想充斥在這片土地上的不僅只是暑熱與蒸人的濕氣,蔓延的是一種隱微卻無處不在的閹割感,這種生發的情緒促使即便是我,作為一名外地來客,也進行了自我的去勢。主動的把一些社群軟體刪除,以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所有發生過的事情都在我腦海刻下了無法抹滅的印象,讓我後怕。特別是兩個
Thumbnail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法廣的,貼在下面。。。 標題:六四35周年:民主臺灣應接力香港傳承六四精神? https://www.rfi.fr/tw/%E5%B0%88%E6%AC%84%E6%AA%A2%E7%B4%A2/%E8%A6%81%E8%81%9E%E5%88%86%E6%9E%90/2024
Thumbnail
此為四年前舊文,雖然講的是香港,不過將其中的 #情報操作者 邪惡政權代換成邪惡政權的在地協力政黨、協力媒體與配合網軍也還可以看得懂,各種應對策略也大同小異。關鍵在民意,所以敵國要使愛國者失去民意,並從中分化。明天不是 5/17 那樣出人意料的集結,各方勢力都做好準備了。黑心的那些人可能故意製造衝突。
Thumbnail
香港人可能對二二八不太清楚,但也不見得台灣人有多重視二二八,所以在二二八這天假期,不少人相約出遊,有公司在這天安排員工旅遊或餐宴。二二八只是眾多假期的其中一天,在新一代台灣人心中已經失去該有的意義。甚至在近年的選舉中,如果仍有人提出二二八的責任問題,會被視為不知民情,拿歷史事件爭選票。
Thumbnail
當我的故鄉 – 香港 – 正面臨被逐步瓦解摧毀,我們可否依樣畫葫蘆,為香港存一個備份,好待劫後復修;或將來在異地重啟?
Thumbnail
人為的地界可以在頃刻之間就敲定,但一方水土就如同生於其中的一方人一樣,人不能一夜之間從嬰兒變成大人,香港社會的建立、權力的衝突、文化的形成、思想的傳承,過程就更漫長,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了解香港人的由來,我們就必須用自己的視角去看香港如何成為香港。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